紫金礦業崛起之謎

2008-05-26 07:55:58      s1985

    2008年4月25日,福建紫金礦業集團公司董事長陳景河從上海趕回總部所在地,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這是一個距廈門200公里的閩西小縣,武夷山余脈在這里縱橫起伏,讓上杭曾一度與世隔絕、世代清貧。

    晚上11點,當陳景河乘坐著雷克薩斯LS460轎車到達紫金大酒店門口,鞭炮開始轟鳴,長達15分鐘的禮花燃放讓這個子夜頗顯輝煌。雖然舟車勞頓,但當地黨政部門的主要領導列隊相迎的場面讓陳景河無法卸去微笑,兩眼始終擠成一條縫。穿著專為這天定做的粉紅色襯衣,陳景河沒有匆忙離去,他站在紫金擁有的三星級酒店門前,雙手背在身后,對著紫金山上空不斷燃燒的火焰仰望良久。

    這一刻,陳景河的身家為14億元—事實上,不到10個小時前,這個數字還可以翻上一倍。當天早晨,陳的紫金礦業登陸A股,借此募集資金近100億元。在這個絕大多數投資者不知該貪婪還是該恐懼的時刻,紫金礦業迅速從一個極端擺向另一極:這天下午,其股價一度漲幅高達202.9%,但收盤時又跌去了一半。

    像中國絕大多數富豪一樣,陳景河的人生被涇渭分明分為兩段。在這晚之前,他50年的生活少人關注,即使2003年紫金礦業已在香港上市,他仍潛行于媒體雷達之外。整個1980年代,他在紫金山上做了8年的地質勘探,并堅信這里有著儲量可觀的金銅礦。1992年,35歲的陳景河辭掉公職,開始開發被國家地質部和中國黃金協會論證為“低品位、無開采價值”的紫金山。16年后,他造就了中國黃金產量最大、利潤最高的企業。

    在享受仰望煙火那片刻清凈時,陳景河的生活已經被迅速改變了。從此之后,他必須在外界的嚴苛觀察中保持自我。登陸A股市場當日的午后,股價在短時間內漲幅超過200%.據說看著大屏幕上的股價變化,陳景河首先的反應是驚訝,隨后找到上交所的工作人員,問“這是怎么回事?”,因為擔憂紫金礦業的股票被游資惡意炒作,證監會將其暫時停牌。復牌之后,其股價垂直極限般狂跌。周末過去,4月28日、29日,其股票又是兩天跌停。而在大批追高投資者深度套勞后的咒怨聲中,一份揭露陳景河及紫金礦業高管集體違法的舉報信又遭到媒體炒作,其中指責陳以瞞天過海的方式將國有企業法人股化為個人所有。

    這種風流急變的企業家生涯在中國頗具代表性。1990年代初辭去公職創業時,陳景河并無資本,中國也缺乏資金融通渠道。而在最近幾年,陳的公司已經成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的一支力量。這種奇跡式的大跨越,讓陳景河成為了一些人的仇恨對象,也讓紫金礦業擁有異常強韌的生命力。

    “這些年來,中國企業在資源業的創新做得非常好。像紫金礦業這樣的企業能發展起來,讓過去一大批計劃經濟下的工業技術被釋放出來了。”國內金融界重量級人物、厚樸基金創始人方風雷告訴《環球企業家》。

    而那些曾經看輕紫金礦業的同行也必須正視它了。曾任山東黃金集團金倉礦業有限公司生產部經理的路增祥對本刊稱:“紫金礦業之所以在最近幾年突然崛起為最大的黃金生產商,主要得益于比別人先一步的資源擴張,而且是低成本擴張,利用開采低品位金礦的優勢迅速兼并收購了一批同行。”

