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是如何對待員工創業者的?

2008-05-12 10:48:57      s1985

    全球資本大流動,信息科技一日千里,我們所處的商業環境從未像今天這樣瞬息萬變。新思維、新模式、新技術、新公司以勢不可擋的態勢摧枯拉朽。過去的生存型創業已經讓位于今天的機會型創業。而那些身處商業第一線,又不安守
現狀的公司管理者們,往往比其他人更先看到機會的靈光一現。

    老總怎么辦?是嚴肅紀律清理門戶,還是放任自流,抑或包容鼓勵支持甚至好禮相送?是趕走一個叛將,樹立一個敵人,還是從屬下變成盟友?

    大公司們需要注意了,評價好壞的標準不再僅僅是當下的財務報表或者社會責任,還必須包括對于創業創新創造的正確態度。

    如果不能用一種開放的心態擁抱創新,如果不能用大度的胸懷支持創業,如果還想著自己獨霸整個價值鏈,那么昨天的成功可能就是明天的墳墓。

    好了。讓我們用從1 -5 星的評級方式,看看下面這些中國最著名的公司是如何對待創業者的。

    微軟中國

    作為最負盛名的跨國公司之一,大名鼎鼎的微軟在硅谷是通過收購和訴訟成為創業扼殺者,在中國,它則是扮演另一種類型的創業“腐化器”。“微軟的工作環境和待遇太好了,許多人一來就有專車和別墅,很難下決心離開。”從微軟離開創立酷訊網的陳華幾乎沒有看到像自己一樣的創業者從微軟離開。多年來,微軟大中華區的管理層不停輪換,卻沒有一位選擇了創業,最近的一次是陳永正轉投NBA 中國,想必,如果沒有盛大公司極具誘惑力的年薪和期權,陳永正的前任唐駿也未必舍得離開微軟這個溫柔鄉。

    華為技術

    中國頭號創業扼殺者,港灣和滬科的故事幾乎成為每一位“出走者”的案頭
必備案例。華為對創業者的敵視甚至出現在其與部分員工所簽署的合同中,據稱
華為與部分員工的簽約內容中包含不允許五個華為人離職一起開公司的條款。在
任正非眼里,扶持創業者的風險投資基金也是華為最大的敵人之一,因為他們會
毫不客氣地從華為挖角,并迅速扶持一個華為的未來競爭者。正是在這種環境下,
我們極少能在媒體上看到有關華為創業者消息的原因。在深圳,有不少華為人離
職創立咨詢公司,而他們其中的許多人只要接到中興等華為競爭對手的電話就會
毫不猶豫地拒絕接觸,因為他們都聽說過這樣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一位前華為
常務副總裁創辦的咨詢公司在接受了華為競爭對手的管理咨詢業務后,被華為告
上法庭,索賠金額高達900 萬元

    寶潔中國

    作為全球歷史最悠久、最成功的跨國公司之一,寶潔和GE一樣,是另外一個
培育CEO 和職業經理人的學校。多年來,一屆又一屆的優秀大學畢業生對寶潔趨
之若鶩,在寶潔的大學招聘會上爭先恐后地應聘。但在眾多離開寶潔中國的精英
中,大多選擇了去其他跨國公司或者本土企業,擔任中高層管理人員。少數創業
者,也選擇的是開設顧問咨詢或營銷廣告公司等。在實業界,尚無成功案例。

    騰訊在諸多互聯網創業者看來,全面多元化的騰訊毫無疑問是扼殺創業的巨
無霸殺手。其實,馬化騰并不排斥創業者,甚至一度鼓勵部分員工內部創業。不
過對于希望離開騰訊的創業者而言,克服對老東家的心理恐懼是走出第一步的關
鍵所在。每一個有了新創業點子的人在離開騰訊前相比會問自己,“如果騰訊也
做這個業務我怎么辦?”因為他們在騰訊的時候看到了太多騰訊后來居上的故事
發生。無意中,騰訊的強大使自己成為了創業者心目中的“心理陰影”。

    金山軟件

    中國的第一代軟件公司。在IT業的殘酷競爭中18年屹立不倒的金山軟件也孵
化出眾多創業者。金山上下充滿著令雷軍驕傲的兄弟情、江湖氣,這種氛圍保證
了金山在最艱難的時期能夠團結一致共渡難關,也導致發生意見不合而破門而出
的情況有同樣概率發生。于是可見來自金山的創業者往往會是群體性從金山離職,
在藍港在線、暴風影音和當初的盛宣鳴都可以見到金山人扎堆的現象。所有從金
山離開的創業者都會告誡自己不要像金山當年一樣“三心二意”,其實這些創業
者也許還應該再問總結一下,“這家三心二意的公司為什么最后還能成功?”

