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無錫尚德作為國內第一家太陽能光伏企業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曾使得施正榮一夜成為中國首富。
近日,力諾太陽(600885.SH)發布公告稱,力諾集團將其所有光熱資產注入力諾太陽。至此,力諾太陽將首次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條,成為全球第一家以太陽能熱利用為主業的上市公司。讓業界期待的是,力諾太陽能否重現無錫尚德當初的神話?
脫胎換骨
經過了漫長的冬季、停牌近5個月之久的力諾太陽終于在5月6日這天復牌。力諾太陽董事長楊丙洲告訴記者:“隨著太陽能光熱的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力諾太陽將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
力諾太陽成立于1992年,原本是以太陽能光熱轉換材料——高硼硅材料及特種玻璃的制造、銷售為主業。2007年公司總資產為7.5億元,凈利潤卻只有區區293萬元。而當力諾集團及其控股子公司力諾新材料公司、力諾玻璃制品公司將12億元的資產注入到力諾太陽后,根據力諾太陽發布的公告,上市公司的總資產將猛增到19.5億元,凈利潤在2008年預計可飆升到1.17億元,同比增長近40倍。
資產重組使得公司業績有了天壤之別,同時力諾太陽將擁有一條從礦石原料石英砂——高硼硅太陽能玻管——太陽能真空集熱管——太陽光熱終端產品的制造與工程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成為目前國內乃至全球第一家以太陽能熱利用為主業的上市公司。[next]
力諾太陽董事長楊丙洲告訴記者,企業選擇在今年將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是因為隨著我國環保和節能減排要求的不斷提高,太陽能光熱領域將在未來幾年迎來一個空前的發展高峰期。這對于每個太陽能企業來說都是一個難得的機遇。
根據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2010年太陽能熱水器安裝量要達到1.5億平方米。這意味著未來三年內太陽能光熱行業每年有著30%以上的發展速度。據統計,保守估計2007年的行業產值已經突破250億元。
楊丙洲表示,目前已有江蘇、廣東、海南、山東等十多個省市明確要求12層以下建筑要強制、全面推廣太陽能熱水系統。這為太陽能光熱應用提供了數百億的市場前景,太陽能產業也將迎來大規模、集成化利用的新契機。
為分食這個門檻并不高的能源市場,家電品牌紛紛試水——先后有光芒、華帝、澳柯瑪(愛股,行情,資訊)、海爾、榮事達、長虹、美菱等家電品牌相繼進入。澳大利亞政府也正在醞釀資助山東威海使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城市。
據悉,太陽能光熱領域的另一個巨頭——皇明日前也表示將在下半年登陸A股市場。鼎暉跟蹤皇明太陽能集團已經有9年的時間,高盛跟蹤皇明的時間也有5年,兩家投行都希望幫助皇明集團實現上市。
光熱VS光伏
對于太陽能光熱與光伏的發展,楊丙洲認為,光熱要比光伏發展得更加穩健,前景更為看好。
他指出,表面上如日中天的光伏發電產業其實存在諸多不確定性——95%以上的原料必須進口,95%以上的產品只能出口才有銷路——國內光伏企業只是依靠國外政策補貼進行來料加工。而光熱領域,無論從原料、核心技術、制造裝備和市場,國內企業均已牢牢把握著自身的命運。
對于太陽能光熱企業的首次上市,市場人士普遍較為陌生。興業證券能源分析師邵宇開認為,太陽能光熱領域對于資本市場是一個全新的題材。當初,尚德為代表的光伏產業是以新能源企業的面目出現才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光熱產業的主流產品——太陽能熱水器門檻不高、競爭激烈,雖然前景看好,但目前很難企及昔日的無錫尚德。
況且,太陽能光熱領域也有自身的問題。中國太陽能熱利用委員會主任羅振濤指出,在太陽能的光熱技術方面,中國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現有太陽能熱水器缺乏嚴格的行業準入標準,造成了企業高達4000多家,大量作坊式企業生產使得近七成的太陽能產品存有隱患。
楊丙洲也指出,太陽能光熱企業的發展將經歷4個階段。初級階段,企業僅是太陽能熱水器的生產制造商;第二階段是太陽能光熱組件制造商;第三階段是太陽能系統整合商;最后才是太陽能光熱能源提供商。目前隨著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應用的強制推廣,國內部分企業已經進入第三階段,開始在住宅小區、工廠進行太陽能光熱集成利用。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要真正使得力諾太陽等太陽能光熱企業披上“能源新貴”的光鮮外衣,也只有等到實現第四階段、光熱發電的那一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