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啟示:模仿中再創新

2009-05-09 21:45:24      挖貝網

  存在即“合理”

  不管你是否接受,2008年“山寨”無疑是最炙熱的網絡名詞之一,從山寨春晚、山寨代言人、山寨MP3、手機到液晶電視……,大有將山寨“產業”化趨勢。有人批駁山寨,封殺山寨,也有人贊其“創新”、“個性”。

  盡管商業與文化、社會現象兩者無法完全分開,但筆者認為,從其影響的“危害性”來看,應將山寨文化與山寨產品區別對待——

  對“山寨”產品,應從“戰略上輕視,戰術上重視”。盡管,網絡流傳了的山寨產品歌曲中標榜了所謂“創新、價格、滿足需求”等核心詞,但調查顯示,山寨產品中“冒牌”占33.7%、“剽竊”占30.0%、“劣質”占24.9%.公眾認為山寨其實是“假、盜、冒”的集成,因此,相關部門對此應絕不姑息,嚴打嚴防。否則,由于監管的不力將導致知識產權的崩潰,品牌應有的價值和意義不復存在以及企業不再愿意投入研發。到最后,吃虧受損的仍然是消費者。

  對于山寨文化,筆者則應該采用更為寬松的態度看待。從質量上判斷,山寨文化的確算不得高雅,甚至是粗魯、低俗,簡單地戲擬模仿,談不上什么“創造”性。山寨文化可能會非常流行,但流行不等于主流,說山寨文化會降低整個民族和國家的文化水準,未免過慮。山寨文化只是一些人的自娛自樂,它并沒有任何權力封閉其他人追求更高雅文化的通道,與以捍衛文化純潔的名義打壓其他人文化娛樂權利的所謂文化權威有本質區別

  其實,每一個文化現象是否合理,最有資格做出評判的不是國家或者某些人,而是“市場”。筆者認為,文化現象與營銷一樣,同樣都應該以需求為支撐。為什么存在?因為需求。

  “需求”加上網絡這個開放、扁平的傳播渠道,使草根有了“呼吸的空間”,因而任何“出位”,“與眾不同”的元素都快速地被傳播。因而,筆者認為,無論今天的山寨文化還是明天可能出現的“水泊文化”或者其他什么文化,都不應該過于較勁。

  山寨啟示:創新要被“創新”

  從更為積極的意義來看,任何事物都是雙刃劍。同樣,山寨文化現象可以我們的商業帶來一些借鑒性思考:

  1、商業的背后是文化。

  任何商業智慧必須以文化為承載,山寨文化給我們商業的啟示是,商業未來將面對的是一個更為多元化的市場。商業的根本就是滿足需求。因而,從商業的角度來看,既然山寨文化是多元化文化中部分,因而在這種文化中必然有其廣大的商業需求存在。這就與簡單的仿冒盜版截然不同!

  就拿“山寨春晚”來講,這是一個平民化自娛自樂的天地,展示“個性自我、出位”是這種文化現實的根本。其始作俑者是自稱“老孟”的四川籍“北漂”。他的呼吁是“我們就想做一臺和央視不一樣的春節聯歡晚會,讓老百姓自己演自己的節目。至今為止,看春晚都仍然是中國人民過春節的大事,是萬眾矚目的焦點。自然,能在如此規模和品牌效應的春晚上展示自己,也是很多”草根“的夢想。因而,山寨春晚從某種程度而言,滿足了草根實現明星夢想的愿望,也滿足了草根對娛樂的自我主張。

  那么,企業如何滿足這一消費群體的需求,這本身就是跳出圈子的“創新”。面對這樣的需求,企業如何開發產品,增加產品功能來滿足消費者“明星”和“自我主張”的愿望??梢詳嘌缘氖?,未來的市場將是多層面、多元化的市場——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熙熙攘攘地集聚在一塊,林林總總地融合在一起,并且各行其是,怡然自得。因而,可以滿足不同需要,不同層面的文化就擁有更為廣泛的市場空間和利潤,這給中國的手機行業、家電行業以及其他行業是否可以帶來一些借鑒性的思考呢?

  2、創新不能再忽悠。

  我們再從網絡中流行的“山寨歌”的歌詞:“我家設計常更新/你的心理/使用過就有了默契/你會愛上我滴;不管啥子都要模仿/我不會客氣/眾多功能集一體/你們買得起……山寨歡迎你/我來開天辟地/骨子里的狼性/充滿著朝氣;山寨歡迎你/在小廠里制造奇跡/在黃土地刷新業績;山寨歡迎你/用價格感動你/讓我們都創新/去超越自己……。”盡管,多數人對山寨產品中的“創新”鄙視,但是其標榜的價格、設計和功能以及“個性化”文化確實吸引標榜“個性”人的眼球。筆者認為,山寨文化可以帶給我們的另一個啟示就是“創新”的形式要被創新。

  盡管,“創新”這個詞被社會和企業已經呼喊了多年了,但實際運作中卻創新乏力。在創新上,中國企業往往走向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一頭扎進技術創新和完全創新,而另一個極端則是生硬抄襲,沒有研究和理性的整合和提升。

  通常而言,創新大致有四種類型:完全創新(市場上從來沒有)、改進創新、定位重新、補充創新。“創新形式”被創新,具體來講,創新本身的思維邏輯首先要被打破。上面四種都是創新形式,而如果創新邏輯本身被創新的話,創新的空間就很難想象了。這里就拿被稱為山寨之父的聯科來講。其創始人蔡明介的“S曲線理論”,被蔡明介稱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S曲線理論”意思就是若以時間為橫軸,市場規模為縱軸,一個新技術或新市場的生命周期會從左下角到右上角形成一個S曲線。太早進入可能市場還未形成錢已經燒光,太晚進去競爭激烈死得也很難看。不同階段企業一定要選擇不同點切入。

  聯科認為,時機要準,以什么形式的產品切入更重要。“做和別人相同的東西很簡單,但是簡單到大家都會做,機會就輪不到聯發科了,所以我們絕不會做Metoo(雷同),一定是差異化。”

  為了發揮臺灣廠商降低成本的競爭優勢,聯發科要把CD-ROM芯片從原來的三顆整合成兩顆,再縮減到一顆,同時倍速也要提升,如果市場流行16倍速,那聯發科就要做32倍速。雖然這對于當時的聯發科來說,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聯發科還是堅持下來成功推出產品,而直到今天CD-ROM每月銷量還在百萬顆左右。

  盛大網絡公司的董事長陳天橋也曾經用種菜的農民和炒菜的廚師來比喻兩種不同的創新——一種是從無到有的創新,如發明技術和軟件的人,像種菜的農民,這些菜不能直接吃,還必須經過精心烹調。第二種是從無序到有序的創新,如利用互聯網和新技術的發展,將游戲、電影及歌曲放到網絡上。這就好比炒菜的廚師,從不同地方買菜,然后適應顧客口味烹調。中國企業太重視從無到有的創新,不重視從無序到有序創新。其實很多成功的產品在技術上沒有很大的創新,只是將精力放在研究受眾的需要及應用的便利上。在我們中國人的價值觀里面,認為這不是創新,只是“換湯不換藥”,是“新瓶裝舊酒”,甚至認為是騙人。事實上,我們看到的商業模式創新多數是形式創新、方法創新,不是產品本身和技術創新。因此,我們需要改變價值觀,才能更好地促進商業模式的創新。

  創新沒有規則,創新思路只有不斷被刷新,才有可能被創新。正所謂武術中的無招勝有招。盡管很多人都在鄙視山寨,但是山寨的確給我們很多創新的思考。因而從這點來說就已經足夠了,何必太過牽強。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