    熟悉陳景河的人說,因人情練達,他在公司內聲望頗佳,常有員工與其把酒言歡時“摟著他的脖子叫大哥”。甚至,公司內有不成文的規則:那些因各種錯誤而進過監獄的前員工,如果確實痛改前非,陳歡迎他們重返紫金。但他的另一面是徹底的工作狂:很多紫金礦業的中高層干部都曾在凌晨四五點接到過他的電話。陳的夫人賴金蓮稱他是“屬雞的”,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工作。至今他仍然擔任著紫金礦業總工程師之職,不遺余力推進紫金礦業降低成本的嘗試。

    顯然,陳對眼前的一切仍不知足。他在廈門擁有一個寬闊的辦公室,身后是一幅大型亞洲地質圖,從上面可以看到亞洲幾乎所有礦山項目,這猶如一幅戰略進攻圖。此次百億元融資對他也只是階段性收獲。“未來三到五年,要實現紫金繼續快速發展、推動國際化,至少需要200億。”陳景河說。

    他的目標?2020年,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從現在全球第十大黃金廠商躋身全球礦業前列。[next]

    錢的問題

    那份在紫金礦業上市之前就被廣泛傳播,在上市后得到格外關注的舉報信,內容核心為對于陳景河股權由來的質疑。

    其中稱,2004年至2007年間,陳三次從紫金礦業第五大股東上杭縣金山貿易有限公司以每股0.1元的超低成本約購買1億股紫金礦業股權。2003年12月,紫金礦業已在香港上市,為何這些股份轉讓未以市場公允價格執行?由此,陳被指摘為給國有資產造成損失,且轉讓過程中應交的增值稅未繳納,有偷稅嫌疑。

    而一個潛藏的爭議是,公開材料中,紫金礦業宣稱金山貿易是以一份《股權激勵協議書》為依據確定的轉讓價格,但外界無人見過這份協議書。

    了解此一爭端的本質,需要回到紫金礦業的創業之初。

    1982年,甫從福州大學地質系畢業的陳景河被分配至閩西地質大隊,參與了紫金山第四次探礦。直至今日,陳仍樂于談起當年探礦的艱苦經歷,他們每天從汀江邊200米標高跑到800多米山上,每次下山都要背20-30斤樣品,并在山上破廟住了兩個月,最艱難的時候20多個人一天只有一桶水。

    直到10年后,紫金山主體部分勘探報告完成,報告中,陳景河等地質人員的結論是金礦品位比較低、變化比較大,可采儲量5.45噸,為中小金礦,但底部銅礦是一個大礦。當時,金價與銅價均處于歷史低位。因此,福建省地礦部門認為紫金山開發價值不大,下放給上杭縣。

    一時間,這一“雞肋”礦產無人愿意投資、開采。最終,上杭縣相關負責人想到了已成為福建省地礦系統最年輕高級工程師的陳景河。雙方一拍即合。

    陳景河敢于接盤,是基于一個樸素判斷:紫金山金礦被定義為低品位,是因為開采難度大,如果能找到低成本開發的手段,它的真實儲量實則不低。

    但首當其沖的問題就是缺錢。直到今天,陳景河仍然清晰記得1994年在北京跑貸款的一幕。那時,正是紫金礦業起步最艱難的時期,沒有啟動資金、沒有技術人員,陳景河千辛萬苦說服福建省和龍巖市人民銀行負責人,幫忙到北京申請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黃金專項貸款,經過有色金屬總公司審核,毫無名氣的上杭礦產公司終于拿到了350萬元黃金貸款,這成為紫金礦業起步過程中最重要的資金來源。

    為表感激,這個來自南方偏遠山區的縣國有公司老板提議到前門飯店請客,結果在吃完飯后,陳景河發現自己的錢還不夠結賬,最后由福建省人民銀行的朋友給他解了圍。“現在想起來,這件事真是有意思,350萬是我們最重要的第一桶金,這樣最基本的建設就可以起步了,否則全部靠積累就非常困難。”陳景河在接受《環球企業家》專訪時表示,1994年他非常幸運地給上杭縣礦產公司賺了100多萬。[next]

