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互聯網熱潮

2008-05-19 07:46:57      s1985

    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受網絡技術和美國互聯網用戶數量的猛增推動,互聯網公司受到資本市場的瘋狂熱捧,引發了第一波互聯網產業熱潮。當然,那時的主角是美國互聯網企業。

    現在,中國成了新一輪互聯網熱潮的主角,尤其是在2007年,中國互聯網產業迎來新一輪熱潮:網絡游戲公司紛紛上市,百度股價突破400美元,阿里巴巴上市后市值超過200億美元,中國誕生三家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互聯網公司……

    當然,人們不會忘記熱潮過后,納斯達克崩盤直接導致互聯網泡沫破滅的一幕:2000年3月10日美國納斯達克指數沖高至5048.62點見頂,接著納斯達克指數掉頭直下,短短一年跌去一半。網絡股泡沫隨之破滅,大批互聯網公司要么退市,要么直接死掉。

    不過,萬丈高樓平地起,互聯網行業能有今天,也有先驅們的功勞,正是他們當年的努力為互聯網的發展打下了基礎。“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者,當年都冒了很大的風險,沒有那時的先烈,就沒有現在的成功者。”一位資深分析師評論道,成功者背后有大批倒下去的公司,還有那些默默無聞、既不會上市也不會死掉的公司。

    任何熱潮總會過去,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和網絡精英們需要在熱潮中保持穩健和清醒,為退潮后和將來還會到來的新一波熱潮做好準備。

    2007年12月6日傍晚,一百余名著名企業的CEO匯聚杭州西湖三臺山江南會所,讓這個富豪俱樂部頓時熠熠生輝。當晚,這家由艾未未設計,金庸題名,浙籍八大企業家(馬云、陳天橋、丁磊、宋衛平、魯偉鼎、沈國軍、郭廣昌和馮根生)發起的國內頂級富豪俱樂部開始試營業。

    出席的上百名嘉賓中有史玉柱、潘石屹、古永鏘、曹國偉、吳鷹……還有杭州市的領導人。他們同獲一個人邀請,也同為一件事而來,那就是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上市“滿月酒”。

    按浙江風俗,馬云和十八創業團隊一起埋下滿月酒,馬云放出豪言:等94年以后再開封,屆時希望長壽的諸位一起來喝這壇百年酒!

    當然,包括馬云在內的所有嘉賓恐怕很難有再機會喝到那壇百年酒了,不過,僅走過八年的阿里巴巴還是讓看到了一個現實版的神話故事,同時也讓它的投資者興奮和歡呼。

    就在一個月前,阿里巴巴成功登陸香港聯交所,首日股價暴漲近2倍,市值超過200億美元,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

    阿里巴巴在2007年年末把來自中國的網絡股熱潮推至一個新高峰。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上市潮”和“上漲潮”成為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兩個大潮,前者有完美時空登陸納斯達克,金山在香港聯交所掛牌,巨人網絡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網龍在香港上市;后者是百度突破400美元大關,比年初增長兩倍多,新浪、搜狐、騰訊等也是漲勢喜人,網絡游戲公司漲勢同樣強勁。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的一波互聯網狂潮人們還都記憶猶新。2000年納斯達克崩盤讓網絡股泡沫隨之破滅,大批互聯網公司灰飛煙滅。

    十年過去了,第二波互聯網的熱潮似乎正在醞釀,中國出人意料地成了一個耀眼的角色。

    中國網絡熱潮2007年年初,摩根大通就曾對互聯網發表預測指出,盡管2006年的互聯網股票處境艱難,但相信2007年能夠取得強勁增長。

    “全球互聯網發展看亞洲,亞洲發展看中國。”2007年末,平安證券研究員李忠智在一篇互聯網行業投資分析報告中寫道,中國互聯網發展已經越過臨界點,進入爆炸式增長階段。

    中國的優質互聯網公司絕大多數在海外上市,他們根植中國,卻“花開墻外”,成為海外資本市場上的中國寵兒。2007年,在美國納斯達克和道瓊斯整體表現遜于上一年的大背景下,源自中國的網絡股可謂逆勢上揚。

    “每個板塊表現都非常搶眼。”信中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信中利)董事長兼CEO汪潮涌接受《經濟》采訪時表示,2007年美國資本市場整體表現讓人比較失望,納斯達克指數和道瓊斯指數增長均在10%以下。汪在歸國之前,曾在華爾街從事金融業十余年,是中國留學生最早進入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家之一,曾供職于美國大通銀行、標準普爾和摩根士丹利等國際機構。

