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市場觀點認為維生素C產能供給遠大于需求,價格長期上漲不可持續,相關上市公司股票長期上漲同樣不可持續。不過,近來不少機構的報告認為這個情況正在發生改變:維生素C經歷多次價格戰后,價格長期筑底,國外產能關閉,國內產能沒有顯著增長,維生素C供需矛盾大大改善。與此同時,來自海關的數據亦在給相關上市公司股價帶來利好:3月出口達1.6萬噸,創歷史天量。有業內人士甚至預測,2009、2010年維C產業也將維持高景氣狀態。
價量齊升
“依照現在的國內外市場形勢,4、5月份的出口將繼續保持這樣的規模,甚至會更高。”光大證券生物醫藥行業分析師姚杰如是認為。
對照今年1、2月的出口量,3月份維生素C1.6萬噸的出口量比上述兩個月的總量還多,同時也是2007年月均出口量的兩倍多?;诎l展中國家對食品添加劑需求旺盛,光大證券在報告中認為,市場對維生素C需求的增速其實高于行業普遍預測的2%~3%,尤其是國內需求增長更是遠高于這個數字。目前國內市場對維生素C需求的判斷過低。
該報告同時認為,全球維生素C供需矛盾已經開始向買方靠攏,并且2008年全球維生素C的供給相對偏緊,中國維生素C相關上市企業2008年會是一個歷史性的大豐收年。
其實,上述供求關系同樣在價格層面得到體現。今年3~4月,國內維生素C價格從80元/千克,一路上漲到90~95元/千克,5月后國內報價突破120元/千克,大大超出預期。
目前國家有一個2010年的節能減排目標,而維生素C相關上市企業多為國有企業,國家在這方面的調控會比較有效,光大證券分析師張美云進一步預測2009、2010年也將維持在高位。
出口價格方面,來自CEIC出口數據顯示,維生素C及其衍生物2008年2月份出口平均價格繼續刷新前期的記錄,成交量也維持在較高水平。根據健康網最新的數據,近期維生素C市場出口的新定單甚至出現了11美元/千克。
背后推手
記者調查機構報告發現,多個機構的醫藥行業分析師都對相關上市公司給予較高評級,以其中一家機構為例,從去年7月至今對該類題材的上市公司均給予“增持”評級。而來自今日投資《在線分析師》的資料顯示,國內維生素C龍頭生產企業華北制藥2008~2010年公司綜合每股盈利預測值分別為0.23元、0.34元和0.51元,對應動態市盈率分別為42、28和19倍,并有多位分析師建議投資者強烈買入。
作為周期性產品,維生素C在去年已出現一波輪漲行情,本輪價量齊升背后究竟有何推力?
國泰君安分析師倪文昊向《醫藥經濟報》表示,上述現象與奧運期間華北地區部分企業限產可能存在一定的關系:“企業可能考慮到會有3~6個月的限產期,所以加快了生產,導致了出口量的激增。”
對此,姚杰認為出口訂單大增,導致國內供給嚴重不足,從另一方面加劇了4~5月國內報價大幅走高。他同時判斷國際市場維生素C供給出現了問題,是導致出口量大幅增加的原因。
記者隨后從健康網首席研究員吳惠芳處獲悉,奧運限產的說法確實存在,但目前沒有官方的資料可以確認這一情況。
不確定因素
“我們判斷2008年全球產能為13萬噸,需求很可能接近13萬噸。”光大證券在報告中的上述表述,無疑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而包括東北制藥、華北制藥等亦有不錯的市場表現。目前甚至有業內人士指出,一些企業已經零庫存。
不過,在供求關系緊張導致價格走高后,是否會刺激部分企業擴產或新企業上馬維生素C項目?原有的平衡局面會否被打破?維生素行業是否真的會走出“漲價-擴產-價跌-虧損”的周期?
針對這一投資者關注的問題,倪文昊認為,價格周期的存在不可避免,故存在投資風險。
事實上,不確定因素依舊存在。2007年全國出口平均價為4.8美元/千克,已經有38%的利潤;而今年4月份,出口的平均價已經達到7.1美元/千克,目前國內企業有擴展的沖動。
“預計短期內出口量和價格會繼續走高,2季度出口均價格可能會超過9美元/千克,上半年均價有望在8.5美元/千克左右,在10月前國內價格將維持高位。不過,估計淄博華龍藥廠會擴產,河南華星藥廠轉產擴產的可能性也同時存在。”姚杰最后說。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