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創投轉戰中國人民幣基金 有望實現境內退出

2008-01-31 08:58:29      劉陽

  “雖然我們的人民幣基金已經獲得了批準,但是具體的運作還需要進一步的討論,目前我不能透露這只基金具體的操作手段。”IDGVC全球高級副總裁熊曉鴿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近期,包括IDGVC、智基創投、德同資本、紅杉資本等很多美元境外風投基金紛紛正在或準備組建人民幣基金。據稱盡管目前有意建立外資人民幣基金的投資機構眾多,商務部門前排隊的就有近百家,但是目前只有IDGVC一家被明確獲批。

  “現在,外資創投帶來的美元投資還占絕大部分,但2008年開始人民幣基金投資絕對會往上長,在未來四五年內有機會超過美元投資,成為中國創投界的主流。”智基創投總裁兼管理合伙人陳友忠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創投轉戰人民幣

  形成“內循環”

  中國創投行業經過10年發展,隨著創業板的推出,正在發生變革。過去活躍在國內的風投機構,面臨的是“兩頭在外”的發展環境,即海外募資,通過投資中國公司的海外控股公司,并實現海外上市退出,但是隨著限制政策的出臺及上市成本不斷提高,海外上市難度越來越大,而國內資本市場的高市盈率,則成為越來越多風投的退出選擇。

  IDG全球常務副總裁熊曉鴿認為,像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公司,目前在香港的市盈率只有78倍左右,而如果轉戰內地A股市場,市盈率會達到現在的兩倍以上,因為這些公司的用戶和投資者都在境內,很多用戶肯定會嘗試著去投資騰訊這樣的公司。

  創業板成立以后,陳友忠認為,風投機構有望實現境內募資,并實現境內退出。“隨著人民幣投資及本土上市的擴大發展,中國創投產業循環的四項主要活動:融資、投資、投資后管理和退出,終將在國內完成。”陳友忠表示,由于創投已經從高科技轉向投資本土的高成長公司,本土退出是創投必須選擇的路線之一。

  2007年,中國的風險投資市場中美元境外基金占據著80%以上的市場份額,人民幣投資只占據不到20%的額度。

  2008年,智基創投計劃共有7個項目實現上市,其中就有一家會實現在國內的上市,而目前智基人民幣基金已經在洽談兩個項目。

  兩種可能方式

  德同中國主管合伙人田立新日前在“2008中國創投新軍與項目融資高峰論壇”表示,目前環境下,外資VC設立人民幣基金的可能模式主要是兩種:一是境外資金過境到中國大陸,獲得外管局批準后,建立合資公司,組建人民幣基金,這種方式已經有臺資中宇創業與無錫市政府合資,以及賽富亞洲基金管理公司與天津市政府合作等案例。而另一種則是海外LP在國內建立辦事處,獲得商務部批準后,在國內直接募集并管理境外投資人的資金,成立人民幣基金,如IDGVC。當然,最終這第二種模式有可能延伸為海外基金在國內直接募集并管理境內人民幣投資人的資金,但目前可能性還很小。

  智基創投總裁陳友忠表示,智基的人民幣基金,也是在海外資金的基礎上,與地方政府或合作人少量參股組建,但該基金尚未獲得商務部批準。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