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快錢”的PE潮
“近來大家注意一個現象,哪個企業業績運作接近上市條件或者比較有吸引力,蜂擁而上的投資方不再是三五家,而是十家二十家的投資機構。”亞商集團董事長、中國創業資本研究中心主任陳琦偉在5月15日第四屆亞太投資峰會上表示,目前PE被看成是容易賺錢的領域,各路人馬趨之若鶩。這種PE熱潮并不是要支持中國進入創新國家行列,而是沖著私募股權市場賺錢快賺錢容易而來。
“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并不利于創業板的良性運作。”陳琦偉表示,成功創業板是這個市場本身要持續運作、成長,能夠吸引越來越多的創新企業前來掛牌,而且交易越來越活躍,企業掛牌后繼續增長和有資源的支持,這樣的市場不能抱著急功近利的動機去參與。
“風險資本要具備和企業共同成長、共同價值創造的最終目的來跟這個企業結合。這種風險資本才真正是創業板市場需要的資本。”
由于目前股市降溫,IPO速度放緩,風投的退出步伐放慢,“目前,國內人民幣境內投資基本沒有并購,國內投資大概是全力沖IPO,如果這條路走不通很難有其他的退路。”智基創投總經理陳友忠表示,在國際上跨國并購頻繁,如Google并購,雅虎并購3721及參股阿里巴巴,“這樣的安排對本土創業者以及投資人都提供了不錯的退出機會。”所以,風投可以更多的關注這種與外資相關的并購。
公司制PE更受歡迎
在國內,PE業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采取什么樣的公司制度開展PE業務,具有不同的優劣利弊。目前中國PE可行的公司制度模式實際上有三種:合伙制、公司制和信托制。在許多開展PE業務的私募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中,大多采用的是合伙制。然而,發改委財政金融司金融處副處長劉健鈞表示,按公司制設立PE在中國目前的法律政策環境下具有更多優勢。
“公司制也能建立非常好的有效的激勵機制,公司制還可以做其他的機制安排,那是合伙制所不具備的。按照我國現行的稅收管理辦法,公司基金收益本身可以作抵扣,而且是基金的所有收益,包括20%的業績報酬都可以用做抵扣,抵扣分到管理人,最后不用交稅,如果是合伙制、信托制不能搞抵扣,分配管理公司,管理公司要交公司稅。”
此外,公司制設立能夠有充分的法律保護,股東的股權轉讓不影響財產權,而“合伙企業不是一個獨立法人實體,任何一個退股或者轉讓本身發生變化,整個合伙協議要重新簽訂,要再報一次,再重新登記,比較麻煩?,F在公司制股東退出也很容易。”劉健鈞表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