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時期,股市連續暴跌,當時市場比較關注的是政策導向問題,由此也就展開了是否應該“救市”的爭論。而隨著規范限售股流通的文件出臺,特別是“4·24”開始降低印花稅,實際上政策信號已經十分明顯了,股市就此走出止跌反彈的行情,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問題在于,隨著股指的上漲,原先由于恐慌因素而導致的股市超跌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被化解了,接下去的行情就轉到根據宏觀經濟背景以及上市公司效益,對股票進行重新估值了。很明顯,在進入這個階段以后(以滬市點位來衡量就是反彈到3500點以后),大盤走勢就變得微妙起來,呈現出步履蹣跚的特征。這表明,在對于股票的重新估值上,市場各界是存在分歧的。在這里,將這些分歧再具體陳述一遍已不必要,因為大家都清楚,最主要的分歧是在對宏觀經濟的判斷上。譬如CPI,其運行趨勢究竟如何呢?由于在這方面市場上的觀點很不一致,結果每到國家公布此類數據時,人們都變得十分敏感,股市的運行也就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上周二起股市走勢的疲軟,其內在原因也就在此??陀^而言,投資股市,最需要的就是外部環境的穩定與可預期,而現在確實比較缺乏這一點。不確定因素的大量存在,不但使得投資者對行情走向形成巨大的分歧,同時也必然讓大盤運行失去了明確的方向感。
現實的問題是,剛公布的4月份CPI指數比較令人失望,投資者據此要形成通脹將得到控制的認識,理由并不充分。對于央行采取提高準備金率這一調控政策的效果,也都抱著觀望的態度。而就在這個時候,四川汶川發生了強烈地震,波及面相當廣。由于這一突發事件的發生,投資者需要進一步深入地評估其短、中、長期的不同影響,而由于相關信息還不多,地震災情還在發展,因此在這方面市場有出現了很大的分歧。由此,又增加了新的、更多的不確定性。周二股市曲曲折折的走勢,很典型地表達了面對眾多的不確定因素市場所呈現出來的復雜心態。而水泥、醫藥板塊的上漲,更是反映了受制于不確定性的影響,一些投機資金的短線操作取向。反過來,從大量大盤藍籌股的疲弱表現來看,中長線的投資者似乎還在等待著什么,因為不確定性畢竟還很突出,在這種情況下股市要展開系統性的上漲行情將是非常困難的。
鑒于目前的實際狀況,投資者恐怕仍然無緣較快地走出不確定性的迷霧,不管是宏觀經濟還是地震災害,以及受兩者影響而產生的新的情況,目前的確都不是很明朗。因此,股市操作也就階段性地不會有大的空間,行情將繼續在一個不大的區間內窄幅波動。此刻,對投資者來說也許比的是耐心而非膽量。同樣的,觀望也就成了最好的操作行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