    汪潮涌認為,除了無線增值板塊表現慘淡外(包括TOM在線退市等),搜索、門戶、游戲、電子商務等板塊可謂“全面開花”。

    在搜索領域,百度股價從去年年初90多美元一路高歌,接連突破100、200、300、400美元大關,至年底穩定在350美元以上,整體漲幅在兩倍以上。在每個季度的財報中,收入和利潤雙增長都是主題,汪潮涌認為,正是連續的業績增長給了華爾街更大的信心,使得其股價節節攀高。

    百度股票全年的累計交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甚至超過中移動、思科等企業,在包括紐交所和納斯達克的美國市場ADR類交易中排名第一,這也意味著百度成為所有在美國上市的國際企業中,影響最大和表現最活躍的公司。2007年年底,百度成為首家被納入納斯達克100指數成份股的中國公司。

    “老三大”門戶其中兩家表現不俗,新浪和搜狐市值均超過了20億美元。新浪52周股價30到59美元間,增長近一倍。新浪2007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凈利潤增長六成,超過了分析師的預期。新浪的亮點在于Web2.0概念,包括名人博客,視頻,還有受益于中國資本市場的財經頻道等。

    搜狐股價從2007年初的20多美元,最高漲至64美元,2007年底為50多美元,增長了一倍多。搜狐2007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長均超過4成。第四季度預計非廣告收入比預期增長200萬美元。2007年搜狐的幾個戰略得到市場認可,除了娛樂特色和財經特色,奧運戰略、體育板塊等表現不錯,旗下的天龍八部網游,搜狗也有不俗表現。

    游戲板塊,整體依然向好。綜合游戲運營商盛大網絡完成轉型,陳天橋向華爾街證明了自己,股價從20多美元最高漲至40美元以上,最近也超過30美元。其第三季度營收增長5成。2007年,巨人網絡登陸紐交所,成為首個登陸該市場的中國公司。完美時空、金山的股價漲勢也不錯。

    另外,分眾傳媒增長強勁,2007年第三季度營收增長150%,凈利潤增長72%.股價從年初的34美元增至年底近60美元,花旗將其目標股價調至80美元。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年中國誕生了三家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互聯網公司,分別為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阿里巴巴市值一度超過了200億美元。

    單純從市值看,百億美元基本上可以躋身于全球互聯網公司十大公司之列了。前幾名分別為Google,市值約2200億美元,eBay約440億美元,亞馬遜380多億美元,雅虎300多億美元,再向下應該就有這中國企業的名字了。

    汪潮涌認為,這對中國的整個互聯網行業,無論是從業者、創業者,還是投資者來說,都是值得振奮的事情,“具有里程碑意義,說明我們跟全球網絡巨頭的相對差距在縮小,已不再像以前那么遙遠了。”

    青出于藍年輕的中國互聯網企業背后幾乎都有一家美國公司的影子,百度之于Google,騰訊之于MSN,淘寶之于易趣,國內眾多視頻網站之于YouTube……而且在規模以及全球化運營方面,中國的企業也多有借鑒和模仿美國互聯網公司,而且從互聯網技術方面看,顯然中國也是一種跟隨。某種程度上,兩者可概括為“學生”與“老師”的關系。

    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就永遠不如老師,雖然在核心技術和市值規模上,老師們還遙遙領先,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學生也不在少數。

    平安證券研究員李忠智在接受《經濟》采訪時表示,在本土化運營方面,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市場和商業模式的開拓和創新能力并不遜色于全球網絡巨頭,甚至一度讓他們甘拜下風。

    在中文搜索領域,百度抵御了Google的強大壓力,占有60%以上的市場份額,處于絕對領先地位。而對手Google在不斷下滑,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數據顯示,2006年Google的市場份額比上一年下降8個百分點,僅為25%.在品牌知名度方面,Google也暫時輸給了百度。計世資訊去年在北京、上海和廣州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80%的被調查者將百度作為首選搜索引擎,而只有17%將谷歌作為首選搜索引擎。

    對本土市場的深刻理解和較高的用戶忠誠度已經足以給公司帶來更多流量,而每個季度高于市場預期的業績也讓百度的股價增長強勁。2007年9月,北京正望咨詢發布的2007年CIC中國搜索引擎市場調查報告結果顯示,百度在京滬穗三地搜索引擎用戶中的市場份額接近70%,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增加約7.5個百分點。

