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8年,我認為在世界500強公司中中國公司應該有1/5到1/4的比重。但我所說的中國公司不是今天意義上的中國公司,而是要依靠兼并收購等手段做大的公司,如聯想。
未來我看好TMT(電信、媒體、科技)產業,因為這個產業是依靠市場的力量崛起的。比如阿里巴巴、騰訊、百度、新浪等。
阿里巴巴品牌的延展性不錯,旗下的淘寶平臺如果繼續做下去,一旦開始收費,后面的爆發力將是非常驚人的;騰訊的基礎很好,不過管理層比較保守;百度,我認為過早地發展國際市場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選擇,應該開拓視頻的領域,豐富收費模式,在現有業務上拓展更多的方面。
另外,未來和移動應用相關的行業、移動互聯網應該會出現大的企業;在消費者驅動的企業中,未來中國也可能會出現類似于可口可樂、寶潔等這樣的大公司。
需要強調的是:未來10年,絕大多數中國企業應該還是立足本土市場精耕細作。因為我對未來10年大的判斷是,未來10年,中國市場還是消費推動的10年,任何面向消費者的有獨特競爭優勢的企業,都會有比較好的發展。
當然,這些還有賴于兩個重要的前提:一,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二,中國的資本市場進一步完善。
目前中國很多行業的整合還沒有開始,而整合是決定未來中國公司做大的重要的決定作用,而且整合國內的行業是第一位的,跨國并購是第二位的。
在未來10年,對那些發展依賴于政府提供的壟斷性資源,傾斜性的政策的行業,以及沒有附加值和品牌價值的制造業,因缺少競爭能力將被市場淘汰。
2018年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將會具有以下特點:1、強大的品牌;2、自主創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3、企業在取得第一步成功后,能夠勇敢地擁抱新的變化,隨時準備迎接新的挑戰;4、整合的能力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