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擬撤出上海遠東資信 國企民資洽商接盤

2008-05-15 17:21:43      gudanzhe911
  當年以自然人代持方式突破行業外資限制,福禧短融券危機后市場、監管兩面受困,一家國企和一家民企正洽商聯手接盤。

  上海最大的資信評級公司——上海遠東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下稱遠東資信)正面臨一場重組,以自然人代持方式握有該公司50%股份的外資新華財經有限公司(下稱新華財經)即將退出。
  《財經》記者獲悉,由于2007年發生的“福禧短融券償債危機”,遠東資信今年以來評級業務全面萎縮。來自市場和監管層兩方面的壓力,令這家在股權配比上打“外資擦邊球”的資信公司被迫調整結構。
  2006年,遠東資信承擔了福禧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發行10億元一年期短融券的評級業務。由于福禧公司在隨后的社保案調查中暴露出大量隱瞞債務,當年8月21日,遠東資信將福禧短融券評級從A-1級降為C級,隨即引發市場信任危機。后經各方協調福禧短融券終獲全額償付,評級方的市場信譽則嚴重受損。
  福禧事件之外,遠東資信外資方新華財經以自然人代持的方式規避政策限制,也歷來受到監管層關注。2005年10月,新華財經、遠東資信及兩名自然人曾簽署三方協議確認代持關系。而中外資五五分的股比亦突破了政策限制,在國內資信評估業另外兩家合資企業中,外方持股均為49%。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發生以來,市場各方對外資評級巨頭的信譽多有質疑。國內監管層則再次強調在征信評級行業“培養民族品牌”。
  今年3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銀發〔2008〕90號),其中打造金融服務平臺的相關表述非常明確:“完善市場篩選機制和市場監管體系,培養具有民族品牌、社會公信力的征信機構。”
  “一行三會聯合發文,這是征信評級行業開放暫緩的最強烈信號。”一位業內人士稱。
  對國內的征信評級公司而言,業務開展的核心動力亦取決于市場和監管兩方。業內人士稱,監管層目前已在業務牌照的發放中體現出上述意圖。獲得證監會公司債券信用評級機構資格的國內評級公司只有3家:上海新世紀、北京大公和中誠信。前兩家無外資背景,中誠信的牌照則發給其中資公司。五大評級公司中未獲得資格的遠東和聯合資信兩家,均有外資背景。
  福禧事件發生后,一度在行業內排名前五的遠東資信各項業務急劇萎縮。“雖各種資質還在,監管層已在事實上暫停了我們在融資券和金融債兩方面的業務。”遠東資信總經理徐明棋對《財經》記者表示,公司方面亦主動暫停了企業債等其他業務。
  徐明棋預計,2008年公司將出現創建20年來的首次虧損。同時,公司人員流動加速,目前約已有近10名的員工離職。
  受此影響,遠東資信外資股東正在著手出讓股權?!敦斀洝酚浾攉@得的一份書面材料顯示,一家民企已有受讓公司20%股權的明確意向,并就股權受讓事宜與新華財經簽定初步協議。這家民企也曾數次與遠東資信管理層進行實質性接觸,希望能派駐一名高管。另外一家意向方為國企,因股權收購事項需報批國務院國資委,目前正在申報進程中。
  5月14日,新華財經企業傳訊總監曾敏琪向《財經》表示,新華財經目前還是遠東資信的股東之一,如果有股權方面的并購轉讓事宜,會通過公開渠道公告。“我們一直密切關注中國的監管政策變化,并希望能夠配合監管層的政策措施。”
  遠東資信總經理徐明棋則稱,今年1月,新華財經派駐遠東資信的三名高管已相繼撤出。此后,由于監管層對評級業自主發展的信號不斷加強,新華財經已決定暫時退出。
  截至2008年1月,遠東資信的股權結構為:上海社科院及下屬世界經濟研究所持股16.665%,上海欣銀經濟信息咨詢公司持股16.665%。其余為員工持股,由16名自然人組成,金額較大的兩位分別是朱閃和王勇紅,合計出資1500萬,持股50%,即外資代持人。
  新華財經有限公司2000年注冊于開曼群島,后于東京證交所創業板上市,早年其投資人包括新華通訊社下屬的中國經濟信息社,2007年新華社發表聲明稱,雙方已無任何關聯。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