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著名互聯網應用專家賈科布。尼爾森(Jakob Nielsen)近日發布其年度調查報告稱,與數年前相比,目前70%的網民上網后直接查閱自己想要查看的東西,而對網絡廣告及其他網絡應用軟件并不太重視;如果不能搜索到自己想要的資料,他們不會像數年前那樣有耐心,而會考慮更換搜索引擎。
尼爾森表示,與數年前相比,如今多數網民在搜索到相應網站后,會“直奔主題”,快速訪問目標網站后,如果覺得自己任務已經完成,就會迅速離開該網站,而不會關注該網站投放的網絡廣告及其他內容。他表示,目前這類網民在全球總網民中的比率已增至75%,而1999年時相應比率為60%.
尼爾森認為,上述現象應歸結于兩個原因。一是網民對互聯網環境已日益熟悉,其“實用主義”態度已越來越明顯;二是不少網民對各網站的網絡廣告等內容有抵觸情緒。如果在搜索引擎或其他網站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內容,他們會變得煩躁不安,尤其會對各網站上提供的應用軟件感到不滿。因為網民會認為,正是這些應用軟件或其他內容的存在,才導致頁面加載時間過長。
尼爾森在年度報告中還指出,2004年期間,40%的網民會訪問各大網站的主頁,然后再進入其他特定欄目和具體網頁;到了2008年,這一比例已降至25%,原因是很多網民會通過搜索引擎查找內容,進而直接訪問目標網頁。他說:“從這個角度上講,搜索引擎在網民活動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但尼爾森表示,上述結論并不意味著各大搜索引擎已經至善至美,“事實上很多用戶在進行搜索時,很多情況下查不到自己想要的內容。著眼于長期發展,如果其他搜索服務商想要擊敗Google,就得在搜索技術本身上超越Google.”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