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選擇國美?戴爾的零售分銷2.0哲學

2009-05-10 01:16:15      挖貝網

  戴爾聯手國美電器進軍零售市場,戴爾為何選擇國美?

  秋天通常被看作收獲的季節,戴爾選擇在這個時間與國美電器簽約,意味深長……

  北京時間9月24日,戴爾公司在北京宣布聯手國美電器,進軍國內零售市場,國美成為戴爾在中國的唯一零售商,負責銷售戴爾最新的消費數碼產品。這也是繼7月初低調聯合偉仕后,戴爾大張旗鼓地正式進入中國零售市場。按照戴爾公司全球消費者業務部市場營銷副總裁邁克爾?戴德邁的說法,戴爾與國美的合作具有排他性,這也意味著戴爾有可能放棄在中國已被廣泛接受的傳統分銷模式,選擇更加直接的3C賣場作為自己的零售渠道。

  始終倡導直銷藝術的戴爾在中國市場遇到了很多困難,這里的消費環境、大眾的消費習慣與西方國家不同。人們更喜歡“看得見、摸得著”的消費方式。而以直銷擅長的戴爾在中國苦心經營多年,也僅僅在1-2級城市有所斬獲。面對競爭對手利用分銷市場不斷擴大份額,戴爾提出了自己的2.0計劃,而中國則成為2.0計劃的試驗場。戴爾最初在中國的主要城市推出DELL體驗中心,讓它成為與消費者直接接觸的窗口,隨后在今年7月,DELL低調聯合偉仕,宣布將由偉仕在中國12省市銷售戴爾的電腦產品,更進一步執行了將網絡直銷落地的想法。而如今正式聯手國美電器進軍國內零售市場,則可以看作戴爾2.0計劃在中國試驗1年多的成果。

  與此同時,我們不禁要問,戴爾為什么會選擇國美電器?而不是其它更加專業的電腦分銷商呢?

  傳統分銷渠道的現實 左右戴爾的決心戴爾全球消費者業務部市場營銷副總裁邁克爾?戴德邁先生告訴記者:在與國美合作之前,戴爾在中國進行了全面的考察和思索,究竟選擇什么樣的伙伴才是最適合戴爾的。最終我們選擇了國美,是因為戴爾需要一家規模很大、理解市場、覆蓋率廣闊的企業,國美是最適合的。

  其實用上面的“規模大、理解市場、覆蓋率廣闊”三要素為標準,可以進入戴爾視線的企業并不只局限于國美,而對于PC市場的理解,顯然也不是做家電出身國美的強項。在這個領域,傳統的電腦分銷商加適合。為何選擇國美,而非傳統分銷這樣的企業,戴爾肯定有自己的打算。

  目前國內傳統的電腦分銷企業當中,神州數碼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家。神州數碼旗下的通用信息產品部,是主要經營電腦產品分銷的部門,他的運作形態,基本代表了中國IT產品傳統分銷渠道的運作模式。

  神州數碼通用信息產品部運營的業務從筆記本、臺式機一直到顯示設備、服務器、打印機等OA產品,甚至小到數碼相機、mp3、閃盤等也是信息產品部經營的項目,不僅產品種類豐富,品牌也是包羅萬象。以筆記本和臺式機為例,神州數碼同時經營著聯想ThinkPad、HP、acer、華碩、東芝和Gateway在中國的分銷業務。眾多品牌由一家分銷商進行渠道的推廣,難免存在競爭的情況。而某個品牌想要獲得分銷商的重視,也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有時為了刺激分銷企業更好的推廣自己的產品,會推出各種激勵渠道的特價產品或者特惠政策,例如高額的返點等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廠商受制于分銷商。如果戴爾決定入局,也必須遵守游戲規則。這對于之前一貫“自由”的戴爾銷售模式來說,未免過于“復雜”。

  另外,更直接的原因,則是戴爾特殊的直銷模式與這種傳統分銷存在巨大的分歧。戴爾產品的價格是非常透明化的,你只需要登陸戴爾官方網站,就能獲得公開的零售價格信息。而傳統分銷行業,產品的零售價格并不這么簡單就能得出來,傳統的分銷渠道,下面還包含下一級的分銷和代理商,渠道長度往往會達到3-5級甚至更長,而每一級渠道,都會從產品利潤中抽成,這也無形中增加了成本。最終產品出現在賣場上的價格并不是戴爾期待和決定的,而是分銷商根據市場情況進行調整,廠商只有指導價格權,指導價格與實際的成交價往往存在很大落差。戴爾的產品可能就會面臨價格不統一的情況出現,甚至將沖擊到網絡直銷的產品,這對于始終堅持直銷理念的戴爾來說,是最不愿見到的。

  當初戴爾之所以確立直銷的運營方式,就在于分銷抽成會增加產品成本,降低競爭力。而戴爾之所以能成為全球領導性的IT企業,也源于對產品成本的絕佳控制,如果戴爾在中國選擇曾經拒絕的商業模式,無外乎對自己公司文化的否定。

  戴爾在中國做零售分銷的意圖很明顯,增加產品的流通性,而不是放棄直銷,當然更不愿意因為零售分銷增加產品的成本。所以中國傳統的分銷企業,并不適合戴爾,這是在最初,戴爾已經想到的。

  國美是最佳的合作伙伴嗎?

