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不一定是做得越大越好。
前幾年一朋友分包了原總公司的一子公司,建筑裝潢公司(外裝潢),此君原為總公司副總,負責建筑裝潢公司等三個子公司。在職期間他對總公司的經營方針一直有不同看法,常聽他叫喚,懂事們不愿采納他的工作思路,他工作中一直是一副懷才不遇的樣子。
為了公司康健穩步發展,總公司決定把下屬的幾個子公司分包出去,這位仁兄是“當之無愧”地存包了建筑裝潢公司。條件是在按勞動合同法養活原有員工外每年上交總公司五百萬元,余下的就是你自已的。當時接手后他是喜不自勝,切底推翻原有經營策略,完全按照他自己的思路干上了。
得到了自己一直夢寐以求的創業平臺——此公司有國家一級安裝資質,國內好多知名建筑的室外裝潢它都參與過。他開始放開手腳,大刀闊斧地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管理策劃:第一步就是不計后果地增加產能,新買土地一百畝,新增廠房、機械等投入近四千萬元,新招員工二百多名(外出安裝人員不在內)。他的資金來源百分之八十為貸款。新招員工沒活干白白養在廠里也不去給他們做上崗前培訓。第二步就是大力開拓市場,到2006年產值從原有的7千萬元猛增到1.5億元。
按理說市場做大了是好事,但建筑外裝潢這行業我個人任為是不宜做大只能做精的行業,主要原因是:這行業一要有足夠的資金作為前期墊付投入,不然很難接到業務。二是會有好多不確定因素使資金投放,回收存在不確定因數,材料價格、數量、質量的不穩定,施工期間的合理、不合理變更,多個單位一同施工時帶來很多方面的不協調等。三是這行業有一部分保證金一二年當中是無法收回的,好多的保證金是保證您收不回的(基本上是這行業中的潛規則)。四是這行業不可抗風險相對大,溫差引起的結構聲響,正面雨水部分滲透,隔音、光照、光污染等都是商家說你不合格的理由(這些方面國內還沒有完全能解決的方法)。所以說此行業只能做精不宜做大,做得越大,陷入的人力、物力、財力會成倍增加。用精品占據市場,這樣風險會大大減少,資金周轉也靈,死帳也少得多,對企業的形象也大有好處。
我的這位朋友他的理念是一定要做大才會有市場,用“量”來“感動”市場。盲目地增加產能,增加貸款,無節制地擴張市場。管理本來就跟不上,業務量大了更不用說,一大堆的次品工程是一個接著一個。天天去人去材料幫人家維修,錢花了,人工費了也沒能使人家歡心:“做的是什么東西?三天二頭有毛病,保證金扣除”。本來就想找點毛病不給你錢的,這下正好。呵呵!一個工程壓在那10-200萬,質量做得好的早晚還能把錢要回來,質量不過關的就算完蛋啦,別人不要你賠償其它損失就不錯了,就這樣下去100個工程,1000個工程,再開工工程的還要投入,你有多少資金往投呢?這種行業是“糠多嚼爛,肉多燒不熟”。
年前我們見面,他正為還不了到期貸款在四處奔波,正為大雪過后出現工程質量問題滿肚官司,一臉的疲憊。他說:“今年的運氣不好,國家貸款政策太壞,今年的天氣也不好,下了這么大的雪。”聽了只能是笑笑了。因為早就開導過他實質是他自己的經營策略不好,不是別的。到現在他是沒轉過彎來。
這些是我平時工作中接觸到的個例,對這行業的看法只是我個人淺顯的見解,跟大家共同學習吧。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