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由于受出口退稅、匯率變化、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銀根緊縮等不利因素影響,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面臨利潤空間不斷壓縮甚至要倒閉的困境。中國紡織產業面臨激烈的競爭環境,部分企業選擇外移到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
多重因素影響出口
2008年對于紡織行業而言無疑是沉重的,人民幣持續升值,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斷上升,出口退稅率下調等等都成為了紡織行業前行的巨大阻力。
“我國長期依靠低要素成本優勢參與市場競爭,依靠低價格占領國際市場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復返了。”商務部副部長傅自應在“第六屆中國進出口企業年會”上曾如此發言,在外部需求放緩、資源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價格上漲和人民幣加速升值的情況下,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正面臨著空前挑戰。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對于外貿企業的困境也表示了同樣的擔憂。他在會議上曾指出,一季度中國紡織品出口增速同比下降20.6個百分點,服裝、紡織、鞋帽、箱包等行業的出口增速放緩。企業對二季度以后的訂單都“不太敢接”。
數據統計,2007年中國紡織品成衣出口1712.1億美元,增長18.9%,是自2003年以來出口增幅首次低于20%.與此同時,2008年一季度,我國貿易順差3年來首次下降。3月份我國貿易順差為134.07億美元,較上月增加48.52億美元。至此,一季度貿易順差為414.1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回落10.8%,這也是第一季度貿易順差近3年以來首次下降。
據2008年4月份統計,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增幅為近5年來最低,且今年前兩個月,紡織行業虧損面已達23.7%,遠遠高于去年的14.34%,另外,紡織行業原先預期的出口退稅率進一步調整以提升紡織品出口競爭力的預期也難以在短期落實。
中國商務部官員稱,紡織業是充分競爭的產業,各廠商對宏觀調控、匯率升值等經濟環境變化的承受能力不同。中、小企業主要依賴出口退稅生存,現在出口退稅率下降,且勞動合同法帶來成本增加,經營日益困難,而面對匯率問題,因中、小企業產品結構簡單,產品鏈短,匯率變動影響極大,不像綜合性企業集團,兼營進、出口可以抵銷部分匯兌損失。
據初步估算,人民幣每升值1%,紡織業出口利潤下跌程度因產品而有所差異,其中棉紡織業約下降12%,毛紡織業下降8%,出口依存度較高的成衣業所受損失較大下降約13%.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當日19時,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截至昨日,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賣出價已經上升到1美元兌 6.9621元人民幣。人民幣升值幅度已達到14%.
如果人民幣的升值幅度過大或者出口持續的升值,則利潤率的下滑不可避免,再加上議價能力的趨弱,則升值所導致的邊際負面效應會擴大。紡織成衣業等出口依存度高的產業,在人民幣加速升值時,很難快速反應并做出調整,尤其紡織成衣業面臨多重利空,如美元貶值是為了刺激美國經濟,而美國需求疲軟短期內難以改善,且中國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以及勞動成本的增加,使紡織成衣業雪上加霜。
據紡織行業分析師宋玲霞介紹,受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下調、中國調控貿易順差等因素影響,大量定單尤其是大型國外中間商定單陸續向其他發展中國家轉移,我國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形勢因此明顯轉淡。
據媒體報道,4月13日結束的青島紡織成衣進出口交易會,盡管展會期間達成9,200萬美元的“采購意向”,但大部分參展廠商在展會結束迄今,尚未與國際采購商簽定任何訂單。
有中國學者分析,若人民幣升值3%,整體紡織業出口金額可能會下降30%,依靠低附加值、低價競爭的中小企業將難逃倒閉的命運。
此外,紡織行業分析師樊敏表示,“當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達到6.5時,將有25%~30%的紡織企業被迫轉型。”他強調,“這個轉型包括淘汰、縮小規模。”據他預測,在當前形勢下,必然有50%的企業在2010年前倒閉或轉型。
對美出口受阻是最大壓力
在中國紡織服裝成本快速上升的同時,開始有部分訂單往周邊國家轉移。
據美商務部紡織品服裝辦公室的數據顯示,按數量計算,目前中國紡織品在美市場占有率為40.53%,服裝在美市場占有率為34.24%,均仍居第一位。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美進口我國紡織品、服裝數量同比減少1.68%、7.74%.與此相反,越南與印度紡織品服裝對美出口勢頭依然強勁,其紡織品、服裝對美出口數量同比均有增長,特別是越南紡織品、服裝對美出口數量同比分別增長29.69%、33.06%.
這種情況引起我國多家紡織服裝出口企業抱怨,2008年受人民幣升值、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持續上升,以及美國次貸危機導致市場需求減弱,對美出口普遍不理想。
不僅如此,由于我國被設限的21類輸美熱門紡織品服裝的配額平均使用率還不足20%,顯示了我國輸美紡織品前景令人堪憂。
據美國海關5月23日統計(截至21日)的數據顯示,我國被設限21類輸美熱門紡織品服裝平均清關率只有18.2%,今年輸美紡織服裝配額使用情況遠遠不如去年,例如輸美熱門類別棉制襯衣(338/339)清關率為19.5%,而在去年同期已達到34.5%.