    亞信科技

    被西方媒體認為是“中國互聯網建筑師”的亞信,聚集了上世紀90年代中國
的第一批高素質海歸創業者,因此亞信堪稱中國高科技和互聯網創業的重要發源
地。與亞信的創始人后來大都轉型政商或者投資人不同,反而是一大批被稱為
“亞信畢業生”的經理人在電信和互聯網等領域創業。納斯達克上市公司華友世
紀多位創始人,包括首席執行官王秦岱、高級副總裁吳士杰等都人都有亞信總裁
或其他高管職位的任職經歷,而亞信早期任總裁的劉亞則創辦了普元軟件,只有
從亞信首席戰略官位置離開的包凡是個異類,他創辦了投資顧問公司華興資本,
而那些涉及亞信系的融資、合并事件往往與這個貌不驚人的小個子有關。由于大
批人才出走,亞信公司本身在很長一段時期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

    聯想集團

    聯想原本最有希望成為中國創業者的黃埔軍校,柳傳志“搭班子、定戰略、
帶隊伍”的創業箴言影響了幾乎所有中國創業者。在臺灣,IT產業的領袖施振榮
就曾經締造出一個對世界IT產業有著重大影響的泛宏碁系,緯創、華碩、明基…

    …每一個都與宏碁血脈相聯。然而時至今日,聯想的“出走者”中僅有“叛
將”

    孫宏斌因為在房地產行業掀起的那場“駭客風暴”而留名。柳傳志并非沒有
施振榮的胸懷,在一些聯想出走者的創業早期,聯想為這些創業者提供了業務來
源,甚至對部分企業提供了資金支援,只不過聯想所選擇的“貿工技”路線使得
聯想人長于銷售和渠道建設,卻缺乏IT產業創業成功所需的核心技術和產品創新。

    所以聯想出身的創業者不少都選擇了從事管理咨詢等業務。好在,聯想投資
如今已成為國內最好的風險投資公司之一。俞兵、馬越等從聯想亞信合資公司中
出來的高管也開始了新征程。

    蒙牛

    沒有蒙??赡芫蜎]有今天的小肥羊。后者能發展成為如今國內最火爆的連鎖
餐飲品牌,與來自蒙牛團隊的管理與融資密不可分。牛根生創業成功后,大度支
持自己的得力部下盧文兵投身小肥羊的新事業。而另一位蒙牛營銷副總孫先紅不
僅為小肥羊出謀劃策,同時也是小肥羊的股東之一。如今,小肥羊登陸資本市場
指日可待。

    百度

    百度毫無疑問是中國擁有最強技術儲備的互聯網公司,而從百度出走的創業
者幾乎都對技術非常依賴,相比較而言,作為許多人創業偶像的李彥宏對于離開
公司的創業者也表現出一定寬容。作為第一波從百度離開的創業者,程浩所創辦
的迅雷是目前最為成功的下載軟件和社區服務提供者,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
之后創立的互聯網公司中,迅雷也是目前最接近登錄資本市場的一家。此外,劉
建國、周利民創立愛幫網,吳世春聯合創始的酷訊網,雷鳴創建酷我,諶振宇則
搭建了博客訂閱平臺“抓蝦”,而這些人無一例外曾經是百度的技術人員。稱百
度為中國互聯網技術創業者的搖籃也毫不為過。

    李寧

    當年,退役體操王子最失意的時候,健力寶集團老總李經緯向其伸出了雙手。

    運動員李寧從此變成了商人李寧。李經緯的寬厚心胸和無私支持,幫助李寧
公司由小做大,并在羽翼豐滿后自立門戶。早期這段經歷對李寧本人影響深遠。

    日后,鼓勵經理人內部創業成了李寧公司的一種傳統,這也解決了李寧公司
管理層新陳代謝的問題。從體育賽事經紀、專業體育網站到國外品牌代理,這些
新業務后來大都以獨立的公司形式運作,李寧將自己的股權以很低的價格轉讓。

    其中,KAPPA 這塊昔日李寧公司旗下的雞肋業務,經陳義宏和秦大中改造后,
一飛沖天。

    如今,李寧和中國動向,儼然已是全球體育品牌中新的“雙子星”。

    網易

    網易的不少重要業務都是由丁磊親自來抓,因此網易系的創業者的多少繼承
了丁磊的低調務實風格,網易的創業者人數眾多,其中幾位副總裁關國光、馬云
和梁鈞分別創立了快錢、億友和我樂網,而前主編李學凌則創立了狗狗和多玩游
戲網,此外還有劉紅柳、陳立宏、羅尉源等諸多中層創業。務實者往往能夠獲得
不錯回報,當其他的Web2.0網站還在為盈利問題而痛苦掙扎時,馬云早就將億友
高價賣給國外同行,而李學凌也將養了三年的狗狗網賣給了迅雷。

    攜程

    攜程是中國互聯網“水泥加鼠標”創業的成功標桿,兩任CEO 季琦和梁建章
對IT技術的能量認識獨到,而沈南鵬的財務背景則使得攜程系尤其擅長通過資本
來改造傳統行業,并從酒店預訂又衍生出進經濟型酒店產業。如家、漢庭、七天
……攜程系創業者的風格都是以資本為紐帶,通過改造、整合已有的通常行業資
源,填補新的消費需求空白。

    阿里巴巴

    作為資本市場上市值最高的中國互聯網概念股,阿里巴巴理應貢獻更多的創
業者,不過由于阿里巴巴的上市時間晚至2007年底才得以實現,所以阿里系的創
業者較大規模的離開創業將會有一個延遲期,上市之后,馬云立即對管理層進行
了大規模調整,這或許導致這一步驟提前。對于阿里系創業者而言,最大的問題
在于如何擺脫對馬云的心理“陰影”,馬云在阿里巴巴建立的強大而獨特文化保
證了公司的執行力,而復制馬云對大多數創業者而言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刻舟求劍,這也許會是未來阿里系創業者最容易犯下的錯誤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