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是一個前瞻性的市場,雷曼兄弟銀行的清算還未塵埃落定,市場已經開始預期下一個倒下的會是誰。但是與今年3月份的貝爾斯登銀行被迫出售事件不同,這次事件的發展速度之快令投資者驚嘆。
周一,“兩房”政府托管事件余熱未散,第二天雷曼事件便使得市場再度暴跌,雷曼銀行的股價也在今年已經被連續腰斬的情況下,在上周一周內再度跌去了75%。雖然持有雷曼股票的投資者已經血本無歸,但是更多市場投資者現在關心的是:雷曼之后,下一個是誰?對于這一個問題,上周的市場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美國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集團 (AIG)和美國第三大投行美林證券。
兩公司上周一周跌幅均超過40%。而讓股市投資者出現這樣恐慌性拋售的原因仍舊是對這兩家公司資產質量以及相關債務擔保的擔憂。如果說股價的暴跌還不一定證明其資產質量絕對發生了問題,這兩家公司的信用違約互換CDS的基差上周也出現大幅跳升就不得不令市場重視了,因為在目前這樣一個風聲鶴唳的信貸市場中,如果在短短一周內,某家金融公司的CDS水平就大幅上升數百個基點,則很顯然,在沒有得到進一步確認和其他擔保的情況下,所有與這家金融機構進行拆借和融資業務的其他金融機構都可能立即中止這些業務,這對于那些高財務杠桿和低資本金的金融機構而言是致命的。
尤其是華爾街的投資銀行,由于其自身資本都是通過市場拆借或者投資者注入的,其運營模式幾乎完全建立在信貸市場和投資者對其的信心之上,而高達近30倍的債務股權倍數的情況下,即使有少部分投資方撤資或者信貸市場停止對其的資金拆借,市場對其信心會發生崩潰。這正是目前歐美金融機構接二連三出現崩潰的原因所在,也是美國政府今年以來一直在努力避免發生的結果。從現在的結果看,盡管美聯儲已經竭盡全力,但是由于過去的信貸泡沫過大,在目前的情況下要讓金融機構在短期內靠自身重建資產負債表無異于天方夜譚。如果沒有美國政府或海外主權資金的介入,目前美國金融系統的亂局依然會繼續下去。但是,相對貝爾斯登、雷曼兄弟這樣規模“不大”而可以找到市場買家的金融機構,以及“兩房”這樣的規模太大而關乎國計民生的機構,美林證券和美國國際集團這樣的“不大不小”的金融機構一旦發生倒閉風險,問題將更為棘手。對于它們,政府似乎拿不出適當的理由直接接管,而一般的大型金融企業又不具備這么大的“胃口”將其資產和負債收入囊中。
這些事件背后所隱含的最大風險在于信用違約互換(CreditDefaultSwap,CDS)。雖然上周“兩房”被接管引發了1.4萬億美元的相關CDS清算,但畢竟被政府接管的“兩房”債券沒有受到損失,因此真正的CDS賠付額很小,僅僅是結算上的問題。但如果雷曼兄弟進行清算,以其目前6130億美元的負債,其資不抵債的“窟窿”究竟有多大現在仍難以知曉,屆時如果出現大量的CDS賠付問題,則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連鎖破產,這才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全球金融系統面臨的最大威脅。NBD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