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業靠勇,中業靠智,大業靠德,曾李青認為創業公司和創業者正直的品德很重要
曾李青辭任騰訊COO職務時,只是覺得該休息一下了,也想重新思考一些人生的問題。他選擇了做投資人這條路,從2007年6月起開始扮演德訊投資董事長這一新角色。他對《創業邦》說,“德訊投資剛起步,還在學習階段。”
在曾李青的個人職業生涯里,扮演過多種角色:打工、創業者、投資人等,他認為這是一個人的成長過程。“打工,是為了生活;創業,是為了實現理想;成功后投資,是回報社會,把過去的經驗和資本交給年輕人。”
“德”為先
只要在中國有巨大的產品和服務需求的市場,就有很大可能生長出影響世界的公司,如中國移動、華為、騰迅。曾李青展開投資生涯,也在尋找這樣的市場,比如為富豪們服務的市場。他很欣賞柳傳志和任正非,也希望在自己的幫助下能成就出這樣偉大的企業家。“對于天使投資,有回報社會和扶持優秀創業者的使命,首先考慮的不是財務回報,它不是我個人的理財方式。”
曾李青也看到,現在的創業者和投資者都有些浮躁,個個都恨不得公司能迅速上市,能像騰訊這么牛。有些人甚至為“利”而拋棄了“德”,于是出現了不少負面案例。這些都提醒曾李青,公司和人一定要具有正直的品德。他認為,小業靠勇,中業靠智,大業靠德,所以他的投資公司是以“德”字為先,而“訊”字取自“騰訊”,不難想象作為騰訊的五位創始人之一,曾李青對騰訊傾注了多少感情。他說,“騰訊的企業文化里,正直是排第一位的。”
談到創業心得,他認為專心致志、全身心做好一件事非常重要。在騰訊的創業、成長過程中,他始終專注于QQ這一件事。直到成功上市后,公司逐步過渡到由職業經理人治理,他才功成身退。其實在創辦騰訊前,曾李青在電信三產公司時也有一段特別困難的時期,那時他經常提醒自己,“我是一個以后能成大業的人,不能沉淪,保持信心。”
當他開始從事投資時,他把這種體會帶到對創業者的評價中來。和大多數天使投資人一樣,他只投認識或間接認識的人。做了這么久天使投資人后,曾李青也有一些教訓,很多情況不能投資:1、富人二次創業;2、大學生沒打過工就直接創業;3、夫妻搭檔公司;4、單一股東太大,創業團隊的能力覆蓋有明顯缺陷的;5、自負的人,認為自己比馬化騰還強。
富豪的生意
離開騰訊后,除了騰訊的終身榮譽顧問,曾李青還有一個被大家熟悉的身份——北京太美公司聯合投資人、執行董事。太美是一家專門服務富人的定制旅游公司,由百度前副總裁梁冬創立,曾李青與陳宏等聯合投資。
之前,曾李青還投資了高檔襯衣定制網站拉特蘭。拉特蘭的模式是,以個性化定制、量體裁衣為手段,瞄準Zenga、Armani等國際名牌的消費群,為他們提供均價在1,000元左右的定制襯衫。用戶撥打電話之后,會有拉特蘭量體師上門提供服務。量體師亦統稱為裁縫助理,他們會同時帶去幾本面料,為客戶做面料款式的選擇建議,還會詢問客戶日常的工作性質、出席場合、愛好,如果遇到銀行家,他們會問:“您是否需要鉆石或者水晶扣子?”
這兩家公司都是曾李青正在搭建的一個圍繞富人衣食住行的“定制產業鏈”的棋子。所謂定制的產業鏈,包括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除了旅游、服裝,鉆石、沙發甚至旅行包也都在成為新瞄準的定制方向。
據說曾李青從騰訊辭職后不到一年,他和朋友們就投資了十余家高端服務公司,做起了富豪們的生意。所謂富豪,就是類似李彥宏這樣的新貴。憑借幾位創業者和投資人的私人圈子,李彥宏、陳彤等已經開始在拉特蘭進行消費了,一些風險投資家、互聯網CEO以及媒體高管等高級用戶也成為太美的客戶。
在經濟形勢不穩定,曾李青建議“順勢而為,少看少動,多休息”,這時候他更有機會追求財務自由、思想自由、時間自由,這就是他認為的成功。
曾李青
1993年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得計算機通信學士學位。
創辦騰訊前,在電信三產公司工作。
騰訊五位創始人之一,于1999年至2007年期間擔任騰訊首席運營官,自2007年6月起擔任公司終身榮譽顧問。
2007年6月起,任深圳市德迅投資董事長。
投資理念:
順勢而為,少看少動,多休息。天使投資不能靠行業梳理來找項目。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