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越南金融領域出現了很多不穩定現象,通貨膨脹嚴重,股市折腰跌損,越南盾隨美元走勢疲軟,大量國際資本外逃,這一系列現象與1997年爆發金融危機的泰國不無相似,不免讓人擔憂新一輪的金融危機是否將卷土重來?對同樣存在通貨膨脹問題的中國,又有何警示?
是危機還是動蕩?
近幾個月,越南的一系列經濟指標紛紛亮起了紅燈,似乎預兆著危機爆發即將來臨。越南盾自今年3月下旬急跌后,其匯率持續下滑。截至5月底,越南盾兌美元已貶值2.7%。股市方面,胡志明市股票指數今年以來下跌55%,遠低于亞洲其他股市的表現。5月份越南通脹率達25.2%,為13年來最高,且通脹上行壓力依然很嚴重。貿易赤字迅速擴大,今年1至5月,已達到了144億美元,占GDP的比重超過5%危險線。外債規模巨大,據世界銀行預測,越南今年的外債規模將達到240億美元,占GDP的30.2%。
最可怕的是亞洲其他國家也紛紛出臺措施抑制通脹,印尼和菲律賓央行近日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成為決策者正在努力遏制通脹不斷飆升的最新跡象??此埔粓龃笠幠5慕鹑谖C即將以越南為導火索迅速蔓延開來,國際經濟形勢出現逆轉。
與1997年的泰國相比,越南金融狀況其實并未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研究員、東南亞及越南問題研究專家何勝多次強調說,雖然越南金融領域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并且有些問題還很突出,但是從整體上看越南的表現還是不錯的。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如貨幣資產、房地產、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等金融指標全部或大部分出現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它的一個基本特征是經濟大幅下滑,最后可能演變成社會動蕩。“從越南現在的情況看,它的經濟增長還是正增長,用金融動蕩形容更確切。”這是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在接受《小康?財智》記者采訪時對越南問題的一個基本判斷。
據有關專家預測,今年越南經濟依然可以保持7%的增長。2008年頭6個月,越南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協議金額預計可達31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越南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應急措施和政策,目前已初見成效。越南盾趨向穩定,通貨膨脹上升勢頭減弱,股市出現復蘇跡象,國內金融動蕩形勢有所回落。越南是小國經濟,2007年GDP只有700多億美元,同年世界GDP為54萬億美元,越南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比重很小,很難掀起大波浪。并且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后,東南亞國家就已經意識到了金融危機的嚴重性,增強了共同防御危機的自覺性,并積極付諸于實際行動。此后各國在清邁協議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合作,于今年五月初中日韓與東盟10國在西班牙宣布了建立共同外匯儲備基金的計劃,以便在爆發金融危機時維持地區的貨幣穩定,中國媒體將其稱之為“亞洲IMF”,可以說,亞洲國家整體抵御危機動蕩的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研究員、東南亞及越南問題研究專家何勝說,越南目前還不會出現危機,一旦出現經濟危機,中國、日本、韓國等周邊國家都不會袖手旁觀。不過迄今為止,越南還沒有向任何組織或國家提出援助請求。
越南金融原因剖析
亞洲其他國家同樣存在類似問題,但是為什么金融動蕩選擇了越南呢?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在接受《小康?財智》記者采訪時表示,越南金融動蕩是內外兩種因素碰撞爆發的。外部的經濟紊亂,內部的政策失當,經濟過熱,這些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碰撞導致了此次紊亂。
一、輸入性通漲誘發了危機的爆發。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研究員、東南亞及越南問題研究專家何勝認為,通貨膨脹是引發本次越南金融動蕩的主因。越南經濟有著較高的對外開放度,受世界市場影響較大。國際市場的原油、大米等不斷高漲,直接拉高了越南的生產和生活消費價格,是國內物價上漲的主要原因。由于種種原因,遏制通貨膨脹的措施并未得到有效的貫徹落實。今年以來,在國際原油價格和糧食價格持續攀升的背景下,越南的通貨膨脹進一步加劇,四五月份連續保持20%以上的增長,成為引發金融動蕩的主因。
二、內部經濟結構失調,調控政策失當,給了熱錢投機可趁之機。光大銀行資金部投資交易處處長薛宏立在接受《小康?財智》記者采訪時說:“房地產上漲、本幣高估,加上越南長期執行的低利率經濟增長政策,至少這三個因素促成了它的經濟結構出現了一種所謂的畸形繁榮。它的經濟調整和宏觀政策出現了一些問題,加上小國經濟與國際投資勢力的推動,出現金融動蕩并不奇怪。”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借鑒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越南開始進行經濟改革,以其自身比中國更廉價的勞動力和能源價格優勢,越南出口導向型發展戰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時也埋下了金融動蕩的禍根。經濟發展過熱,財政赤字超過5%警戒線,資本賬戶開放過快,外來資金過度集中于非生產領域,經常項目出現逆差,外匯儲備規模過小,外債規模不斷擴大,加上政府為鞏固改革成果,貽誤了將危機扼殺在搖籃的最佳時機,在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又錯誤地采取了以越南盾升值抑制通貨膨脹政策措施,結果事與愿違,不但沒有實現遏制通脹的目標,反而推動了越南盾的快速貶值。
居安思危強化監管
對于中國而言,中國與越南有些相似之處,越南這次的金融動蕩成為中國防范經濟過熱的范本。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說:“在最好的時候要考慮最壞,在自己發展的時候一定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這是我們通過這次越南金融動蕩學習到的最重要的一課。”
陳鳳英說:“經濟全球化、經濟金融化的發展,增強了世界各國間經濟的聯動性,很可能出現連帶問題,比如上次的泰國金融危機,所有國家都會出一點問題,泰國出了問題,俄羅斯也跑不掉,土耳其、巴西也逃不掉。其實,這些國家原本就存在一些金融安全問題。并不是說,你認為你是好的就真的好,外部環境還會對你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在經濟全球化后已經經濟金融化的時候,自身發展時一定要關注國際環境變化。如果國際環境發生變化,我們一定果斷地采取相應措施,這樣才能增強自身經濟實力,抵抗經濟動蕩的沖擊,才能在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的國際經濟大環境中穩步發展。”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賓曾預言:只要世界仍然被分割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金融自由化就不可能是通向繁榮和進步之路。往昔教訓必須借鑒,細觀泰國和越南金融危機的發生機理,可以發現,兩國在發展經濟過程中存在一些相似的問題:趕超型的經濟發展戰略助長了經濟泡沫,監管能力與金融自由化不匹配,缺乏完善的宏觀金融調控機制等。因此,加強本國金融監管成為中國這樣的新興經濟體防范經濟危機最基本且有效的途徑。越南金融動蕩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在自身金融監管不健全的時候過早過快地放開資本項目,一旦出現情況逆轉,政府政策執行效果大打折扣。
令人擔憂的是,中國、越南這樣的新興經濟體普遍缺乏嚴格的監管措施和高水平的金融人才。經濟全球化、金融國際化不是勞動力的博弈,而是高智商的博弈,是國際化的精英人才的博弈。“監管是必需的,人才是現實的。”陳鳳英這樣表述。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迫切需要培養國際化的金融人才,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水平,增強抵御經濟波動的實力和能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