    即時通訊(IM=Instant Messaging)領域,在中國市場的雙雄對決中,騰訊QQ占據了八成以上市場份額,而MSN僅為14%.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騰訊活躍賬戶數達到2.887億,比上一季度增長5.7%.不僅僅在市場份額中,騰訊QQ以壓倒性多數戰勝MSN,而且騰訊開發了一套帶來豐厚利潤的商業模式。騰訊通過向注冊用戶出售虛擬的Q幣實現盈利。“要知道即使在全球,即時通訊也只是作為提高其用戶粘性的輔助產品。”李忠智說,MSN和雅虎通等本身并沒有盈利。

    騰訊2006年度財務報告顯示,其全年收入28億元,比2005年全年增長近100%,而全年的盈利為10.6億元,同比增長幅度為120%.2007年第三季度業績顯示,總收入增長四成以上,盈利增長超過五成。

    李忠智比較了騰訊與國內上市公司發現,騰訊的10多億元的盈利能力堪比茅臺酒,“在中小板和成長型的公司中排在前幾位是沒有問題的。”

    電子商務領域,阿里巴巴的成功是全球獨一無二的,作為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商,阿里巴巴B2B市場份額超過一半。美國的電子商務市場,企業縱向整合和橫向行業聯盟的B2B是主要模式,第三方的模式要么退市,要么不贏利,主要原因是他們沒有阿里巴巴的用戶規模。截至2006年底,其國際業務注冊用戶總數為312萬,國內業務注冊用戶為1665萬,當年阿里巴巴凈利潤為2.2億元。

    當然,還有那個人們耳熟能詳的“淘寶大敗易趣”的故事。

    李忠智認為,互聯網企業的特點是提供體驗式、精細化的服務,由于國外公司剛開始進入中國時水土不服,讓中國公司占有絕對優勢,最終幾乎在每個細分領域都上演了“土鱉戰勝洋鬼子”的故事。這些故事的背后都有一批本土的互聯網領軍人物:李彥宏、馬化騰、馬云……

    軟銀中國合伙人宋安瀾認為,在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網民數量的先決條件下,只要擁有符合邏輯的盈利模式,任何互聯網行業的領軍人物都是華爾街和國際風險投資者追捧的對象。

    不過,分析師也提醒暫時的勝利者,隨著國外公司對本土化理解的加深,已經開始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缺少核心技術的中國公司面臨的挑戰依然不容忽視。

    高估值的理由花開墻外的中國網絡股有足夠的理由支撐起高增長和高股價。在業界看來,中國概念、互聯網概念和業績概念等三個概念引發了這一波互聯網熱潮。

    中國GDP連續七年保持8%以上的增長,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更重要的是,在全球經濟的發動機美國經濟放緩、日歐經濟表現平平的背景下,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將扮演全球經濟發動機的角色。

    爆發于去年夏季的美國次級房貸危機拖累了歐美股市,造成資金饑渴,而中國等新興市場的股市卻流動性過剩,股指依然牛氣沖天,2006年中國的上證指數上漲了130%,2007年漲幅97%.投資中國的公司,就等于在分享中國經濟高增長的紅利。證券分析師認為,同眾多資源、能源類公司股價一路高歌升至前所未有的高位并積累了大量泡沫相比,互聯網類的公司股價還是處于相對理性的位置,其增長的潛力和空間依然被投資者看好。

    網民的高速增長給互聯網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消費市場。2002-2007年期間,中國上網人數平均每年增加2324萬,年均增長率為50%.其中,2007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凈增加3900萬人,步入新一輪的快速增長階段。CNNIC最新報告顯示,截止去年底我國網民總數已達到2.1億人。艾瑞咨詢預計今后三年上網人數仍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2010年將達到2.32億。

    目前全球上網人數超過12億,其中亞洲用戶規模最大達4.6億,占全球的37%;中國上網人數占全球的13%,僅次于美國2.11億的用戶規模,位居世界第二。

    中國互聯網普及率于2006年底越過10%的臨界點,發達國家的實踐經驗和研究證明,大部分創新的擴散傳播過程,都呈現“S”形曲線,即當一項創新技術的應用率超過10%的臨界點以后,就進入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增長曲線會陡然變得陡峭。

    “臨界點之前是漫長孕育期,之后將迎來爆炸式增長。”李忠智認為,中國城市人口總量超過5億,加上不可忽視的農村網絡發展,網民的增長空間很大。

    從互聯網的普及率來看,北美地區最高達70%,其次為澳洲/大洋洲55%,歐洲為42%,亞洲排倒數第二僅為12%,低于全球平均水平7個百分點。中國互聯網普及率只有12.3%,不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遠遠低于世界發達國家水平。

