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浙商信心指數為7.5,相比10月份上升0.4,屬“非常樂觀”。
本刊記者 白友文
11月,《浙商》雜志向100家樣本企業發放了調查問卷,最終回收有效調查問卷87份。統計結果顯示:對經濟環境及當前企業經營狀況的研判中,有49家企業表示“樂觀”,占比56.3%;有30家企業表示“一般”,占比34.5%;有8家企業表示“不樂觀”,占比9.2%。
依此計算,11月份浙商信心指數為7.5,相比10月份浙商信心指數,上升0.4,進入“非常樂觀”區間(7.5-9分),終止了前2個月浙商信心指數連續走低的趨勢。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已在多個場合表示,世界經濟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中國經濟已經復蘇。從企業的微觀感受層面看,越來越多的企業,表現出了樂觀情緒。金融危機的陰影,在企業家的心里越來越淡。
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中,出口是目前最讓人擔憂也是最不確定的因素。從趨勢上看,出口連續兩個月出現了反彈,趨勢向好,10月出口值1107.6億美元,同比下降13.8%,成為今年以來出口同比數據降幅最小的一個月。而事實上從今年秋季的廣交會來看,不論是成交額還是到會客商人數,都證明了我國出口企業的判斷基本準確。本屆秋季廣交會,“人氣旺了很多”是大多數人的共同感受。從公布的數據看,本屆秋交會出口額為304.7億美元,比今年的春交會增加42.4億美元,增幅為16.2%;但比去年的秋交會減少10.8億美元,降幅為3.4%。而向好的趨勢,無疑給企業家們以信心。
樂觀的聲音雖大,但相對謹慎的看法,也依然能夠聽到。有位企業家說,現在談經濟完全回暖為時過早。他的依據是,實體經濟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好,包括樓市、股市在內的虛擬經濟卻仍熱得超乎想象,還有多少企業家會專心實業?都去玩“虛”的,如果出現經濟“二次探底”怎么辦?
樂觀中保持謹慎,這是我們期望看到的企業家心態。從這期的信心指數來看,雖然已經進入“非常樂觀”區間,但只是“卡線”進入。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