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斯特姆(Niklas Zennstrom)和弗雷斯(Janus Friis)十年合作生涯的第三個結晶Joost,再次由TOM集團引入了中國。
7月23日,TOM集團同Joost共同宣布結成戰略合作伙伴,并由TOM集團旗下子公司TOM在線與Joost成立合資公司——TOM-Joost。雙方將高清網絡在線視頻服務工具Joost引進中國,為中國網民提供高清晰的網絡電視服務。
在此之前,曾斯特姆和弗雷斯合作推出了P2P下載工具Kazaa和P2P網絡通話工具Skype。TOM在線亦曾與Skype建立合資公司。Joost乃是采用與上兩個產品一脈相承的P2P技術開發出來的在線觀看高清視頻工具。
2007年10月,Joosr在英國正式上線,受到了P2P技術崇拜者的追捧,目前全球已經有近600萬注冊用戶。
TOM集團CEO楊國猛表示,本次合作為TOM集團的互聯網業務奠定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將能滿足TOM在線用戶更加豐富的內容需求,提供全面的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TOM集團的大股東關聯方李嘉誠基金會,也是Joost公司的股東。2007年5月,紅杉資本、Index Ventures、李嘉誠基金會、維亞康姆和哥倫比亞廣播機構聯合向Joost注資4500萬美元。
Joost入華
“中國市場是我們一開始定位全球戰略的重要市場,所以我們把第一個合資公司設在了中國。”Joost公司負責海外市場的高級副總裁Stacey Seltzer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Joost目前主要市場在英國、北美和西歐。
Joost在國外主要提供有版權的高清晰視頻節目,盈利模式是同內容提供商采取廣告分成的模式。
據介紹,目前Joost在國外擁有超過250家內容供應商和超過3萬個視頻節目,包括400多個電視臺和1200多部電影和短片,并同50多個國際廣告商進行合作投放廣告,目前收入有數百萬美元。
“我們希望大家注意的一點是,Joost上每個用戶每月在線的平均時長是2-2.5小時,這個數據說明用戶對于有版權的高清節目具有長時間的忠誠度,這恰恰是我們商業模式的獨特之處。”Stacey Seltzer說。
“由于采用具有效率的P2P流媒體技術,Joost在傳輸高清晰視頻節目方面具有優勢。”楊國猛說,采用同樣P2P技術的Skype網絡電話,面市以來就受到了全球用戶的歡迎,目前全球注冊用戶已經超過3億,而中國市場也有超過5000萬的用戶。
據楊國猛介紹,此次Joost與TOM在線成立合資公司,模式與他們對于TOM-Skype合資的模式相似,即中方占據合資公司的51%的股份,剩余股份由Joost所有。根據協議,合資公司將為大中華地區用戶提供中文視頻節目,雙方合作模式是收入分成模式,Joost方面提供技術和平臺架構,而所有市場運營和內容提供則由TOM在線負責。目前,TOM在線獲得了在國內從事視頻業務的資格。
視頻紅海中的差異化
“之所以引進Joost,是因為我們認為Joost的模式在中國仍有相當的差異化競爭力。”楊國猛說,首先Joost擁有全球范圍內最為知名的P2P軟件技術支持,同時其所采取的正版化高清晰的運營策略,恰恰同廣告商的需求接近,“國內許多視頻分享類型的網站由于版權問題,廣告商會比較擔心效果;而另外一些同類型的客戶端視頻軟件,又沒有Joost所擁有的技術實力和國際化的運營模式”。
Stacey Seltzer表示,在決定進入中國市場之前,Joost也對中國市場進行了考察和分析。Joost認為,中國在線視頻市場仍處于初步發展的階段,一些現有的模式并不完全適應未來的發展潮流,而Joost全新的發展策略,將能夠在這個市場實現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Stacey Seltzer對比了Youtube和新聞集團旗下的Hulu視頻網,他認為開放的Joost平臺更適應未來在線視頻業的發展。
實際上,在中國,在線視頻網站行業已經進入到了一個“紅海”。數據統計顯示,中國共有超過100家的視頻網站,采取的模式包括Youtube的視頻分享模式和Joost的客戶端模式等。
但是巨額的帶寬成本和尚未實現規?;找娴膯栴},使得中國的網絡視頻行業仍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
“競爭者是很多,但是大家都是站在同一個起點上,還沒有誰能夠到最后超過誰的狀態。”楊國猛說,這也是TOM集團引進Joost期待能夠在所謂視頻“紅海”中沖出一條自己的發展道路的緣由。
TOM在線的救命稻草?
引進Joost,能夠將TOM集團的互聯網業務提升到一個新的階段嗎?TOM在線能否借助Joost的超高人氣重新實現互聯網第四門戶的夢想嗎?
自從2006年7月受到中國移動的無線業務管理規定的影響,TOM在線已于2007年8月實現了從納斯達克和香港創業板的退市。此后,TOM集團接手eBay易趣,王雷雷被委以重塑易趣地位的重任。而在今年初,TOM在線同樣開始對互聯網業務的重新整合,砍掉了新聞門戶,僅僅保留一部分資訊頻道。
目前,TOM集團互聯網業務除了無線業務繼續有盈利之外,其余的業務都還沒有實現盈利。而且,TOM在線在互聯網上的影響日漸衰退,無論是從網絡廣告還是從門戶影響力上講,TOM在線已經到了需要重新尋找機會的時候了。
今年上半年,楊國猛曾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表示,TOM在線已經開始形成以整合、開放和聚合為關鍵詞的年度主題。TOM集團互聯網業務包括TOM無線業務、即時通訊工具TOM-Skype、電子商務網站易趣,以及互聯網平臺TOM.COM。其中,TOM.COM已經形成了平臺開放、模塊化和定制化的大改革。
“與Joost建立合資公司,我們也同樣會貫徹這一主題。”楊國猛說,Joost中文版將同TOM集團旗下的互聯網業務相互結合,比如網絡平臺社區和電子商務以及Skype,這些產品未來將是一站式訪問;而與TOM集團旗下的傳統媒體,如華娛衛視的一些節目也將整合到其中去。
楊國猛介紹,截至目前,TOM和Joost共同合作建設的高清晰視頻娛樂平臺,已經可以提供約16000小時的中文節目內容, 并與包括CCTV科教節目制作中心、中國唱片總公司、京視傳媒、華誼兄弟、太合麥田、中錄華納在內的眾多國內內容供應商進行戰略合作,合作模式同樣為廣告收入分成模式。
“我們不認為引進Joost就意味著TOM的互聯網業務會有轉型,Joost將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傳播方案和接受渠道。”楊說。
對于TOM在線期望借助Joost實現更多收入的說法,楊國猛表示,視頻新媒體的未來是可預見的,在美國傳統電視媒體的廣告收入是800多億美金,互聯網廣告200多億美金,“Joost是兩者合一的產品,靠哪邊都有很強的發展潛力”。楊國猛沒有對未來收益作出預測。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