據悉,美國對紡織品服裝進口的門檻正在不斷提高。美國近來頻頻對中國紡織品服裝使用召回機制。據中國商務部公平貿易局統計,僅今年前4個月,美國就通過其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宣布了12起關于中國紡織品服裝的召回通報。
此外,由于近期美國消費不振、失業率上升,其經濟顯露越來越多的衰退征兆。美國消費的衰退間接影響了中國輸美紡織品配額市場,不但產品出口價格持續大跌,甚至促使一些中介機構關門歇業,業內人士還就此預測今年輸美紡織品增幅將有所下降。[next]
近日,商務部公布了2008年輸美紡織品第二次協議招標情況。專家分析,此次招標有3698家企業中標,占有投標資格企業的76.6%,與今年第一次招標相比,平均中標比例下降7.8個百分點。顯示對美出口下滑正在影響紡織服裝企業獲取配額的積極性。
根據中國第一紡織網的統計,截止到5月20日,輸美平均清關率為17.95%,較去年同期20.68%降低2.73個百分點。
令人擔憂的是,我國面臨的不僅僅是紡織品出口量的下滑,從今年年初的數據顯示可見,我國輸美紡織品的價格也同樣出現下跌的情況,其中比較典型的如 USA347,已經從15.6打/美元跌到現在12.2打/美元。從熱門類別清關率看,截至2008年1月21日,US338/9為0.3%,而去年同期 US338/9為1.3%.清關率大多明顯下降。
專家預計,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因素,輸美紡織品出口數量和價格下降的比例還將更大。鑒于目前設限紡織品出口量價齊跌的局面,今年對美紡織品出口不容樂觀。同時,由于國內通脹、人民幣升值等多方面造成的出口企業大幅增加的出口成本無法轉嫁,對美紡織出口面臨更加嚴峻的局面。
海外辦廠繞過壁壘
加工一件出口毛衣在上世紀90年代初大約可賺到30元,而目前大約只有1元左右的利潤,一些訂單甚至會出現虧損。
“受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出口退稅下調、工人最低工資上調、用工用地用電緊張等多種因素影響,大朗這個全國最大的外銷毛織生產基地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東莞市大朗鎮委副書記林熙仿如此說道。
不僅是大朗,整個中國紡織出口企業今年所面臨的壓力都將進一步加大。2008年以來,中國紡織服裝出口明顯放緩,據海關統計,2008年1~2月,我國紡織服裝出口164.4億美元,僅增長5.7%.同期,出口最大的省份廣東紡織服裝出口35.2億美元,減少了11.3%.2007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及衣著附件的出口總額為1679.37億美元,同比增長18.77%.而國家統計局2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前2個月,紡織行業實現利潤133億元,同比增長14.2%,遠低于去年同期的39.5%.
紡織出口企業普遍反映,目前不敢輕易接單。一方面,《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增加了部分勞動密集型紡織企業的用工成本,另一方面,2008年以來人民幣升值幅度加快,對于以美元計價的出口企業來說,人民幣匯率每升值1%,紡織服裝業的銷售利潤率就會下降2%~6%.此外,美國次貸危機、原油價格上漲等也都將影響紡織品出口。
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曹新宇對外透露,由于國際貿易環境發生變化以及國內制造比較優勢逐步喪失等因素,中國紡織企業加速“走出去”步伐,目前到柬埔寨投資設廠的中國紡企已超400家,到孟加拉國的也近百家。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2008年3月份曾組織部分國內紡織企業到柬埔寨和孟加拉國進行兩周考察。曾從上述兩國考察完畢的曹新宇談到,近幾年來,由于歐美對中國紡織品設限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原因,陸續有一些中國企業到周邊國家投資設廠,通過加速國際化布局和跨國生產配置來規避貿易壁壘和降低生產成本。
“已有一定紡織行業發展基礎的柬埔寨和孟加拉國,吸引中國紡織企業去投資的條件主要是對歐美出口不受配額限制以及享受最惠國待遇。此外,為了承接部分產業轉移,這些周邊國家頻頻到中國招商引資,并給出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例如孟加拉國對外資紡織企業減免10年所得稅。”曹新宇說,“不過,這些國家紡織行業基礎配套措施完善還需要一定過程,比較適合季節性不強、生產周期較長的紡織服裝生產,對于時效性強的時裝則還不大適合。”
江蘇省投資額最大的紡織服裝類境外加工貿易項目“欣蘭(柬埔寨)制衣有限公司”在2006年獲中國商務部批準,該海外項目的投資主體江蘇AB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設備、原材料及部分現匯共計投資1650萬美元在柬埔寨金邊設立境外加工貿易企業,將國內原材料出口到柬埔寨生產再銷售到歐美市場。
江蘇AB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成本攀升令利潤微薄的中國內衣生產企業難以承受,因此AB集團將部分低附加值的內衣放到柬埔寨生產,這將可以解決配額問題及規避貿易壁壘。
東莞夢萊特服飾有限公司老板陳慧勇在媒體采訪時也談到,由于珠三角制造成本快速上漲,他周邊有些朋友開始到越南或孟加拉國設廠。
據了解,孟加拉國普通紡織工人平均月工資大約只有40多美元(折合人民幣300元左右),而在珠三角的普通紡織工人平均月工資超過1000元。曹新宇指出,柬埔寨和孟加拉國等國家擁有比較充足的低廉勞動力,比較優勢還可以維持較長的周期。面對目前多重壓力,到海外投資設廠對于以出口為主的紡企來說是一條突圍之路,企業可考慮分期分步“走出去”,國家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
人民幣持續升值,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斷上升,出口退稅率下調等等都成為了紡織行業前行的巨大阻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