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商業周刊》報道,由于亞洲地區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來自美國的風險投資商們正把更多的資金投向亞洲的年輕企業,使亞洲各國的創業青年有機會在本國實現自己的商業夢想。
亞洲經濟發展引來投資 年輕人多選擇本國創業
1999年,在哈佛大學讀完MBA的邵亦波回到中國創辦了易趣公司,他回憶說,“當時班上11個來自中國的同學中,我是唯一一個回國的。其他人都希望留在美國發展?!倍鴰啄曛蟮慕裉?,情況發生了變化。美國一些頂級風險投資公司紛紛把目光投向中國、印度和亞洲其他地區,加大投資力度以資助那些渴望創業卻缺少基金的年輕人。很多年輕人開始選擇回國創業。邵亦波表示,他在哈佛讀書時的同學悉數回到了中國。邵亦波在國內的成功無疑也是吸引同學們回國的一個重要原因:他于1999年創辦易趣網,02年eBay進軍中國,以3000萬美元注資易趣,一年后,eBay又以1.5億美元全資收購易趣。
亞洲地區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大批青年企業家吸引了美國投資者的注意。美國科迪亞克創業投資合伙人公司從事風險投資已經有15年了,該公司創始人和主要執行合伙人戴夫表示,上世紀90年代初他剛開始投資時,主要關注的是在美國的亞裔青年,他們到美國大學學習,然后開始為大公司工作,之后才開始創辦自己的企業。后來他們注意到像邵亦波這樣的年輕人開始回國創業,這成為了一股新興熱潮。
投資商看重商業素質 新興企業更具創造力
戴夫表示,近年來中國大學自身水平迅速提高,越來越多的優秀學生覺得自己不用出國同樣可以獲得一流的教育。而美國投資商們更看重的則是這些年輕人對本地市場需求的理解能力。于是,他們把資金大量的投向這些本土創業的年輕人。對投資公司來說,亞洲新興企業吸引他們的不僅僅是這里的低廉成本,還有解決問題的創造性。微軟公司的新興技術與風投資本合作業務地區主管John Hummelstad表示,中國、印度和東南亞國家新興企業展示出的創造力令他印象深刻。
不過,在一些亞洲國家,風險投資要面對很多文化上的障礙。H&Q亞太區主席Ta-Lin Hsu 表示,自己最近和一些日本企業界人士會面時,對方抱怨稱日本文化仍然是限制年輕人創業的一個障礙。在很多日本人看來,年輕人應該去大公司工作,而不是想著創業。創業青年往往被視為異類,他們試圖推動青年創業精神的發展,但在日本這是件非常困難的事。
中國漸成風投新熱點 引資成功刺激鄰國效仿
不過,在亞洲,各國之間青年企業家們面臨的投資和發展機遇有不小的差別,中國、印度等地的創業青年接收了大量的投資。IBM風險投資部副總裁Claudia Fan Munce表示,過去韓國高科技初創公司獲得的風險投資金額是其中國同行的三倍,“而現在,情況反過來了”。據估計,去年中國新興高科技公司獲得的風險投資約為6億至7億美元,而韓國公司獲得的投資僅有2.9億美元。Claudia Fan Munce表示,現在有大量的國外風險投資企業正激烈爭奪中國這個巨大的投資市場,這對于那些有志于創業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目前在北京,大約有6000家接受風險投資的公司,而在五年前這一數量則少的可憐。
中國在接收風險投資中取得的成功引起了亞洲不少國家的注意,越南就正在積極努力,希望把握住當下這個發展機遇。據IBM風險投資部副總裁Claudia Fan Munce介紹,越南正在試圖模仿中國,吸引風險資本以發展本國新興企業。她同時表示,盡管IBM目前還沒有做出在越南投資的計劃,但她認為有理由深入考察一下,而且她還看到很多風險投資企業正試圖在那里尋找機會。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