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巨浪:汶川地震后的虛擬世界的表情

2008-05-27 08:08:28      s1985

    5月19日14時28分,上海徐家匯,大街上各種車輛列停得整整齊齊,行人默然而立。當汽笛鳴起,錢包網創始人之一青熙被悲愴撞紅了眼睛。

    過去幾天里,和大部分人一樣,青熙捐贈了錢、物,并和同事做了網站運營者能做的事:在錢包網公布慈善機構受捐助渠道,記錄民眾捐助賬目。19日哀悼日當夜,他寫下一個名為《遠離地震3小時》的博客,呼吁關注巨慟之下社會大眾的心理疏導問題。

    19日晚19時08分,這篇博客匯入中國浩瀚的互聯網表情;兩天后,另一名為《陷入恐懼》的博客被豆瓣用戶推為“豆瓣九點”二套首位,內容指向媒體救災報道中多重聲音的缺失。

    “這些聲音會不斷影響專業媒體,形成相互補充與監督的局面。”25日,互聯網愛好者、維眾投資副總裁毛向輝說:“這幾天,中國網絡向歷史交出了此次地震的全悲情,而信息技術已經、也將在今后進一步幫助個人參與災后重建。”

    閃電傳播:震后7分鐘

    5月12日14時28分,青熙經歷了終生難忘的一刻。

    當時,他正在一個叫“連岳讀者小組”的即時通訊群中,北京有網友突然稱有“震感”;之后,廣州也有網友感覺“震動”;在打出“你不要跟風了” 后,青熙感覺暈眩,發現15樓落地窗外平時不動的景物晃動。由于曾在四川涼山念過6年小學并酷愛地理,撤離寫字樓瞬間,他直覺:“西南某個城市出事了。”

    他邊跑邊給四川西昌生物研究所的父親打電話,沒有信號:“我只能狂發短信,心急如焚與無能為力混雜的挫敗感接踵而至。”

    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里氏8.0級級地震。有關地震的消息由新華社正式發布是在當日14時46分。

    在這段難挨的22分鐘里,有震感的大部分人都在承受驚恐和慌亂。重大災難突發時,信息需求是第一需求。但此時,四川、重慶的對外通訊中斷,中國地震局網站因無法應付突漲的流量陷入癱瘓長達半小時。

    關鍵時刻,互聯網發揮了重要作用。Twitter類微型博客(Microblogging,國內如fanfou、jiwai)和QQ、MSN等各類在線IM工具在第一時間傳播和匯集了各地消息。“Twitter可能是第一個披露有震感的社會性媒體,時間約為12日14時35分33秒。”毛向輝說。

    一份提取自Twitter官方開放數據的《Number of Twitter Users according to Twitdir》圖顯示:Twitter歷經幾年積累才在2008年5月初達到的約108萬用戶注冊數,在5月中猛增至158萬。毛向輝指出,不少國外媒體和人士也正通過Twitter求證消息。

    14時35分前后,這些率先由Twitter、IM工具傳遞的消息被通過手機電話和短信迅速傳播;之后,人們開始尋找權威信息,由于尋中國地震局官方網站、地震信息網等受阻,美國地質調查局網站迅速成為權威信息源;當大地震消息被完全證實后,國內各大門戶網站立即組織地震專題。

    這一時間,長期處于引爆點期待的視頻網站也迎來維新時刻。一條由大學生拍攝的成都地震現場視頻《成都地震》在土豆網發布。視頻中,有人大聲呼喊同學名字“我愛你!”有人躲進宿舍床底,還有一個“別急”、“冷靜”、“上網”的聲音。

    “2008年5月12日14點29分”,拍攝者清晰說明了拍攝時間。最后,鏡頭朝向宿舍樓下,大批人逃到室外。

    “《成都地震》上傳時間是12日14時55分46秒,”土豆網通過后臺數據告訴記者,此后其被網民以每秒超過100次的速度刷新。“我們突然發現,在反映突發事件時,視頻的時效性可以和文字、圖片一樣強。”優酷網營銷副總裁魏明驚嘆。

    5月13日早,CCTV采用記者用QQ傳回的災區視頻畫面,顯示了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對話融合能力。

    之后,大批網民涌入天涯、百度貼吧和各大BBS.當14日各大門戶和社區(包括博客)風起云涌地震話題時,CCTV和紙媒開始全面報道,發揮第一現場的作用。

    “這次地震信息的早期傳播有幾個特點,”五季咨詢合伙人洪波指出:震中區通信中斷,信息外傳困難;地震局等政府網站未能承擔及時傳遞準確信息的職能;IM、Twitter等即時信息工具成為第一時間發布消息的媒介,但網媒的消息較為分散、偏體驗性;有關地震準確、深入的報道,仍有賴專業媒體。復蘇2.0:網上賑災總動員

    “這十天以來,中國網絡組織在用行動實踐”Recovery2.0“(復蘇2.0,來自民眾的分散力量如何通過互聯網有效組織和協調)的可能性。”毛向輝說。[next]