    接下來的年頭里,盡管紫金礦業幾乎保持著100%的利潤速度增長,但資金一直是紫金礦業的增長瓶頸。因為無法大規模開采銅礦,早期陳景河一直只能將目標鎖定為開采山頂的金礦——他希望擴大紫金山金礦的采選規模,但只能依靠自身積累滾動發展。

    1998年,陳景河與上杭縣政府開始動員當地居民、政府人員、紫金職工集資入股。最終,紫金礦業由國有獨資公司轉變為國有控股公司,除了上杭縣財政局(后將股份轉讓給國有資產經營公司閩西興杭實業有限公司)擁有86.80%股份外,紫金礦業工會委員會、上杭縣舊縣鄉政府、上杭縣才溪鎮政府和上杭縣才溪鎮同康村委會成為4家外部股東,其中紫金礦業工會委員會擁有10.17%的股份,股份擁有者是包括陳景河在內的紫金礦業職工——這些原始股權證在紫金礦業A股上市前后最多被賣到了65萬元。

    2000年,4家外部股東的股權逐漸被集中到了一家新成立的融資載體——上杭縣金山貿易有限公司。它聯合閩西興杭實業有限公司、新華都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發起人,設立了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它與陳景河簽署了那份被檢舉信指責為“不存在”的《股權激勵協議書》。

    紫金礦業宣傳部主管鄒永明告訴《環球企業家》,《股權激勵協議書》確實存在,但屬于商業機密,不便公開。他同時表示,任何公司上市,為了包裝,都會采用一些非一般手段,回歸A股是經過中國證券監管部門嚴格審查的,并不存在偷稅和虛假問題,“如果存在問題,紫金礦業怎么能在香港上市?”。但是,“非一般手段”究竟作何解釋,對方并未給出明確說法。

    也有熟悉紫金礦業的人士認為,陳景河作為推動紫金礦業發展的主要領導人,在股權方面進行激勵無可厚非,但最大的擔心是當年也許確實沒有成文的協議書,如果事實如此,將損害紫金礦業作為一家藍籌公司的市場形象。評論人士認為,另一種可能是,這份舉報信是惡意為之。紫金礦業A股上市大背景下,紫金礦業原始股具有了極大價值,紫金礦業在國內上市,一夜之間將造就上百個千萬富翁,但集資入股幾年后,許多村民、紫金員工將股份轉予他人,從而失去了暴富機會,“這種心理下,寫一封這樣的舉報信也有可能”。

    持有紫金礦業13.16%股份的新華都集團所有者陳發樹并未回復本刊的采訪申請。

    成本優勢

    缺錢的正面效應是,陳景河必須堅持研究投資少、生產成本低的工藝路線。

    常規的開采選擇是,購買大型的研磨機器,把礦石磨成粉末,逐步分離出汞金和金精粉,再進行冶煉。但陳景河在反復考量之后,選擇了在南方并不常用的堆浸工藝:把大量礦石堆攏在一起,用化學溶液把礦石中的金子稀釋出來。

    問題是,這種常見于北方的開采手段,并不適于雨水豐富的南方礦山。又因為紫金山非常陡峭,沒有地方堆放礦石。陳景河于是提出從山頂打四五百米的天井打到山腰,山頂礦石利用自然落差直接滑下來——如果用常規的汽車運載礦石,費用就會倍增。甚至,如果采用常規手段,陳必須從山頂處將廢石逐一清走,這也是成本極高的,他便制定策略,把紫金山逐漸開掘成梯田。每個梯田都是一個作業單位,同時向前推進,這樣做下來剝離的費用就大量減少,成本很低。

    雖然堆浸幫陳景河極大地節約了成本,但他并未滿足。堆浸的回收率只有68%,而且有些粗粒金溶解不了,通常含泥量比較高。解決方法也很簡單:先用一些手段把泥洗出來,隨后提高粗粒金回收工藝,從原來單一的堆浸工藝發展到組合工藝,回收率從68%提高到80%.

