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牛帶您看行業之通信設備制造業】中興在A股一枝獨秀 銷售定價、招投標成IPO關注要點
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同步、5G引領,這是我國通信發展史的真實寫照。
隨著國家布局的推動、技術的發展和下游需求的不斷增加,我國的通信設備制造行業也在不斷發展壯大。本文,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通信設備制造行業中的這些事兒。
上游原材料及器件廠商充分競爭 下游三大運營商三足鼎立
通信設備制造業為基礎電信運營商及內容/應用信息服務商提供通信設備和軟件系統,為終端用戶提供各種終端應用設備,在整個通信產業中起著重要作用,對通信傳輸及應用至關重要。
現階段,我國的通信設備制造行業已然發展成熟,上下游之間也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通信設備制造業的上游行業主要是集成電路芯片、電子元器件、光模塊、電路板、電源、五金結構件等供應商;下游行業主要是電信運營商等公網用戶和政府、電力、煤礦等的專網用戶。
具體來看,就上游行業來說,由于五金結構件、電子元器件等的上游行業市場化程度較高,行業內企業數量眾多,市場競爭激烈,各企業之間的產品存在較大的替代性,因此,通信設備制造業的企業在原材料采購上往往會具有一定的議價能力;
而就下游中的公網通信領域來看,自2008年中國電信第三次重組開始,我國的公網通信運營商領域便形成了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強勢的下游客戶面前,通信設備供應商們就顯得有些弱勢了。
由于運營商們在產業鏈中占據主導和核心地位,運營商們在采購時往往對通信設備供應商的企業資質、綜合實力、技術創新能力及市場敏感度等有著較高的要求,而且在確定運營商時,運營商們也會通過集中招標采購的方式加以確定,這也是通信設備供應商們通常采用直銷模式進行銷售的重要原因。
在另一大應用領域—專網領域中,通信設備供應商們的自主性就相對較高了。不過,對于專網客戶來講,由于通信技術服務專業性強、客戶對通信網絡需求的專業化程度往往會更高。
而且,一般來說,專網用戶不僅需要向其提供高質量的基礎通信設備,而且還要求提供能夠支撐其各個自動化業務單元間信息互通的專用業務接口和軟件平臺,實現通信系統與信息系統、自動化系統的有機結合和相互協調,形成統一的信號監測控制系統。這就需要通信設備供應商不斷適應技術的發展,能夠為其提供一攬子的通信信息解決方案的綜合通信設備供應商,而不是單純的設備制造廠商。
華為、中興、愛立信遙遙領先 巨頭盤踞下中小企業走出差異化道路
通信設備制造業本身就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行業內的技術壁壘、產品認證壁壘、生產供貨能力壁壘、資金壁壘等足以將許多中小企業拒之門外,加上下游客戶即運營商在行業中擁有壟斷地位,在整個產業鏈中的也處于核心和主導地位,它們對于通信設備供應商們的選擇只會更加嚴格,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擊退了一些不成熟的中小企業。
這樣的環境下,行業集中度較高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相關資料顯示,在現階段,華為、中興、愛立信、諾基亞等的企業在行業中占據了主導地位,享有較高的市場份額。以今年第一季度的5G通信設備市場為例,據外媒報道,今年第一季度在5G通信設備市場,華為以35.7%的市場份額穩占第一名,第二名的愛立信為24.6%,之后的諾基亞、中興則分別為15.8%和13.2%。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
