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182家子公司 “航天科工系”大重組

2008-07-26 10:08:48      湯白露

  “目前,各院所正在加速清理虧損子公司,其中僅二院今年就要清理50家。”7月17日,航天科工集團發展計劃部一位人士在電話中告訴記者。

  據《中國航天報》報道,航天科工集團加速推動“軍轉民”,今年計劃共清理182家下屬虧損企業。

  航天科工總經理許達哲在該集團4月的民用產業工作會議上表示,“目前共有600多家各類下屬公司,長期經營不善的企業將在重組中被清理整頓。”

  記者獲悉,上述清理工作進展順利,數十家被清理企業進入了審計程序,清理規模與速度讓業界驚訝。

  關鍵問題在于,清理整頓后的優質資產是否盡快注入上市公司?這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

  “清理大行動”

  據介紹,上述“清理大行動”發軔于2007年底。其背景在于,2007年9月許達哲由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調往航天科工集團任總經理。

  許達哲接掌航天科工之后,針對經營現狀進行摸底調查。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航天科工集團獲得高速增長,實現營業收入500億元,同比增長14.5%,利潤增長164%。

  更激烈的市場競爭表明,作為航天產業僅有的2大軍工企業,航天科技與航天科工正在上演一場“軍轉民”重組競賽。

  調查同時顯示,2007年集團民用產業營業收入首次超過軍用產業,說明這幾年民用產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民用產業目前還存在集中度不高、產業聯動效應弱等問題。

  其具體表現為,一方面,集團產業鏈中(汽車、衛星、新能源、電子信息等)至今未能培養一個超過百億元的產業板塊;另一方面,部分上市公司資源配置作用尚未得到有效發揮,多家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不強。

  航天科工集團下屬武漢磁電公司黨委書記鮑定超表示,“武漢磁電公司過去在困難時一口氣成立了26家小公司,結果帶來很多問題?,F在根據經營業績清理這些企業非常必要,應該認真貫徹。”

  航天科工集團二院于4月29日召開2008年民用產業工作會議,分析2008年一季度民用產業經濟運行情況,并下達2008年度“清理整頓計劃”。該公司今年計劃共清理40-50家三級子公司。

  由于下屬各研究院以及相關企業加大力度進行產業重組,航天科工集團在民用產業的表現逐漸好轉。2008年一季度,航天科工民用產業收入比2007年同期增長28%,占集團公司營業收入的62%。

  在上述內部產業重組的同時,航天科工集團也在向外擴建產業園區,加速推廣“軍用技術民用產業化”。

  目前,該集團與湖南省政府簽署了《關于共建湖南航天科技工業城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決定投資20億元建設湖南航天科技工業城,以磁性材料、衛星應用等四大產業作為重點。該基地總建筑面積54萬平方米,預計5年建成。

  據了解,航天科工集團已建成、或在建航天科技園區共11個,分布在天津、湖北、江西、南京、沈陽、湖南等地。上述科技園成為航天科工集團最核心的生產基地,正面臨新一輪投資擴建。

  “航天科工系”重組

    經歷上述產業清理與重組,航天科工集團儲備了大量核心優質資產,預計2008年以后將對旗下6家上市公司產生重大影響。

  記者從航天科工集團獲悉,許達哲非常重視上市公司在集團業務發展中的重要意義,預計未來資產重組規模將超百億元。

  許達哲多次強調,整合重組是未來軍工企業的發展方向,航天科工集團正在積極探索通過現有上市公司平臺進行新一輪產業整合。這也表明,航天科工集團正在醞釀新一輪重組行動。

  據了解,在醞釀重組上市公司的同時,許達哲也為航天科工集團制定了新的戰略目標,即2010年實現三大目標:其一,爭取跨入央企A類行列;其二,保持18%以上的年增長速度,2010年力爭達到1000億年收入;其三,形成一套完善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科研生產體系。

  目前,航天科工集團在旗下6家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別為:航天電器(002025.SZ)58.19%,航天晨光(600501.SH)50.88%,航天信息(600271.SH)42.23%,航天科技(000901.SZ)40.09%,航天長峰(600855.SH)26.29%,航天通信(600677.SH)14.16%。

  據了解,航天科工旗下多家上市公司雖然帶有軍工企業概念,但業績大都一般。如果大股東啟動整合,將徹底改變公司的盈利能力。

  “此次大規模清理整頓后,優勢資源可注入相應板塊的上市公司。”東方證券分析員陳剛認為,上述6家上市公司的重組將與航天科工集團發展民用產業的舉措密切相關。

  東方證券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國防科工局對軍工企業的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深化,軍工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實現“軍轉民”是大勢所趨。

  同時,各大軍工企業都在制訂軍工資產證券化的戰略,其中選擇集團公司持股比例較高、軍民產品結合較好的上市公司作為平臺成為幾大軍工集團比較一致的思路。航天信息、航天通信、航天科技都是航天科工集團未來產業整合的核心平臺。

  最明顯的趨勢表明,航天科技在2006年虧損后,航天科工集團在2007年對公司支持力度很大,確保了公司的盈利,未來有望獲得集團更大力度的扶持。

  事實上,航天科工集團目前在A股擁有6家上市公司,殼資源確實過多,這是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這6家公司平臺小,發行總股份也少,未來不排除整合的可能;主要是關聯資產注入,同時也存在整體上市的整合。

  有關消息傳聞,航天科工集團計劃在地面裝備和信息技術兩大業務板塊中各打造一家旗艦性上市公司,并將相關資產注入其中。與此同時業界有消息稱,航天科工集團正在醞釀公司管理層激勵一事,但至今沒有正式公布方案。

  多方面跡象表明,航天科工集團確實存在大規模資產注入的潛在機會,但是操作時間目前無法確定。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