    現在,經過15年發展,人們在上杭紫金山可以看到中國規模最宏大的露天采金場。站在紫金山頂,四周是面積達3.5平方公里的露天采礦場,這相當于490個11人的標準足球場,一層層“梯田”讓紫金山頂成為一個巨大的凹陷區,“梯田”每12米為一個臺階,每個臺階都是一個作業平臺,工人通過淺孔鉆鉆一個12米深的洞,然后放入適量熱硝酸炸藥進行爆破,每天爆破兩次。通過這種規模宏大的露天開采,紫金山1138米的海拔已經消逝,目前山頂高處只有海拔900米,而低處則只有700米。

    某種程度上,紫金礦業的成功就像管理教材上說的:把一千件小事做對,就形成了競爭力。正是利用這種低成本的技術方法和嚴格的成本控制,紫金山原本5.45噸的可采儲量擴大到了200噸。這也讓陳景河有了底氣:他所擁有的不僅是一座“金山”,還有一套用極低成本開采冶煉的技術,它們可以被用到更多地方去。[next]

    擴張,第一步

    2001年,上杭縣召開了一次特殊的黨委擴大會議,研究紫金礦業向國內其他地區投資的問題。當時,針對陳景河逐漸把資金投入貴州、新疆等地區的新情況,當地政府部分人士提出反對意見,認為投資風險大,損害紫金礦業收益,且不利上杭經濟發展。

    這已經不是陳景河第一次面對股東不同意見。1997年,紫金礦業缺乏資金的情況下,當地政府曾與一家外資企業接洽,擬引入外資開發紫金山,這家外資企業給陳景河開出的薪水是當時陳收入的10倍,但陳景河卻極力反對這項交易。這被陳景河本人喻為多年來“最驚險的一幕”,他堅持不賣的理由也并不復雜,“這礦,要是賣給國外公司,肯定做不到這種成績”。

    此時,紫金礦業再次面臨命運選擇,固守上杭還是全國擴張?陳景河認為,紫金礦業完成股份制改造后,具備了全國擴張條件,“我跟他們說,如果我要過好日子,根本不需要離開紫金山,紫金山效益很好,一年有上億利潤,給我兩三百萬花,就很夠了。我們選擇的是一條非常艱苦的路,但是一條有前途的路。”陳景河對《環球企業家》回憶說。

    從此之后,紫金礦業開始在全國低調勘探,競標采礦權與探礦權。

    通常情況下,紫金拿到的項目普遍都有些“毛病”,換句話說,它們大多和當年的紫金山一樣,因為低品位難選冶而被其他公司忽略。在這些礦產上,紫金礦業多年培養的勘探能力就顯得相當有用。“大家都喊沒資源,拿金礦和銅礦來說,好開的礦難以取得,難開的你又開不了,當然就找不到資源了。”陳景河說。

    2001年12月,加拿大丹斯通公司準備放棄自己投資了2000萬卻難以選冶的貴州水銀洞金礦,最終將采礦權退給了當地地質部門。他們找到了紫金礦業。

    親自到水銀洞金礦觀察地形,并查閱水銀洞金礦資料、分析開采條件后,陳景河初步判斷有能力回收利用這個金礦。他只用半個小時就結束了收購對方51%股權的談判。

    實際情況是,4個月后紫金克服了選冶難題,18個月完成原計劃4年半的任務,2003年7月生產出第一桶金?,F在,水銀洞金礦已成為紫金礦業的主力金礦,2007年生產黃金2.47噸,利稅達到2.47億。