    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與之相關的電子商務,銀行支付體系,個人信用,消費和支付習慣等一系列基礎建設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來,加上政府政策支持與鼓勵,中國的互聯網企業的運營出現了良性循環的局面。

    互聯網應用服務商業模式日漸清晰,市場規模迅速放大。對互聯網企業來說,賺錢是硬道理,收入和利潤是支撐起高股價的基本面。李忠智認為,上市的公司業績表現良好,盈利能力、成長性,財務現金流非常強,加上為輕資產型企業,負債率低,“實實在在的業績必然會反應在股價上。”

    百度的市盈率在100倍左右,而阿里巴巴上市后一度達到300倍。汪潮涌認為,單純從市盈率上看,股價的確有些高,但互聯網是一個高成長性產業,其高速增長的利潤會降低市盈率。“百度市值僅為Google的6%,雖然市盈率偏高,但從相對Google的價值潛力看,還是比較合理的。”

    李忠智也認為,不能從絕對市盈率來評價網絡股,“關鍵是公司的增長和行業的發展,明年利潤來個翻番,市盈率不就下來了嗎?后年再來一個翻番,市盈率就很低了,這不是不可能的。”

    李忠智在前述報告中寫道,傳統的PE(市盈率)估值法,無法反映公司的真實投資價值,利用公司的增長率(營業收入和利潤的增長率)調整后的PE,可以更客觀地反映互聯網公司的價值。

    “網絡女皇”瑪麗。米克早在三年前就預測新一輪互聯網熱潮即將興起,理由是全球互聯網用戶的增加以及網絡服務的廣泛應用。

    期待新星出場網絡股的高估值背后蘊含著市場尤其是投資者的高預期,市盈率本身就是對未來投資回報的預期。預期能否變成現實?新的一年,互聯網行業尤其是那些龍頭公司能否承受得起投資者挑剔的眼光?

    盡管發達國家經濟會放慢增長步伐,但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依然會保持高速增長。世界銀行預計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略微放緩至10.8%.美國經濟放緩雖然會對中國的出口造成一定影響,但與人民幣升值、通貨膨脹、企業人員成本增加等因素相比,仍然顯得微不足道。相反,卻給了中國經濟從出口導向型向內需拉動消費型經濟轉變的良機。另一方面,國內也在著力從重化工業向服務經濟轉變,這也給了互聯網產業進一步發展帶來了機會。

    汪潮涌認為,在中國經濟不可能出現大的拐點的大背景下,2008年的中國互聯網產業還會延續過去的良好表現。

    RBC資本市場分析師斯蒂芬。朱(Stephen Ju)表示,自2000年以來,中國廣告市場的發展速度一直在國內生產總值之上,未來幾年里,這一趨勢將延續下去,而且得益于北京奧運會的召開,2008年之后中國廣告支出將加速增長。他預計,至少在2010年之前,中國網絡廣告市場將保持40%的年均增長速度。

    不過也并非一切完美。2007年,包括博客、視頻分享、社區交友在內的國內Web2.0領域表現令人失望,從2006年甚至更早便有大筆VC資金投入進來,目前看還沒有成型的公司沖向資本市場,在視頻分享方面,所有的網站還處在燒錢階段。

    汪潮涌預計,今年該領域獲得新融資的公司肯定還會有,但能否走向納斯達克等資本市場還存在變數,“現在比較成型有貓撲網和分眾無線,更多的動作會出現的并購上,由上市公司并購非上市公司,類似于Google收購YouTube.”

    值得關注的還有Myspace,Facebook模式,這些在中國都有一些互聯網公司嘗試,從訪問量上看也取得不錯的成績,需要證明的是其商業模式能否為公司帶來收入和利潤。

    在2007年唯一表現不好的無線增值板塊有望今年轉好。挖貝網訊,即將舉辦的奧運會或將是個難得的契機,從事手機廣告業務的分眾傳媒旗下的分眾無線將是受益者。艾瑞咨詢預計,到2008年受奧運會影響增長速度提高,移動增值業務市場規模將突破317億元,2010年將達到529億元。

    CNNIC最新調查顯示,目前我國使用無線接入方式上網的人數已達到5564萬,其中以手機為終端上網的人數規模已經達到4430萬人。

    易觀國際總裁于揚認為,過去10年,互聯網產業的主題是娛樂與免費時代,而未來10年,將進入一個商務與收費的時代,眾多互聯網企業將受益于新時代。

    李忠智在前述報告中指出,判斷公司價值的三個基準分別是成長性、客戶流量和無形資產。“保持良好的成長性是互聯網公司生存和發展的第一原則,客戶至上,流量為王,透過資產負債表審視公司的價值。”