而且,隨著相關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不斷擴大自身規模,行業集中度有進一步提高的趨勢。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其他企業們就無路可走。強壓之下,企業們走出了避開巨頭的“差異化發展道路”。
以上個月成功登陸科創板的震有科技為例,招股書中,針對華為等帶來的競爭壓力,震有科技就表示,“相比于華為、中興通訊等同行業公司,公司的發展起步較晚,在市場份額、公司規模、資金實力等方面均不具備優勢。出于差異化競爭的戰略考慮,公司在發展初期優先在海外運營商進行規模突破,并實現產品線的成熟和開發成本的分攤。隨著規模的擴大及技術與產品的成熟,公司也在積極開拓國內運營商市場,目前已經在中國聯通4G前傳項目、中國電信天通項目上取得了規模性突破”。
五家企業實現行業六成營收 中興通訊一家獨大
看完了行業的大致情況,我們再來看看具體的上市公司們。
以證監會及申萬二級行業分類為標準,我們在A股市場上共找到了72家通信設備制造業上市公司。經過對這72家企業在2019年的營收、歸母凈利潤等財務指標的對比,我們再次得出了行業集中度較高,業內企業兩極分化的結論。
Choice數據顯示,在72家上市公司中,共有中興通訊、中天科技等5家企業在2019年實現了100億元以上的營收,合計占到了行業整體營收的60.87%;
數據來源:choice、牛牛金融研究中心
歸母凈利潤方面,有4家企業在2019年賺了10億以上,分別為中興通訊、中天科技、亨通光電和億聯網絡,這四家的凈利潤總和也是占到了行業整體的51.42%(剔除負值后)。
數據來源:choice、牛牛金融研究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現有的A股市場上,由于華為暫未上市,愛立信、諾基亞等又屬于美股,A股的通信制造行業目前處于中興通信一家獨大的狀態。2019年,企業共計實現了907.37億元的營收和51.48億元的凈利潤,第二名中天科技與之相去甚遠。
這72家上市公司的相關情況如下所示:
數據來源:各公司2019年年報;choice、牛牛金融研究中心
五年來僅有一家被否 銷售定價、招投標是關注要點
一級市場上,通信設備制造業表現亮眼。
choice數據顯示,自2015年至今,通信設備制造業共有36家企業38次(天邑股份和中光防雷均為二次上會后通過)上會,除了被否一次的天邑股份和取消審核的天波信息和中光防雷之外,其余上會企業均喜獲通過,5年來整體通過率高達94.74%;
板塊分布上,業內企業們明顯更加青睞于創業板。36家上會企業中,就有20家企業沖刺創業板,占比高達55.56%。
數據來源:choice、牛牛金融研究中心
不過,從上會企業數量上來看,2015~2017的上會企業數量明顯多于2018~2020年,特別是在2017年,更是達到了14家的峰值。
究其原因,我們認為,這樣的數量分布與IPO整體的大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
Choice數據顯示,自2015年至今,發審委共審核了1789家上會企業(包括多次上會企業),2015、2016年間,上會企業數量分別為282家、275家。
2017年,受地區間低波動、高估值水平和跨境IPO重燃等因素的驅動,全球IPO數量大幅上升,A股市場上企業沖刺IPO熱情高漲,發審委在一年間審核了498家企業,成功IPO上市企業數量更是多達436家,一度超過了2010年348宗的歷史高點。
數據來源:choice、牛牛金融研究中心
2018年,在史上最嚴發審委的把關之下,各企業在IPO之路上踽踽獨行,舉步維艱,全年55%的首發過會率也創下了新低,堪稱IPO的“寒冬”;而在2019年之后,伴隨著科創板、創業板注冊制的落地啟動,上會企業數量也由2018年的最低點成功提升至250家以上。
那么,在上會的過程中,發審委對于業內企業到底有哪些共性的關注要點呢?
