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配額:讓節能有利可圖

2008-07-23 10:40:06      李曉明

  是什么阻礙了我們節能

  一方面,電荒、煤荒、油荒已鬧了很多年;另一方面,節能服務公司要想做成一單生意,還得去求著耗能用戶……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種不合理現象?是什么阻礙了我們節能?

  中國能源網信息總監韓曉平一針見血地指出:目前能源市場的利益主體尚未確立。

  “一個真正的市場,必須有明確的買方和賣方才能有真正的交易。目前,中國的主要能源是電力和石油。這兩種能源都控制在壟斷機構手里。電網公司和地方政府是脫鉤的,導致地方政府和企業缺乏節能積極性。”韓曉平解釋道。

  買西紅柿的人是為了自己吃的,所以買的時候就很認真;賣西紅柿的人也主動以質論價,買賣雙方都要討價還價。而現在,中國的能源供應既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更沒有以質論價的習慣。用戶買電必須到電網公司購買,發電企業也必須把電力賣給電網公司,沒有形成有利于節能的電價結構。

  韓曉平認為,應該建立這樣的能源市場機制:比如北京市電力公司交給北京市政府管理,代表北京人民去購買電力。北京及其周邊的天然氣發電廠、熱電聯產企業雖然燃料成本較高,但有兩個好處:一是離北京很近,既減少了輸電成本,又穩定、可靠;二是環保效果好。而山西、內蒙的燃煤電廠雖然燃料成本低,但輸電成本高,也不安全。這樣,北京市電力公司就可以在價格和安全之間進行權衡取舍。

  具體到北京市的電網,也存在節能積極性的問題。工廠電機的額定功率為50千瓦,但正常運轉時只需5千瓦,還存在負荷變化的問題。如果用戶安裝了變頻裝置,就可以實現軟啟動和智能調速,不但節約了電力,更減少了用電負荷、實現了電網平穩運行。所以,用戶投資安裝變頻裝置后,最大的受益者是電網公司。

  “但現在,由于沒有形成真正的能源市場機制,大家都沒有節能的積極性。電網公司劃歸地方政府后,自身利益與市場行為掛鉤,許多節能措施自然就落實到位了。比如,樓內的電梯在安裝變頻裝置實現智能調速后,還可以安裝逆向發電裝置,這樣一來,僅一座樓的電梯每年就可以節約很多電力,而地方電網也變得更加安全可靠。”韓曉平說。

  在日本,每個用戶都要繳納容量、電量兩筆費用。用戶的電表是可以選裝的,不同容量的電表收取的容量電費也不一樣。如果用戶合理安排用電,將空調、洗衣機、微波爐分開使用,原本要安裝10安培的電表,現在只需要安裝5安培甚至更小的電表,節省了容量費用,實現了電力需求的平穩。每個用戶都主動管理自己的用電情況,電力負荷就降下來了,電網運行也更加安全可靠,電價也隨之下降。

  對于發電企業而言,穩定的電力需求最為節能。同樣發生10萬千瓦時的電力,60萬千瓦的機組要比10萬千瓦的機組耗費更多能源。簽署協議的時候,發電企業可以根據用戶的用電特點安排機組運轉,真正反映出電力市場的供需關系,實現優化配置。

  綠色配額   一舉兩得

  如何讓節能服務公司和綠色能源成為搶手貨呢?韓曉平認為,我們不妨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做法,即實行綠色配額交易。

  政府對可再生能源頒發綠色證書,雖然都發出了100千瓦時的電力,但根據不同情況頒發數額不等的證書,如:太陽能、風能給300張證書,天然氣、大水電可能是60張;而火電則要繳納綠色證書。

  綠色配額還可以落實到每一位公民。比如,核定每人每年的用電量為250度,超過這個基數,按照超出情況收取階梯電費,低于基數的用戶可以將節省下來的額度換取綠色證書出售。政府還可以對水泥、鋼鐵等高耗能行業制定用能標準,超出配額要花錢去買綠色證書。

  這樣,節能就變成一件有利可圖的事情,企業雖然在節能方面進行了投資,但在用電環節得到了收益。那些使用一次能源發電的企業,要么去市場上購買綠色證書,要么自己投資建設可再生能源,實現綠色證書的收支相抵。國外經驗表明,這種制度的實施,使得節能服務公司、太陽能、風能等綠色能源一下成為了市場的搶手貨。

  “現在節能服務公司做不起來,根本原因在于能源供需市場沒有配置起來。節能減排工作不能靠運動式的推廣,而要靠有效的市場機制。政府要做能源市場的制度設計、市場規劃、交易機制,市場配置好了,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市場比誰都聰明。”韓曉平說。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