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創業者還未走上正軌,就不得不面臨尷尬:一方面,自己無法取得合法經營資格;另一方面,在經營中因為影響他人而不斷出現糾紛。一些創業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由于當初盲目上馬,現在已經“套牢”了,投入的大量精力和財力無法回收。
案例:房屋性質不清型
定海芙蓉洲路上,有一家小有名氣的餐館,當初從業人員租賃房屋后,沒有仔細核對房產證和實際房屋情況,直接根據房屋結構,將三樓一部分作為廚房,一樓二樓做包廂和散席。裝修結束營業后,卻發現用作廚房的部分竟然是違章建筑,即將被強制拆除。而一旦強制拆除,將完全喪失經營餐館的條件。
分析:租房不問究竟,倉促付款受損失
在無法轉化的無照經營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于房屋不具備合法性或租賃協議無效造成的。許多經營者,單純考慮降低經營成本,在一些道路兩側、小區內外租賃車棚從事經營活動,有的甚至直接租賃違章建筑,倉促訂下合同,預付了租金,結果無法辦理各種證照,最后被責令停業,房租打了“水漂”。此外,城區店面轉租的現象比較普遍,有很多經營者通過支付轉讓費,直接從前一個租賃者手中接手鋪子,訂立協議,而沒有通過房東。最后,因租賃協議不合法,無法辦照。甚至有個別房東因轉讓未經其本人同意,收回房屋,導致投資者大量裝潢、進貨資金交了高額“學費”。
工商部門提醒:根據行政許可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從事經營活動的場所,必須是適合經營的合法建筑。同時,房屋使用權必須依法取得。投資者在選定租賃場所后,應當要求房東提供房產證,并核對房產證與房屋實際是否一致,能否用作經營,切不可租賃國家明令禁止作為經營場所的車棚和違章建筑等。對于轉租的鋪子,除注意上述問題外,要盡量同房東本人簽訂租賃協議,最起碼要做到請房東書面同意轉租,方可保證能順利辦理其他登記手續。
案例:選址不當型
在定海文化路、白虎山路上有許多拉面店、小吃店,大多開在居民樓下,由于事先對相關規定了解不夠,因選址不當違反規定,無法辦理相關證照。這些店鋪一旦被查處,只能轉業或者關閉。
分析:選址不看四周,匆忙上馬難營業
目前主要出現在餐飲業和娛樂行業上,這類行業往往需要較大投資,少數投資者在選址時,只關心路段是否繁華,客源是否充足,停車是否方便,而忽略了對周圍環境的了解。根據《浙江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有關規定,自2003年6月后,在住宅樓和商住樓下,不允許新開餐飲等會產生污染的行業,規劃確定的除外。該規定主要考慮在沒有規劃的前提下,住宅樓和商住樓的設計不能充分考慮餐飲行業油煙、噪音排放的要求,在這些建筑內開辦上述行業,污染難以控制。而事實上,在定海城區,依然有不少投資者租賃了住宅樓下的店鋪,從事餐飲經營。由于油煙、噪音給樓上居民正常生活造成了嚴重干擾,最后被政府部門責令停業,其中不乏投資在數萬元至數十萬元的店面。
工商部門提醒:從事投資,一定要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有充分的認識,對許多國家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經營的規定要有大致了解,特別是投資較大、會產生一定噪音、油煙的娛樂、餐飲、維修、加工等店鋪,在簽訂合同前,首先要注意經營場所周圍的情況,難以確定的,可以直接到市審批辦證中心進行咨詢,切忌“生米先做成熟飯”的僥幸心理,盲目上馬。如果一旦觸及法律規定的“高壓線”,或影響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其結果最終必然是“值得同情,依法取締”,最后損失的還是自己。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