    分析師們重點看好的上市公司包括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網易、盛大和攜程。顯然,這是清一色的互聯網細分領域的領先企業。

    “市場渴望新的互聯網公司出現。”汪潮涌說,人們對此充滿了新期待。

    革新難現從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興起到本世紀初的10多年間,幾乎每過幾年就有新的互聯網公司或新的模式出現或被創造出來,正是他們推動了互聯網整個行業的蓬勃。

    1994年,年僅26歲的美國斯坦福大學碩士楊致遠創立了雅虎,改變了人們上網獲得信息的方式,信息聚合的門戶的概念被創造出來,隨后一大批包括中國老三大門戶網站應運而生。

    次年,31歲的美國人杰佛瑞·貝佐斯創立了24小時不打烊的亞馬遜網絡書店,他也因此堪稱整個電子商務的鼻祖。后來中國的當當網,卓越網(已被亞馬遜收購)成為模仿者。

    同年,硅谷的軟件工程師皮埃爾·奧米迪亞用了一個周末就寫出了一套在互聯網上讓買賣雙方確定價格的系統程序代碼,這就是eBay.如今,它是全球最大的個人拍賣交易平臺。eBay的出現推動了電子商務細分化,新的C2C(消費者對消費者)模式被創造出來,淘寶網是它的模仿者,并在中國市場徹底打敗了它。

    同樣在1995年,瑟蓋·布林和拉里·佩奇在斯坦福大學相遇,兩年后他們正式給自己的研究技術取名Google.與傳統門戶網民被動瀏覽信息不同,Google的出現讓人們對網絡信息的獲取由依賴性變為主動獲取。Google的弟子們同樣不少,雅虎搜索,百度,微軟搜索,時代華納,Ask等。

    而YouTube,Myspace,Facebook的出現則滿足了人們表達和社交交際的需要。在中國,模仿者依然不少。

    汪潮涌認為,跟前些年相比,互聯網領域最大的挑戰就是難以獲得新的突破,模式上很難革命性、理念性的突破。

    “再往下走市場還會提出什么樣的需求?暫時似乎還不清楚、不明朗。”汪潮涌說,革命性突破越來越難,這是任何一個行業發展到成熟階段都會出現的瓶頸,就像計算機技術,過去幾年也都是改良型的,沒有突破性的技術創新。

    在核心技術和理念上,中國的互聯網企業與美國的同行還不在一個檔次上,差距是不言而喻的。李忠智認為,在這方面中國企業采取的更多的是跟隨的方式,比如Google收購YouTube后,引發了國內視頻類網站熱潮,幾百家同類網站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缺少盈利模式加上激烈的競爭最終導致大部分死掉。

    或許等這一波互聯網熱潮過后,冷靜下來的中國網絡精英們,還有大批的創業者們應該認真思考:用什么來迎接下一輪高潮?現在做好準備了嗎?

    中國互聯網發展簡史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通過美國Sprint公司連入Internet的64K國際專線開通,實現了與Internet的全功能連接。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第77個真正擁有全功能Internet的國家。

    1995年5月,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北京瀛海威科技公司誕生,張樹新任總裁。

    1996年11月,張朝陽的愛特信公司(搜狐網)獲得第一筆風險投資,中國出現第一例天使投資案例。

    1999年7月12日,中華網作為第一只中國網絡概念股登上納斯達克。

    2000年4月13日,新浪網宣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第一只來自中國的網絡股登上納斯達克。同年7月,網易與搜狐先后登陸納斯達克。

    2001年9月,網易停牌,中國互聯網遭遇寒流。

    2002年7月,三大門戶相繼宣布實現盈利,納斯達克全線飄紅。在中國,短信的風靡拯救了三大門戶。

    2002年10月,盛大運營的《傳奇》最高同時在線人數突破60萬人?;ヂ摼W開始出現新的贏利模式。

    2004年,Blog和Web2.0的概念開始興起。

    2005年2月,盛大在二級市場收購新浪股票。8月,百度登陸納斯達克,上市當日股價曾摸高到151美元。當月,阿里巴巴雅虎在北京宣布收購雅虎中國全部資產,同時得到雅虎10億美元投資,阿里巴巴還獲得雅虎品牌在中國無限期使用權。

    2006年,受Google以價值16.5億美元的股票收購視頻娛樂網YouTube影響,中國的視頻網站大量出現,頂峰時多達300多家。

    2007年,網絡游戲商金山、巨人網絡、完美世界紛紛上市,中國誕生三家市值100億美元的互聯網企業。中國的互聯網迎來新一輪熱潮。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