    與此同時,紫金針對其他金屬的擴張也逐步開始。1999年,紫金礦業與新疆有色金屬工業公司等公司合資成立新疆阿舍勒銅業公司,開發阿舍勒銅礦。在此之前,阿舍勒聘請國內著名的礦山設計公司設計,國際礦山評估公司評估,預計投資8億才能建成年產3000噸的工廠,由于投資巨大,銅價低迷,項目被迫擱置。

    紫金礦業接手后,通過重新設計開發方案和工藝流程,把投資總額降至4.8億,基建工程由3年縮減為1年,同時生產能力提高為 4000噸,并確保當年達產。2007年,阿舍勒銅礦銷售收入已達17億元,銅金屬量達到28400噸。經過幾年擴張,目前紫金礦業銅資源量儲備已與該行業最大的中國公司——江西銅業(愛股,行情,資訊)相差無幾。

    困難并非不存在。2002年,地處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吉林暉春金銅礦瀕臨破產。按常規開采方法,暉春金銅礦的資源已瀕臨枯竭。經過一番考察,紫金礦業與暉春金銅礦合資成立了暉春紫金礦業有限公司,重新開發這座幾乎被遺棄的礦山。

    然而,并購一家國有企業容易,把新企業整合好卻非易事。2003年,合資公司成立后,新公司與老國企在經營理念和管理機制上反差很大,暉春金銅礦職工眼看企業被賣給南方一家毫不知名的黃金企業非常不滿,個別老企業員工甚至采取抗議、毆打、搞破壞等過激行為,將紫金礦業的人員趕出去。

    對于許多并購者而言,這或許是最糟糕的情況。陳景河在處理這些棘手問題時有一套自己的簡單方法。他首先派適合的人過去經營,“隊伍組建要有針對性,比如有些地方關系協調問題特別多,就派一個比較能協調關系的人去當主管;有些地方主要技術問題比較多,就派一個側重技術的人過去”。

    他認為,不管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各方總是利益共同體。如果項目做了半天還是不賺錢,什么問題都會出現;如果有比較好的贏利,最多就是利益分配的問題。最后,當暉春老職工看到第二年企業就扭虧為盈后,各種不滿情緒逐步消失,而新企業的融合也就迅速完成。

    即使在業內人士看來,紫金的崛起也實在有些突然。2004年,《黃金年鑒》列舉的年度全球黃金生產商產量15強中,中國黃金集團、山東招金集團雙雙入選,分列13位和15位,此時,紫金礦業在中國國內仍然寂寂無名。但到了2006年,隨著紫金礦業多個金礦項目陸續投產,黃金集團、招金集團突然發現,這家南方山區的黃金企業已經在采選規模、產金量、銷售規模與利潤等各項指標上超過自己—2007年,紫金礦業黃金產量排名居世界第10,且成為中國控制金屬礦產資源最多的公司—而由于金價逐步走高,這些中字頭企業已經錯過了擴張的最佳時機。

    擴張,第二步

    在陳景河廈門的辦公室里,辦公桌右側,是一整排柜子,這些柜子被劃分為國外項目、東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華中地區、華南地區、西南地區和華東地區,每個柜子中放著這些地區紫金項目的最新資料,里邊的文件正越積越多。

    第一個柜子中,已經裝有秘魯、加拿大、南非、俄羅斯、緬甸、越南、蒙古、塔吉克斯坦等8個國家的紫金項目資料。陳景河的愿望是,到2020年紫金礦業可以躋身國際一流的礦業公司。

    按照紫金礦業的說法,香港上市后,有頗多中介機構和公司主動找上門來,勸說紫金到國外投資礦業,但自覺毫無國際化經驗的管理層一直到兩年后才決定出手。2005年,它試探性地出資195萬加元參股加拿大頂峰礦業公司,持股21%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從而獲得頂峰在加拿大BC省的黃金和其他礦產品勘探權。

    感受可謂是沖擊性的。陳景河的直接反應是,“僅看那些外國CEO的工資,就沒法活了”。頂峰公司原來的CEO年薪達500萬,毫無疑問,他并不適合一直以低成本著稱的紫金。

