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論上看,人民幣匯率升值能夠對我國國際貿易起到限制出口、促進進口的效果,即人民幣升值使得以外國貨幣計價的出口產品價格相對上升,出口產品價格競爭力減弱,從而能夠抑制出口;進口商品價格由外幣轉化為人民幣計價后相對下降,增加了人民幣的國際購買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刺激進口增加。因此,伴隨著我國貨幣升值,對外貿易順差增長速度將下降。從我國對外貿易的實際情況來看,2005年7月匯率制度改革至今,我國對外貿易已經開始呈現出口增速放緩、進口增速加快的趨勢,匯率影響已初步發揮。然而,由于J曲線效應、我國進出口產品彈性特征以及我國特有的貿易方式等方面影響,匯率升值對我國外貿的影響尚未充分發揮出來。但可以預見,伴隨著人民幣升值速度的加快,其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也將更為深遠。
貿易順差增速將會進一步降低
最新數據顯示,雖然2008年3月份134.9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比2月份的85.55億美元有所反彈,但是整個1季度還是有所回落,并且回落速度非常明顯。2008年1季度累計實現貿易順差414.20億美元,相比于2007年一季度的貿易順差465.09億元,下降10.6%,凈減少50.89億美元。從圖1可看出,從2006年第四季度開始,伴隨著人民幣升值的加速,我國貿易順差增速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甚至在今年1季度同比出現了負增長。與此同時,由于受到國內宏觀調控、出口格局調整、美國次債危機以及全球經濟增長減速等因素影響,我國2008年貿易順差的增速將可能會進一步放緩。因此,可以說,在貿易結構及國內外經濟形勢不發生根本性轉變的情況下,盡管我國國際貿易總量可能會有所增長,但今年我國貿易順差形勢將不容樂觀。
出口增速將會進一步回落
根據最新數據我們知道,今年1季度出口總值同比增長26.7%,比去年同期28%的增速相比,有所減緩。從圖2可看出,雖然我國出口增長速度在2005、2006年某些季度有所反彈,但自2005年以來,我國出口增速的運行態勢已經處于下降通道之中。
究其原因,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正如前面所述,由于人民幣升值,導致我國出口的商品價格有上漲趨勢,從而使得我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二是受次債危機影響,歐美等國家宏觀經濟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這將會影響到國際市場需求;三是我國出口商品仍然以勞動密集型為主,這類產品很易被東南亞國家替代,并且這些國家匯率往往盯住美元而有所貶值,從而導致我國產品出口受挫。
考慮到2008年全球經濟增速的放緩以及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等原因,我國出口總額增速仍將有所回落。另外,從加工貿易出口增幅的下降幅度比較大。從圖3可看出,加工貿易相對而言更易受到人民幣升值的影響,而這其中主要原因除了人民幣升值之外,還因為近幾年我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從而影響了我國加工貿易產品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地位。
進口增速將會逐漸加快
最新數據顯示,1季度我國進口總值為1339億美元,同比增長46.1%,較去年同期加快23.5個百分點,幾乎是出口增速的兩倍,遠遠超過出口增長。從圖4可看出,我國今年1季度進口增速非常明顯,進口增速與出口增速呈現出“剪刀差”的運行趨勢,進口增加、出口放緩的格局已經得到了進一步加強。這其中主要原因有:一是國內經濟的強勁增長以及政府對進口貿易的支持,從而導致國內對進口商品需求,尤其是對原材料、能源等的需求出現大幅增加;二是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對于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有吸引力,包括有色金屬、礦產等,并且這些商品恰恰是我國所稀缺的;三是由于最近幾年我國出口增速較快,很多國家對我國采取了一些限制性措施,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我國進口。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的其他影響
如前所述,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國際貿易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會抑制我國出口,增加我國進口。然而,除此之外,人民幣升值還會在以下幾個方面對我國對外貿易產生比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增加宏觀調控政策的靈活性
2008年1季度,我國外貿順差和出口增速出現回落,外部緊縮的風險進一步加大,為了解決人民幣對內貶值、對外升值這一矛盾態勢,我國宏觀經濟政策應更具有靈活性。很明顯,在目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下,“一刀切”的調控政策必將受到約束,并且其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這就需要我國政府當局采取更為靈活、更為多樣的調控措施。為了抑制貿易順差的大幅減少、降低國際游資對我國經濟的沖擊以及調整我國物價水平回歸到正常軌道,我國需要采取匯率政策、利率政策、稅收政策、產業政策等多樣化的政策措施。
促進我國貿易結構的優化
在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調整、國家繼續支持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以及擴大能源和資源、關鍵技術設備進口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綜合作用下,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我國貿易產品結構將呈不斷優化的趨勢,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將會進一步得到抑制;紡織、服裝、鞋類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將有所放緩,勞動密集型企業要想繼續保持競爭力,必須加快自主創新,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增加產品附加價值;機電、高新技術產品等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資源性產品、關鍵技術設備進口將繼續較快增長,進口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將進一步發揮。因此,伴隨著人民幣升值,將會迫使我國貿易結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使我國出口從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轉變,而進口將由技術密集型向資源密集型轉變,從而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實現國民經濟呈現又好又快的發展。
出口市場將更為多元化
伴隨著經濟自由化及國際化趨勢的日益加快,我國國際貿易也不能簡單定位于幾個國家或地區。目前,人民幣升值幅度最大的是對美元的升值,而對未跟美元掛鉤的貨幣,升值幅度相對較小,甚至出現貶值。例如,從2008 年1月1日到4月10日,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為4.2%,同時人民幣對日元貶值4.6%,對歐元貶值為3.4%.,自2005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一直處在升值過程中,而對于歐元、日元等貨幣,則只出現了階段性的升值。
實際上,近幾年來,我國貿易結構也是隨著匯率變動而有所調整的,從圖5可看出,我國對歐盟、日本等國家或地區都是與匯率波動步調幾乎一致,匯率升值,出口下降,匯率貶值,出口上升。因此,對于我國出口企業而言,在人民幣升值過程中,在改善我國貿易結構的同時,還應該充分挖掘新的出口市場,尤其是那些貨幣沒有跟美元掛鉤的國家的市場,如增加對非洲、南美洲、印度等國家的出口,從而降低幣值上升對出口的影響。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