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集團如何“幫助員工成功”

2008-05-18 13:23:50      s1985

    “今年珠三角有8000多家企業倒閉或轉移,這與新《勞動合同法》有很大關系。”5月2日,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衛平在廣州舉行的亞澳論壇上如是說。黃衛平教授的觀點甫一拋出,立馬引來激烈討論。

    實際上,新《勞動合同法》自今年1月1日頒布實施以來,爭議就未曾停止過。究竟,經營者與勞動者該履行怎么樣的勞資關系?

    上世紀末開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標志性企業——湖南三一集團(下稱“三一”)在國內創造性地提出了“幫助員工成功”這一核心理念,多年的探索與實踐之后,它為新《勞動合同法》之下的勞資關系提供了一條怎么樣的思路?為此,“五一”國際勞動節期間,《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深入三一進行了采訪。

    “再沒有比工資更重要的問題了”

    “一些外企依靠改革開放前期的優惠政策,享受了中國環保、土地、人力資源等‘超國民’待遇。這些不愿承擔社會責任的‘候鳥型’企業出現外逃現象,某種意義上是國家提高經濟運行質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必然結果。”坐在公司行政樓辦公室里,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對記者講述了他對“外企外逃”現象和勞資關系的理解,“如果勞動者不能得到合理薪酬、福利及必要的社會保障,企業的發展就失去了意義。”

    平均工資本科學歷起薪酬3000元,研究生學歷起薪酬6000元,主管和主任工程師月薪不低于7000元,這是2007年初三一員工加薪后的工資水平。

    “三一員工的工資,在全國是有發言權的,不會低于壟斷企業。”據三一重工人力資源本部總監助理戈鋒介紹,2007年,全國的薪酬平均增幅為7.9%,而三一的增幅達到22%.

    實際上,作為一家民營高新技術企業,三一科技人員的工資遠非如此。據記者在三一員工住宿樓調查,一個普通的研發人員,基本都會達到20萬-30萬元的年薪。

    為解除員工后顧之憂,早在新《勞動合同法》頒布前,三一就為每位員工購買了“五險一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及住房公積金)。此外,公司還為一些從事特殊工種的員工,辦理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為女員工辦理了特殊疾病保險。三一因此被授為“員工最信得過企業”、“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等。

    “‘幫助員工成功’,是公司董事長梁穩根倡導的經營理念,旨在要求我們的企業要勇于承擔起社會責任。”向文波說,“員工工資是家庭美滿、社會和諧的基礎。當員工有了更多的工資,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他們就可以更好地履行對家庭、企業和社會的義務與責任。”

    “再沒有比工資更重要的問題了。因為這個國家的大多數人都是靠工資生活,而他們的生活水平決定著這個國家的繁榮。”

    向文波十分推崇美國福特汽車創始人福特的“工資論”。作為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在今年兩會期間,他提出的“省會以上城市最低工資應在1500元左右”遭到熱議。[next]

    股權激勵成就“造富工廠”

    3月1日晚,三一集團在“自己的節日”舉行了“三一節慶典暨表彰大會”。2005年病逝的三一重工原副總經理李冰在晚會中獲得企業當初承諾的1710萬元現金、11萬股三一重工股票的獎勵。

    當晚,向文波為已故高管頒發巨獎一事進行了解釋。李冰是國家壓路機械方面的專家,1998年加盟三一,期間開發了壓路機、瀝青攤鋪機、瀝青攪拌機等多個產品,2004年公司決定給予他及另外幾十名員工股權及現金激勵,條件是員工需在公司連續工作十年(當時設定條件未考慮當事人去世的因素)。

    “不幸的是,授獎后不久,李冰因病英年早逝。”向文波動情地說,“為了讓李冰先生安息,為了讓其家屬有生活保障,為了維護公司良好誠信,公司決定全額兌現當初承諾。”

    與李冰遺孀同時上臺領獎的,還有易小剛、吳冬香、趙想章、段大為等數名高管和技術人員。如2003年加盟三一重工、現任公司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的段大為獲196萬元現金、0.3%三一集團股份、1.2萬股三一重工股票;2000年加盟三一重工、現任三一集團董事、副總裁的趙想章獲1002萬元現金、6萬股三一重工股票;黎中銀、劉金江、梁林河等人還分別獲得北京三一重機、上海三一科技、香港新利恒等公司若干股權。

    在一定工作年限條件下,根據員工績效考核情況,將公司或子公司一定數量的股票給予經營者,把公司經營者與所有者的利益結合起來,這是三一集團上世紀末就開始實施的股權激勵機制。

    趙想章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三一的股權激勵,采取大股東割讓的形式,公司成立時就預留了一塊,前期由董事長梁穩根代為行使。

    陳林,原是湖南邵陽某國企的一名科研人員。1998年加盟三一時還是一個普通工程師,“不喜張揚、踏實做事”的他現已升任公司汽車起重機研究院院長。三一重工上市之初,公司給予他及另外10多位科研人員部分股權。擁有數萬股股票的陳林自豪地告訴記者:“我是三一名副其實的合伙人!”