1、 客戶集中度/銷售定價等
正如上文所述,通信設備制造業的下游公網通信領域早已被移動、聯通、電信三家企業壟斷,由于下游客戶數量較少,行業內企業的客戶集中度自然較高,對運營商也就存在著天然的對客戶的重大依賴。
對此,發審委往往會關注到企業與其大客戶之間是否存在著穩定的合作關系,企業對個股客戶的銷售定價政策、信用政策是否存在差異,收入確認政策是否審慎、企業應收賬款的回收情況如何等。
例如,在銷售定價上,天邑股份就被發審委要求說明銷售給中國電信產品價格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向中國電信銷售的產品價格多數高于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的可持續性。
2、 市場競爭
通信設備制造業下游客戶較為集中,行業集中度又相對較高,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國際知名通信設備廠商,如愛立信、 思科等,憑借其全球性的品牌影響力、深厚的技術實力,在全球融合通信接入設備市場上不斷擴張,并紛紛進入中國市場;而國內的華為、中興等通信設備大型企業,也都在不斷拓展融合通信細分市場,積極參與融合通信的行業競爭。
可能會被關注到企業在巨頭盤踞之下如何突出重圍,如何維持自身的持續盈利能力等。
3、 招投標
招標是運營商們確定供應商的最常用手段。因此,在企業的上會過程中,招投標相關的信息必然會受到監管部門的關注。
一般來說,發審委對于招投標可能關注的問題有:
(1)報告期參與招投標的具體情況,通過投標和直接委托獲得項目的數量、占比和對應項目金額等情況,與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相比是否處于正常范圍、中標率情況、是否存在與控股股東下屬企業聯合投標的情況;
(2)是否存在應履行公開招投標程序而未履行的情形,如存在,相關金額和占比情況如何,以及應履行而未履行相關程序的原因;
(3)未履行招投標程序簽訂的合同是否有被認定為無效的法律風險,是否存在合同被撤銷風險,是否存在法律糾紛或潛在糾紛。
(4)招投標相關政策是否發生變化,如有,對公司業績的影響程度如何,公司在招投標過程中是否存在項目招投標代理公司向企業收取中標服務費現象等。
(5)是否存在商業賄賂和不正當競爭等行為。
4、 稅收優惠依賴
通信設備制造行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研發能力的不斷提高、相關技術的不斷突破是企業獲得強大競爭力和市場份額的不二法門,而國家也大力支持和鼓勵行業的發展。
可能會被關注到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的稅收優惠對于企業業績的影響程度,企業是否存在對稅收優惠的重大依賴等。
5、 業績季節性波動相關風險
對于通信設備制造業來講,由于下游客戶多為運營商、政府等相關主體,而這些客戶往往存在著預算結算制度,預算約束力較強。受客戶經營行為的影響,通信設備供應商們的業績也往往會存在著季節性波動。
可能會被問詢公司業績波動的原因及合理性,與可比公司相比變化趨勢是否一致,收入確認的時點及相關會計政策與可比公司相比是否存在顯著差異,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相關規定等。
相關閱讀
- 建鼎智能:聚焦智能物流細分領域 破局行業痛點
- 宜人智科宜享花發布AI安全倡議,共筑數字防線
- 啟今紅黃藍2025年度品牌學習節暨新教育實驗正式啟動
- 強強聯合共繪世界級新能源汽車高端產業鏈 寧德時代電池在問界超級工廠投產
- 燃情“蘇超”!蘇州隊VS揚州隊精彩上演!雪中飛助力蘇州隊3:0奪得首勝!
- 越山向海,頂峰相見! 君樂寶以冠軍品質共赴山海榮耀
- 革新云計算資源管理:微云全息基于Quorum的區塊鏈信任模型
- 未來智能入選福布斯中國AI科技企業50強!以AI耳機為入口構建“多感官辦公智能體”
- 西貝“反常識”經營哲學,以重投入鍛造難以復制的競爭力
- 玉溪市提出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目標:2027年物流業總收入突破千億
推薦閱讀
快訊 更多
- 04-10 11:21 | 為“首發經濟”注入創新動力,CMEF見證寬騰醫學影像技術革新
- 02-20 18:53 | 手機也要上HBM芯片?三星計劃推出移動版HBM,預計首款產品2028年上市
- 12-30 16:40 | 國產首款DDR5內存問世!價格戰開啟,復制長江存儲擊敗三星路徑!
- 12-30 16:36 | 華為手機回歸第一年:全年銷量或超4000萬臺 有望憑借Mate 70在高端市場擊敗蘋果
- 11-26 18:19 | 眾興菌業擬與漣水縣人民政府簽訂《招商引資合同書》 擬投資設立漣水食用菌產業園項目
- 11-26 18:16 | 美芝股份中選vivo全球AI研發中心-精裝工程采購項目(標段二)
- 11-26 18:14 | 健之佳擬用不超1億回購公司股份 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
- 11-26 09:53 | 格靈深瞳收購深圳市國科億道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權并增資5000萬
- 11-26 09:37 | 煒岡科技擬以1.49億購買衡所華威9.33%股權 華海誠科擬發行可轉債收購煒岡科技所持衡所華威股權
- 11-25 10:41 | 精工科技與眾億匯鑫簽署5.16億元銷售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