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8月8日晚,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精彩表演令這句出自《論語》的中國經典,傳遍全球。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先生陪同法國總統薩科齊在現場見證了這一刻,感受到千年文化傳承中的中國友誼。
“同一個世界,并不意味著同一種語言,同一種文化,要‘和而不同’。我們的夢想,就是一個世界多種文化,文化多樣性應該是中法友誼的基本點。” 8月12日,拉法蘭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引用了同樣出自《論語》的“君子和而不同”表達了自己對北京奧運會主題“One world ,One dream”的理解。
說及此處,這位年逾花甲、頭發花白的老人,像孩子一樣滿臉興奮,重復著奧運開幕式上萬人模擬和平鴿的手勢,“這是中國向全世界傳遞的最美好的信號。”身著淺灰色西服上衣、舉止和藹的他侃侃而談。
自1976年起,拉法蘭定期訪問中國,成為了中國過去30年巨變的見證者。2003年“非典”期間,他是訪問中國的惟一的外國領導人。這位中法兩國友誼的“信使”,自己還有一個中文博客。正如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所說,“力量的最好表現是持之以恒”,這位老人身上正體現出推動中法友誼合作的力量。
在訪談中,他詳細回答了中法關系、國際經貿多邊關系中的焦點、法國國內改革推動力,以及法國主導的“地中海聯盟”前景等問題。“有關解除武器禁令和中國取得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是法國作為歐盟輪值主席國的工作重點之一。”他透露了12月在法國里昂舉行的中歐峰會的重要議題。
多極世界
《21世紀》:北京奧運會期間,法國總統薩科齊如約觀看了開幕式,并與中國領導人進行了會面,這對中法關系將帶來何樣影響?
拉法蘭:薩科齊總統采取了一個領導人應有的態度,兌現了他的承諾,參加了奧運會開幕式。中法關系應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長期具有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的關系。兩國領導人都主張建立一個多極的世界。確保世界和平,需要多極之間相互平衡,這種多極世界的理念,應該是中法關系的優先考慮。中法之間的共同點應該超越彼此之間的分歧。
我們要維護一種長期的戰略眼光,這種眼光不因為一時一事受到影響。法國十分支持中國的開放政策,它不僅對中國有利,對全世界也很重要。中國的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極大福祉。同時,薩科齊總統也認識到法國作為歐盟主席國角色的重要性。
年底之前,有兩件事一定要成功。一個是今年10月份的亞歐會議,還有今年12月1日在法國里昂舉行的中歐峰會,屆時溫家寶總理將出席這個峰會。
《21世紀》:你和薩科齊總統一起親身蒞臨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你怎么理解“One world One dream”? 在你心中,“One dream”指的是什么?
拉法蘭:我個人最美好的夢想(the dream)就是像李寧點火炬時那樣走在天空中(“walking in the sky”)。開幕式非常精彩。所包含的文化和文明成份非常驚人。
我們的夢想就是一個世界多種文化。另外我們還有一個信仰,相信失去了文化多樣性世界就沒有未來。同時我們有共同的目標,擔負起各自的責任,讓我們的地球生存下去,而且人人之間建立和諧,就是中國文化中的“和而不同”。
這要建立在共同的人類文明的基礎上。多邊政策應該依靠一些共同的理念制定共同的規則,一方面應該遵守共同的規則,另一方面不同文化之間應該進行對話。這個對話應該基于對不同民族的相互尊重,平等、信任,這就是文化多樣性。文化多樣性應該是中法友誼的基本點,同一個世界并不意味著同一種語言、同一種文化,更要“和而不同”。
亞歐會議聚焦可持續發展
《21世紀》:請你談談近期國際經貿多邊關系中的焦點問題。你認為今年10月份的亞歐會議上,將討論什么重要議題呢?
拉法蘭:最主要的議題與可持續發展有關。如何使經濟發展更加環境友好,歐洲也好、亞洲也好,都在尋找新的發展道路,一個更加人文的發展模式,與環境友好的模式。還有貿易平衡、技術轉讓、農產品生產等問題,都是歐洲和亞洲很關注的。
《21世紀》:新一輪世界貿易組織(WTO)多哈會談沒有成功,你認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美國與歐盟之間存在的分歧在哪里?法國是歐洲的農業大國,你如何看待會談中僵持的農產品補貼問題和貿易補救措施?
拉法蘭:我們認為世界農產品生產的國際布局是21世紀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美國在給自己的農業和農民提供補貼的同時,卻要求歐盟減少農產品產量,這是無法接受的。多哈回合的談判目標當然不是以美國的農業代替歐洲的農業,相反,我認為應該讓每一個大國根據自己的需要發展自己的農業。
多哈回合的失敗,說明促進多邊合作和雙邊合作要同時進行,不能以多邊合作為借口去犧牲雙邊合作。這也是為什么今年年底以前中國和歐盟領導人要進行雙邊會談的原因。
《21世紀》:此前,法國建議成立一個由歐盟成員國財長參加的委員會協調歐盟的經濟政策,你認為其動機是什么?
拉法蘭:有兩個目的。一是在歐元區內部,這個機構可以更好地協調經濟政策的制定,平衡不同國家間經濟發展。另一個目的是把歐元區的管理推廣到其他歐盟國家,如稅收政策、宏觀經濟監控等。有必要建立一個新的監管機制以增強歐盟而不僅僅是歐元區的經濟政策制定和宏觀調控。
地中海聯盟與歐盟并行不悖
《21世紀》:讓我們回到巴黎。我們注意到,法國系列改革方案陸續獲得了通過。你認為這些改革方案能夠獲得包括工會組織在內的各方利益集團認可,原因是什么?
拉法蘭:成功的要素是薩科齊總統能夠同時進行一系列改革。法國以前的改革,是一個一個地來,薩科齊帶來的主要是一個做法上的變化,他從稅收、大學、企業、憲法改革等全方位入手,同時進行20種不同的改革??偨y所投入的力量和熱情,導致法國出現了改革浪潮,這應該說是一個新的嘗試。
《21世紀》:薩科齊總統競選時提出推進“地中海聯盟”的設想,與13年前的“巴塞羅那進程”有什么區別?機制是什么樣的?法國會扮演什么角色?
拉法蘭:看得出來,你對法國外交有深刻的了解。這個倡議應該說是歐盟的倡議,巴塞羅那進程是歐盟的一個綱領,地中海聯盟則是一個組織,它是地中海國家聯合磋商設計出來的。
地中海聯盟作為一個組織,原則上推選兩個國家共同主持,地中海北部一個國家,南部一個國家。這是一個互惠互利的機制,目的是讓地中海南部與北部的國家建立和諧關系。地中海聯盟有兩個主要目標,一是在承認和尊重地中海各國文化多樣性的基礎上建立和平,這在中東地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二是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由環地中海國家聯合提出一些大的合作項目設想,聯盟再確定資助哪些項目。
《21世紀》:你認為這一聯盟會分散歐盟一體化進程的注意力嗎?
拉法蘭:法國和德國之間已經達成了協議,就是促進地中海聯盟發展的戰略不應與新加入歐盟國家的利益相違背,所以地中海聯盟的設計考慮到一種平衡,向地中海南岸國家開放和歐盟東擴。歐盟各國對此都已達成共識。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