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規??刂平K于松開了一道口子。
此次松綁的目標被主要鎖定在中小企業,并由此衍生出貸款增幅的5%、10%之說。相關消息稱,四大行和10多家股份制銀行得到了中小企業等特殊用途貸款的5%的增幅,而城商行等地方金融機構則被給予了10%的中小企業貸款增幅默認。
不過按照商業銀行有關人士的說法,這兩個增幅默認不是從寬,而是“認數”,即滿足條件的貸款總量微增,央行是認5%、10%這兩個數的。
以全年原定貸款規模3.6萬億計算,四大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占到2/3,新增5%,在足量授予的情況下約為1188億元;地方性金融機構占總貸款的1/3,以新增10%計,同樣約為1188億元。兩者合計約為2376億元。
面對新開的口子,市場憂慮也隨之而生。貸款規??刂浦?,商業銀行年初以來就有對大企業貸款的集中傾向,而新增貸款一旦主要發放給大企業的上下游關聯中小企業,對大多分散的中小企業依然幫扶不大。
問題最終回到松開口子的終極目標上。據商業銀行人士透露,按他們理解的口徑,央行貨幣政策已由年初的“兩防”調整為“一保一控”,即由“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物價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調整為“保持經濟增長,控制通貨膨脹”。這就給了市場若干的想象空間: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動力中,大企業和中小企業是否也應該按照貢獻比例享受貸款?
策略之變:“緊中求活”
一位銀行界人士稱,從年初的從緊,到目前的繼續從緊,是未變的既定戰略。但從年初提法的緊中求好、緊中求穩、緊中求進,到目前的“緊中求活”,卻顯示了貨幣政策的策略之變。
“緊中求活”的一個表現是從“兩防”到“一保一控”的提法變化。
1月初,央行工作會議指出2008年央行工作總體要求是:“執行從緊的貨幣政策,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物價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而到了近期,則被調整為“保持經濟增長,控制通貨膨脹”。
由此引發了市場的兩派爭論。一派認為“保”應是下半年的重點,一派認為“控”仍是全年的重點。
“保”派方的邏輯是全國上半年中小企業淘汰了6.7萬家、7月CPI有望回落、奧運后經濟走勢無法預期,這些都給出了“保”的空間和必要性。按照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披露的數據,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倒閉,其中紡織行業中小企業超過1萬多家,有2/3的紡織企業面臨重整。更為甚者,不少學派認為,如果中國經濟增長低于9%,將帶來不少的社會問題。經過將近1年的從緊之后,可以適當松一松了。
“控”派方認為,目前依然有通脹的壓力,經濟依然過熱,控制通脹依然是下半年的重中之重,既定的貸款規??刂茟鹇圆荒芨淖?。如果是兩個拳頭全面出擊,總有一個是沒有力量的。
一位來自金融機構的“控”派方人士稱,雖然上半年全國不少中小企業被淘汰,但這要看有多少是高污染、高耗能、勞動密集型,產業結構需要調整的,這類中小企業要么升級,要么轉產,或者只有被淘汰。“新陳代謝是必要的。而且這種數量統計本來就值得商榷。就拿南方某省來說,上半年中小企業被淘汰了3000多家,卻也新增了3000多家。”
或許由于上半年控制較嚴,近期舉措首先被祭起的是“保”字訣。
消息人士稱,日前,央行對四大行和10多家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5%的中小企業貸款增幅給予默認。同時要求,貸款用途規范為災害、三農、中小企業、助學、展業等,獲批該額度的商業銀行前提為:今年上半年對中小企業的實際貸款額占總貸款的比例不低于去年。
該人士透露,隨即,央行又對地方性商業銀行(主要包括城商行、農村商業銀行)貸款調增10%的額度進行默認,信貸規模調升以再貸款、再貼現及削減上繳存款準備金的形式出現。該批貸款主要發放對象為小企業。他說,就在之前不久的7月,曾有數十家城商行等地方金融機構向當地人行申請調升信貸規模,以緩解當地小企業融資難之急。
新增貸款需出臺相關細則
不過, 就2000多億的新增貸款而言,這個數字并不像之前想象的4000億元,也就是回調到去年的貸款增幅水平那么多。此外,新增貸款能否真正落實到中小企業頭上,還有待市場進一步檢驗。
“建議央行和銀監會對新增貸款出臺細則,以確實對中小企業有真正幫助。”南方某金融分析人士稱。不少市場人士擔心,這些貸款是否會有一部分轉嫁到地產商那里。
“要考慮的是貸款行業走向。如果銀行合規操作的話,是不會的。”某股份制商業銀行信貸部門負責人稱,因為地產貸款是單獨科目的,不會和中小企業貸款混在一起。
“但是,如果地產商想通過關聯公司或其他公司,變相獲得貸款也不是不可能。這一方面要看銀行的操守,另一方面,銀行也只能監控到貸款的第一種用途,貸款再發生轉移就不得而知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少股份制銀行年初要求按“一行一策”區別對待貸款規模調控未果之后,不少商業銀行采取了貸款向大企業集中的市場操作。這對他們來說,貸款風險更容易控制。
不僅如此,數年時間以來,包括四大行在內,全國性中資商業銀行紛紛圍繞行業供應鏈開展綜合貸款。這也就是說,圍繞一家或多家大企業,向其上下游中小企業客戶發放貸款,由大企業或中小企業之間進行擔保,銀行通過控制資金流和物流來防范貸款風險。這種供應鏈金融模式在平時收效甚大,但在貸款規??刂浦?,也有向大企業變相輸送資金之嫌。
一位國有商業銀行某支行人士稱,該行今年獲批的一些中小企業貸款,有相當一部分就是大企業的關聯中小企業或者上下游中小企業貸款。表面上看,這些屬于中小企業貸款,但實質上銀行的政策還是保大,今年銀行也沒有這么多的錢。“這是市場的客觀法則。銀行要控制風險,就有這種傾向。”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