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軟件雖然還背著個軟件的名字,但是似乎越來越具有象征意義了。
據有關報道,金山董事長兼代理CEO求伯君證實,金山的招牌軟件WPS業務正在和一家國際互聯網公司秘密進行合作,兩個月后會有結果;并且表示,逐漸實現互聯網化的金山正回歸自己的定位,昔日要做中國微軟的想法雖然美好,但難以實現。至此,金山的四大產品線——網游、毒霸、詞霸及WPS中,只有網絡游戲還由金山獨自運營,其他三條產品線,都通過合作的方式,實現了互聯網線上運營。
雖然,金山并沒有完全承認將徹底轉身,成為一個互聯網企業,可是,從它的一系列動作里,可是看到金山投身互聯網的堅定和熱情。曾經的金山,是一個堅守夢想的代名詞,雖然這些年來,一直沒能成功狙擊微軟, 可是,仍然是中國軟件業的一面旗幟,具有象征性和代表意義。
在現實面前,金山逐步放棄了中國微軟的夢想,這一消息,多少讓人傷感。畢竟,在軟件和網游兩者之間,軟件居于IT產業鏈的上端,對這個社會更具有建設性??墒?,由于國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欠缺,盜版嚴重,使得金山軟件難以有更大作為,審時度勢,無奈的金山只能做出這一現實選擇,對一個企業,或許是正確的戰略調整,但是對于中國軟件業的發展來說,這是一個悲劇性事件,也具有一定的警示意義。
對于我們這個國家、這個社會來說,多一家或者少一家網游企業,都沒有太大影響,可是,對于金山這樣優秀的軟件企業,少了一家,則將是一種損失。一個技術型企業,轉身成為一個互聯網企業,尤其從備受推崇的軟件領域,一頭扎進背負太多道德譴責的網游領域,這種轉型,在金山而言,是無奈之后的舍與取,退與進,可以理解。在軟件產業領域,努力耕耘了20年的金山,最終還是依靠網游產品線的支撐,才成就了上市夢想。作為企業,再濃厚的民族情懷,再高遠的文化愿景,都沒有漂亮的財務報表來的現實,所以金山的轉型和轉身,是一種企業理性,符合商業邏輯??墒?,如果上升高度,對于我們這個社會,卻是一個值得深思乃至反思的事件。
“當年說要做中國微軟,是一種美好的想法與夢想。但實際上金山就是金山,全球很多好的東西,我們沒法完全去模仿。每個中國公司都有中國的特點,中間會遇到匹配的問題,金山今天的正確定位應該是實現價值回歸。”求伯君如是說。
筆者不太清楚,求伯君所說的價值回歸,是怎樣一個概念,有著怎樣的內涵。我的理解是,求伯君這句話,更多是一個模棱和含混的托辭,背后是無奈和傷感。畢竟,一個人也好,一個企業也好,放棄堅持了20年的夢想,在情感上,一時難以割舍,需要給自己一個放棄的理由,一個心理安慰。
雖然,上市后的金山公司名稱還是叫金山軟件,但現在看來,或許更應該叫金山網游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