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IC最新互聯網統計報告出臺。其中的十大網絡應用,囊括了我們經常使用的互聯網服務和產品,統計應該說是比較客觀。
這十大應用是網絡音樂、網絡新聞、即時通信、網絡視頻、搜索引擎、電子郵件、網絡游戲、博客/個人空間、論壇/BBS和網絡購物。
這當中,我們沒有看到一些所謂“互聯網業界人士”成天吹捧的SNS(社交網絡服務)。這個結論也證明了筆者的觀點,Facebook等的網頁社交模式在中國屬于被淘汰的古董服務,落后于更為先進的“即時通信社交”應用。
社交網絡的準確翻譯是社會網絡,而在社會網絡的互聯網化方面,騰訊的QQ群早已經遠遠領先于美國的網頁社交模式。我們的信息是通過IM傳遞的,人群劃分更為靈活。相比之下,美國Facebook的信息是通過網頁傳遞的,人群劃分遠遠不如QQ群靈活。
所以,Facebook代表的“網頁社交模式”,就好象美國的錄像帶一樣,是屬于美國人的落后產品,完全不能適應中國的“IM水土”,就好象中國人早就淘汰了錄像帶,用上了VCD碟機。
或許我們多年前使用VCD的時候,看著美國網站經常推出的“錄像帶出租排行榜”,可能會感覺十分驚訝。
最近,Facebook也推出了即時通信服務,他們可能不知道中國有QQ群,但是在產品的發展上,網頁社交乃是落后QQ群一代的古董產品。
實際上,一些人看到中文版的Facebook網站,可能會想起中國互聯網十年前的交友婚戀網站,發布點個人資料、等著有意者前來,溝通一點消息——這正是Facebook當今的模式。
一些所謂的業內人士天天用著QQ群,卻不知道QQ群也是一個“社會網絡服務”,反而整天膜拜美國的Facebook模式。這顯示了他們對于Facebook業務模式的表面化理解、和對SNS概念的膚淺認識。
綜上所述,中國的十大網絡應用沒有SNS的影子,中國的QQ群比美國的Facebook和Myspace領先整整一代,或許五年之后,如果Facebook繼續向IM遷移,或者IM巨頭美國在線擴充“好友分群”功能,美國網民才會有機會用上類似我們今天的“即時通信社交服務”。
鑒于此,那些對于美國SNS和Facebook的愚蠢膜拜可以休矣。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