    這包括——捐助、分享信息、發布和聯系失散者、聚合全球力量進行救援等。12日夜,谷歌中國啟動“地震形勢圖”,除谷歌員工隨時更新相關進展外,用戶也可使用“我的地圖”創建信息與他人分享。

    13日上午,百度“四川 地震”組合詞搜索量已達3820000次。此后百度Logo更替為一“灰黑色中有紅十字標志”圖像,點擊即可查詢地震內容更新、“百度知道”中最新問答及新聞、交通、求援、捐助等信息。各門戶和搜索引擎商紛紛開設“尋人”功能。

    不少網站在捐助方面聯合了客戶力量。如騰訊聯合QQ用戶、盛大聯合玩家、經銷商和韓、美等全球合作伙伴;百度聯合渠道代理商和競價排名客戶;阿里巴巴聯合中小型企業客戶資源等。

    網絡支付工具也顯示了力量。13日前后,淘寶支付寶、騰訊財付通、易寶支付分別為李連杰壹基金、北京紅十字會開通個人網上捐款平臺。兩天內,三個平臺捐款額先后突破800萬元。

    幾乎所有2005年前后成長起來的web2.0工具都發揮了作用,國外內容翻譯網站“譯言”迅速用自組織方式翻譯三種救災手冊;而豆瓣等一些較突出的專業性2.0應用和已在網上建立信用的個人和機構(如牛博網發起,羅永浩、連岳、韓寒等人參與組織的捐助和救援行動),形成對專業機構的補充。

    25日前后,琥珀網、優酷網等視頻網站開始出現或組織播客(視頻分享)錄制地震避難常識及心理咨詢相關視頻。“互聯網在協調個人力量、組織志愿者、匯集災后重建資源比其他手段有優勢。”Keso認為。

    行政力量與民間力量結合,是中國社會治理模式的轉換方向。亞洲開發銀行駐北京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認為,非政府組織能在災后重建方面提供專家意見,并有助于工作的透明和高效。

    針對數目龐大的捐款,民間監督力量也日益高漲。截至25日,Youtube上已有不少由網友拍攝的監督紅十字會工作視頻。此前,網易發布聲明稱,將不再把收到的捐款交給紅十字會,并引發紅十字會拒絕讓網易審查其支出的傳言。

    與此同時,牛博網捐助行動發起人之一羅永浩博客透露了“捐助賬戶意外被凍結”消息。

    這些信息在天涯論壇等各BBS掀起軒然大波。21日,紅十字會發表公開信:重申所有捐款用于地震救援。同日,牛博網賬戶凍結解除。中國紅十字會北京總部海外聯絡部副部長劉皓表示,民間討論“最終將提高我們的責任感”。

    此后,各大網站捐助落實情況受到更多網友詢問。22日,騰訊率先向媒體披露匯款時間和紅十字總會開具的特殊賑災捐款證明。

    混沌到有序:網絡黑與白

    “很快,一線人員包括極度關注前線的人,都或多或少會有心理疾病。”17日,上?;ヂ摼W組織5G評論召開“網絡救災及災后重建”討論會,其中提到“后方”面臨的心理問題。

    時至21日,“后方”在經歷悲傷過度和大量雷同信息后,有網民開始抱怨缺少情緒舒緩的出口。一篇名為《義和團專用彩鈴》博客提到,傳媒全是清一色的“眾志成城”,手機接通后也聽到類似低沉男聲和高亢女聲,博客稱這是上海移動“在未通知用戶的情形下統一替換的彩鈴”。

    隨著大量志愿者和媒體的Blogger進入災區。越來越多未通過紙媒釋放、發表于私人博客的信息被渴望深度調查信息的網民推薦,如李承鵬《北川鄧家“劉漢小學”無一死亡奇跡背后的真相》等。這些博客內容涉及技術、政府責任、民間組織協作和媒體職責等。

    不過,網絡高效的信息傳播也放大了災難中的黑與白。19日夜,瀏覽量眾多的群博“思維的樂趣”發表吳曉波博客《災難》,提到“當姚明出來聲明,他的200萬元是一次性捐的,而不是兩次;當劉德華尷尬地說,他的10萬元是第一時間捐的,沒有想到后來那么慘;當王石說了一句‘萬科捐200萬元是合適的’,被罵到頭上起包。其實我看到了另外一個災難。”

    該博客隨即引來眾多譴責,此后作者將其隱藏;王小峰由于未在博客中詳細說明做了什么,怎么捐助而遭到一群網友圍攻。“網絡上的謠言、簡單粗暴的謾罵和爭吵,讓人心力交瘁。”有網友表示。

    “China Web2.0 Review”網站也提到:面臨突發性災難,網絡是釋放普通人情緒的一種方式。

    “信息本來就是從混沌到有序,一開始就用某種有序強加于信息,會變成缺少智慧的可能,”毛向輝和客齊集中國區負責人王建碩認為,只有讓信息充分流動,才可能更接近真相:“更多參與會讓人們獲得更高的智慧。”

    “互聯網在中國的作用是正面、積極也是有限的。”洪波說,“只有將互聯網與社會各方面更緊密結合,才可能發揮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