    向文波稱他也是公司股權激勵的受益者。

    眾所周知,三一的創始人是梁穩根、唐修國等4位創業者。1991年,向文波加盟三一,梁穩根給了他8%集團股份,當時市值不到300萬元。三一上市后,按2007年公司股票二級市場最高價計算,僅股權一項向文波“身價”就已經超過33億元。

    “誰說我不是‘中國第一打工仔’?”在采訪中,向文波如此調侃。“股權激勵有利于穩定團隊,吸納人才,幫助我們科學化管理企業,貫徹幫助員工成功這一核心理念!”

    股權激勵實施使三一成了一個“造富工廠”。在三一,擁有百萬、千萬元資產的員工數以百計,9名董事會成員資產均超過億元,在2007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除董事長梁穩根以20.6億美元的資產居第十七位外,唐修國、向文波、袁金華、毛中吾等4人也一起上榜。[next]

    為員工設計事業發展通道

    管理通道:新員工—主管—科長—部長—總監—總經理—總裁。

    技術通道:新員工—初級工程師—中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技術專家—資深技術專家。

    營銷通道:新員工—營銷代表—營銷師—高級營銷師—營銷專家—資深營銷專家。

    “這是三一為員工事業舞臺設計的發展通道。”三一重工總裁助理兼人力資源總監王務超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在三一,無論什么專業、什么層次,公司都從制度上為員工設計了一條暢通的職業發展通道,“行政管理職位只有那么多,技術與營銷同樣可以達到與之相同的高度。” 就普通一線工人而言,三一同樣給予高度關注。梁穩根多次為他們指導人生發展路徑。他鼓勵一線工人道:“你們可以通過努力成為班組長,而優秀者將被獲得公司選送到大專院校深造的機會,學成后通過各種機會鍛煉,可以一步步地成為車間主任、部長甚至總經理。”

    據了解,2006年至2007年,就有126名優秀工人走上班組長崗位,293名優秀工人被選為后備班組長,部分后備班組長轉崗成為售后服務工程師。

    在用人方面,公司發揮民營企業機制靈活的特點,不拘一格,公平競爭。

    29歲的梁棟在許多人眼里,其晉升速度如同坐上了“直升飛機”。進入公司4年,即從一名普通的營銷代表升為總裁助理兼國際本部總經理,為三一集團最年輕的公司領導。

    25歲的李標志,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完成了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到行政本部總監的職務轉變。李標志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他有兩句話有很深印象:一是“世界上到處都有才華橫溢的窮人”,二是“跟什么人在一起就能成為什么人”,他說他的人生軌跡將“依托三一,實現自我。”

    在三一總部行政樓大廳,記者發現休息區里坐滿了求職者。“除一年一度的春節的大型招聘會外,公司每個星期都有一個固定時間用來招聘人才。”公司宣傳部干事張莉告訴記者,三一之所以受到求職者歡迎,除了薪水原因外,事業平臺和發展空間是他們考慮的重點,“工資對員工雖說有誘惑力,但事業更重多的是體現凝聚力和價值認同。”

    使員工能力得到持續提升

    一邊是許多人處于就業狀態,特別是一大批大中專畢業生找不到合適崗位;一邊是人才總量不足,特別是高新技術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嚴重匱乏。如何化解這對矛盾?除招聘和挖掘人才外,三一還將構建自身的培訓體系放到公司戰略這一高度。

    韓宗和,31歲進入三一時,還只是一名普通鉗工。由于工作表現突出,2006年獲得公司“送讀計劃”的指標,目前,他正全脫產就讀于湖南農業大學工商管理專業。

    早在2000年,三一“送讀計劃”的雛形就已經形成。近年來,公司投入資金,已將300余名優秀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營銷服務人員,送往各大院校研讀MBA、EMBA、工程碩士,一些一線工人還被送往高等院校學習。

    2002年,三一投資建設了自己的培訓中心。中心設有營銷、研發、服務、技工、管理、入司等一系列培訓。僅2007年,集團培訓員工62205人次,全員人均培訓天數達21天。

    27歲的鄧銘志,6年前走出校園便一腳踏進了三一,當初的調度員如今已成為公司核心部門泵送制造部副部長。“我是‘三一大學’畢業的。”鄧銘志心存感激地對記者說,他前后多次到公司培訓中心接受帶薪學習,就在去年的4月份,還到廣州培訓了英語。

    除邀請國內知名的勵志教育、時間管理、經營管理、安全管理等專家來三一為員工授課外,在三一教授團隊中,還經??吹綇埼宄?、許小年、樊綱等知名經濟學家的身影。向文波說,“給員工最大的福利,就是使他們的知識、能力得到持續提升。”

    “除硬件設施投入外,2006年公司用于培訓的直接費用超過1000萬元,2007年超過了4000萬元。”王務超介紹,“近年,公司用于員工培訓的資金占支付員工工資收入的10%,而微軟、IBM等國際知名企業的這個數據是5%.”

    “員工的成功”轉化成了企業的生產力。

    銷售收入和利潤均以50%以上的年增長率向前推進,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135億元,凈利潤42.5億元,短短十多年時間,三一一躍成為中國裝備制造行業的標桿企業。對此,向文波說,“企業發展了,除了更好地回饋社會、貢獻國家,還要與員工共享發展成果。員工是公司的血液、細胞,是三一賴以生存發展的源泉!”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