    2006年起,紫金礦業開始連續海外擴張,通過股權受讓方式控股了蒙古納日陶勒蓋金礦、越南大班鉛鋅礦及周邊鐵礦,并入股南非礦務公司Ridge Mining,成為其最大股東。次年,它又聯合銅陵有色(愛股,行情,資訊)金屬集團、廈門建發股份成立廈門紫金銅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并以此為載體向英國上市公司蒙特瑞科公司(Monterrico)發出收購要約,最終以約14億元收購了這家公司90% 股份。蒙特瑞科的最主要資產是秘魯馬哈斯公司旗下的白河銅礦礦業權,這是一處未經開發的特大型銅礦,也是陳景河收購蒙特瑞科的真正目的。

    盡管以較低價格獲得秘魯白河銅礦,但秘魯是一個工人運動比較活躍的國家,工程建設正式開工前,如何化解與當地社區、工人的矛盾顯得十分棘手。10多年前,首鋼集團曾在秘魯收購的一家鐵礦,就因工人罷工搗亂,經歷了一次又一次風波,成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負面案例。[next]

    紫金礦業接手白河銅礦后,馬上發現了這樣的問題。陳景河告訴《環球企業家》,當地一些社區和政治勢力反對開礦,這形成了很大障礙,預期的開發時間可能會往后拖。

    如何才能把地下資源變為“真金白銀”?2007年以來,紫金礦業管理層一直在試圖解決這一問題。他們首先選擇了一位熟悉當地政治、經濟和法律的華僑吳劍擔任秘魯馬哈斯公司執行董事、副總經理。

    吳的本地優勢迅速發揮了出來,他知道如何與秘魯能礦部部長瓦里迪維亞這樣的人打交道。而當2007年8月,秘魯南部發生7.9級強地震,紫金礦業立即以馬哈斯公司名義向災區捐贈6萬美元,接著又與白河項目所在地政府皮烏拉大區政府共同舉行設立社區發展信托基金的新聞發布會—這一信托基金系秘魯政府指導設立,足以說明信任度的提升。

    幾天后,初步贏得政府信任的秘魯馬哈斯公司與秘魯礦業部和私人投資促進署代表正式簽署了司法穩定協議,這是秘魯政府保護、促進和扶持外來及本土大型項目投資的一項司法保護和優惠措施。秘魯政府將據此給予馬哈斯礦業公司稅務穩定、用工法律以及受政府保護和扶持的政策10年不變。

    對于陳景河而言,眼前的任務稱得上一個艱難平衡。即使積極尋求因循國際規則而變招,紫金礦業的國際化過場,根本上取決于自己的技術能否將每個項目的成本降到足夠低。但硬幣的另一面是,隨著100億元融資到賬,紫金礦業國際化模式終將改變。

    過去幾年,紫金礦業主要通過資本市場收購礦山獲得資源儲備,但是這些礦山多數是小礦山且未經開發,開發建設直至產生效益過程比較長,風險比較大?;貧wA股后,紫金將改變這種散亂的初級收購,而選擇收購一些成熟的大型礦業公司,以縮減投資周期和風險。

    金價達到歷史高位后,陳景河已經比較謹慎,“對于很高調的項目,紫金現在都不會參與”。陳景河說,他正強調抓大放小的問題,一些小項目堅持切掉,因為管理的幅度太大。

    但是,這樣的模式變化仍不能消解外界對紫金礦業發展速度的擔憂。海通證券分析師楊紅杰表示,紫金礦業今后幾年的增長可能會放緩,其依據是黃金價格中長期來看不容樂觀,而紫金礦業國際化在短期內也難以取得巨大突破??梢宰糇C的是,在紫金礦業所獲得的近10個海外項目中,除了塔吉克斯坦的金礦是一個小規模生產項目,其他項目都還沒有開發建設。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