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年,作為IDGVC中國區的負責人,熊曉鴿頻繁地參加一些論壇與活動,成為中華創業投資協會理事長之后,熊曉鴿更要肩負起對整個中國創投行業環境建設的引導和規范。
在以往十多年的時間里,IDGVC在他的領導下成為中國知名的老牌投資機構,包括搜狐、騰訊、攜程、如家、物美等一系列從TMT到連鎖等行業知名的品牌無不閃現著其身影。2007年里IDG作了新的嘗試,向PE市場滲透,即對已在香港上市的神州數碼進行了投資。
《21世紀》:您如何總結2007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業?
熊曉鴿:激動人心的市場,有很多機會,但也有許多變數:如政府政策的調整等,同時創業板的推出、人民幣基金的建立,為我們的未來創造了很多的可能性,但真正要做得好是要把自己的內功練好。
《21世紀》:過去這一年,市場投資的普遍估值上升,您怎么看待?
熊曉鴿:估值太高,是錢多惹的禍。我一直說,中國是創業者的天堂,投資者的煉獄。對創業者說融資容易了,但賺錢空間也小了,回頭來看,比較容易操作的是晚期投資,十倍或十倍以下的市盈率投進去,上市后能達到三十倍市盈率可以賺三倍。如果這個公司銷售、成長非???,這個估值也是值得的?;鹨欢?,造成平均的IRR(內部投資回報率,用了衡量基金業績的主要指標)回報比原來要低,這是很平常的。但做投資是長期的事,市場有“二八定律”,能賺到錢的一定是前20%的公司,要是TOP20的公司一定能賺到錢。
《21世紀》:市場是否有泡沫?現在的一些特質和1999年是否有些相似?
熊曉鴿:我希望不要造成1999年時的情況,當時錢融得太多,大家把寶押在互聯網上,估值很高,又出現911和股市泡沫,造成退出市場也不好。但中國的錢目前還沒到美國當時那么多,而且各個基金投的領域都比較分散,很多基金投資傳統行業,跟那個時代比,我們還是有許多優勢。
再者,經過1999年的教訓,現在基金都學到很多經驗,如我們上市也不指著互聯網一個領域與納斯達克一個市場退出,而且中國出現911這樣災難性事件的可能比較小。
《21世紀》:許多經濟學家預計歐美因為次級債而使得經濟將發生衰退,一些機構的經濟學家預言中國也難以獨善其身,您如何看?
熊曉鴿:那種影響不會是很長期的,重要的是你怎么理解你所投的領域,世界上永遠會出現災難,做風險投資好的一點是投資期是十年以上,我們的投資人不可能說出現一些災難就會說出不起錢了,那些以房地產公司為LP的基金來說會有影響。但我們投的企業主要以國內市場為主,出口的很少,我個人認為中國明年會很好。
《21世紀》:您如何預測2008年的創投和私募股權投資市場?
熊曉鴿:中國繼續是創業者的天堂,隨著過去一年的熱潮,該建立的基金也建立得差不多了,大家也適應了基金競爭中生存的習慣與能力,煉獄煉得沒那么難受。
對于行業來說,我想2008年會更規范一些,而不是光用價格來競爭,也不是相互比錢多。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