  脫離傳統分銷渠道 國美進入視線如果戴爾無法接受中國傳統的分銷游戲規則,那么它只能跳開這一層,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合作伙伴。3C賣場在這個時候進入戴爾的視線。

  與傳統分銷渠道相比,3C賣場的運作模式更加簡單,或者說更加直接,減少了眾多中間環節,更像是一種變相的直銷。同樣3C賣場有著并不弱于傳統分銷的滲透能力,以國美為例,其700家店面,遍布全國200多個城市,有著廣泛的覆蓋率。而價格方面,由于減少了中間環節,也可以做到與網絡銷售同步,不會沖擊戴爾的直銷體系。至于業內廣泛關心的分成問題,按照國美電器副總裁王俊洲的說法“國美和DELL都是靠規模獲利的公司,剛開始合作,我們并不關心如何分成,而是考慮如何把生意做大”

  聯手國美電器,未來戴爾有沒有可能繼續與其他3c賣場合作,成為所有人的疑問,既然國美可以,那么規模相近的蘇寧、大中電器有沒有可能呢?

  戴爾公司全球消費者業務部市場營銷副總裁邁克爾?戴德邁在發布會上告訴記者“我們和國美的合作是排他的”,但是這種排他性究竟能持續多久,想必戴爾也不清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短期內引入多個3C合作伙伴是不現實的。這既會打消3C賣場對經營戴爾產品的熱情,甚至可能會出現價格競爭的情況,這也違背了戴爾直銷價格統一的初衷。

  如果戴爾與國美的合作成功,也將成為3C賣場經營電腦產品的一個轉折點。

  戴爾國美聯姻 問題與機會并存“廣闊的市場覆蓋、統一的價格體系,較好的市場口碑”,戴爾聯手國美,這一切看上去很美,但事實上也存在很多辣手的問題。

  首先,國美并不是一家專業的電腦分銷企業,靠家電起家的國美,在這方面顯得有些“不專業”。盡管之前國美也有過經營電腦產品的經驗,但是更多的是以賣電器的方式在銷售電腦。國美的電腦銷售人員的服務水平并不高,他們只是清楚電腦的簡單配置和價格,而對于電腦產品所帶的服務、特色功能和使用常識等問題,則無法準確回答。

  顯然戴爾也看到了這一點,因此準備了很多配套工作,例如合作計劃中包括對國美的銷售人員進行培訓,甚至派自己的員工常駐國美賣場等等。不過這些工作無法在短期內改變國美這種3C賣場在電腦消費者心中的印象。按照消費者自己的話來說:“只有不懂電腦的人才會到3C賣場購買電腦。”戴爾煞費苦心與國美合作,并不僅僅希望將戴爾產品賣給不懂電腦的人,如何將電腦產品的主力消費者從中關村吸引到國美,是戴爾和國美下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

  另外從我們目前獲取的信息來看,戴爾與國美的初期合作,僅僅局限在50家主要城市門店,而這些門店集中在1、2級市場,這將面臨著很大的尷尬。

  戴爾的直銷網絡、傳統電腦賣場的DELL灰色渠道已經廣泛覆蓋了1、2級城市,留給國美的份額空間有多大,誰都說不清楚。如果國美受限于1、2級市場的飽和情況,銷售業績無法令人滿意,會不會打擊雙方的熱情?從現實的情況來看,國美似乎只能從中關村的灰色渠道手中搶食,才能保證較好的業績。而這種做法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戴爾對灰色渠道的態度和政策。

  在戴爾和國美的計劃中,將用未來數月的時間進駐更多門店,但是這個速度究竟有多快,同樣值得考量。而戴爾的競爭對手,聯想和惠普已經滲入到3-5級市場廣泛運作,戴爾的速度相比競爭對手要慢上很多,如何加快自己的步伐,縮短與國美的磨合期,將考驗戴爾的市場運作部門,對于一個此前從未接觸過零售渠道的公司來說,這并不容易??傊?,留給戴爾和國美的時間并不多……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