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電視劇《香水》,與我們常見的打黑題材不同,該劇少了打打殺殺的血腥場面,而是以女人身上散發出的一股香水味道為線索,破獲一個犯罪集團的故事。引起我興趣的并非戲本身,而是“原生態”這個概念。
該劇自稱是全國首部“原生態警察生活劇”,對于“原生態”這個概念倒使人有一點困惑和不解。提到“原生態”,想到了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因為最早見到“原生態”這個名詞還是在她策劃創作的大型民族歌舞《云南映象》中,看過《云南映象》的觀眾都會被“原生態”的藝術魅力所震撼。
上世紀90年代初,陳勝利執導的《九·一八大案》曾轟動全國,該劇以紀實電視劇的樣式再現了震撼全國的開封市特大文物盜竊案,該劇最大的亮點就是讓當年破獲這起大案的開封市公安局局長武和平和他的刑偵小組出任主要角色,在拍攝中引入了直播、實錄、采訪等電視手段,但是,這一切都圍繞和服從于戲劇沖突和人物的塑造,讓生活中的真實走進藝術的真實,體現了創作者的美學追求,這就是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態,靠近心靈。
關于“原生態”的涵義,我在詞典上沒找到,這可能也是近年來制造出的新名詞,但詞典上有“生態”一詞,指的是生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習性,也可以解釋為生活的一種狀態,“原”字的解釋是原始,最初的和開始的。按照字面理解,“原生態”是最初和原始的生活狀態。根據這一解釋就不難理解楊麗萍的“原生態”歌舞,卻難以理解《香水》的“原生態”。 “原”字的另一種解釋是“原來”的意思,“原生態”也就是原來的生活狀態,《九·一八大案》倒是符合這個解釋的,《香水》卻聞不到“原生態”的味道。
電視劇的類型越來越多:情感劇、武俠劇、偶像劇、倫理劇、諜戰劇、懸疑劇、青春劇、打黑劇、反腐劇、軍旅劇、婚戀劇等等,題材分得如此之細,也真讓人大開眼界?,F在又有了令人費解的“原生態”,還有“年代劇”,不知以后還會冒出多少新名詞,為了追求眼球效應,電視劇創作玩文字游戲,倒是像推銷產品的“廣告語”,這種流于形式的創作趨向不值得提倡。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