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金玲報道
近日,武鋼宣布與澳大利亞WPG公司簽署合作開發鐵礦資源框架協議,計劃投資4500萬澳元,獲得該公司位于南澳洲中部Hawk·Nest合作礦區50%的權益。根據協議,WPG擬以每股0.25澳元向武鋼定向增發15%的股份(1200萬股),約300萬澳元,武鋼將成為WPG公司第二大股東。這是武鋼繼2008年與澳洲CXM公司簽訂協議后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蘭格鋼鐵分析師張琳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自產礦石不足一直是制約我國鋼企快速發展的瓶頸,加快海外礦產資源并購對國內鋼企意義重大。但是想擺脫國外政治因素的困擾很難,必須經過境外政府部門審批。
金融危機到來后,中國企業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全球性經濟危機導致鐵礦石價格大幅下滑,中國企業已布局海外資源企業的并購。多方面綜合因素來看,澳大利亞成為我國實施資源“走出去”的首要陣地。至今,華菱鋼鐵和五礦集團投資澳大利亞礦業企業的審批已獲得澳大利亞方面的審批通過,而中鋁注資力拓的獲批卻遲遲未果。平安鋼鐵分析師聶秀欣也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政治因素很難避免?!?/p>
張琳認為,投資海外資源的開發門檻高,投資周期長,貸款規模大,投資風險大,特別是一個國家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受到國外政治因素的困擾,只能在提高成功收購率方面采取動作。
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在美國,單純地鼓勵開發的“自由進入”政策轉變為鼓勵資源保護、控制開發速度的租借政策,以及嚴格的環境保護政策等,為國內企業“走出去”設置了瓶頸?!案鲊嘘P投資環境、市場結構、貿易法規、文化習俗不盡相同,需要去了解?!睆埩照f。
目前世界上對探明的主要礦產資源已被發達國家瓜分完畢。要找到新的礦藏需要數年,而使其投產可能要花10年以上,大多數較新的礦井都位于數年乃至數十年前發現的礦產區。還有許多礦根本沒開發,它們要么是處在像剛果這樣比較危險的地區,要么是品位較差、不具備開發價值。尋求戰略資產動機是推動采掘業跨國兼并的最主要動力。張琳分析,這一動機對于來自新興市場的跨國公司來說,尤其重要,它們急于建立保證自身競爭力的戰略資產。最后,當公司尋求與競爭對手合并,以消除競爭并為其他進入者設置障礙,進而增強其全球地位時,先發制人的動機就很關鍵了。這也是近兩年來,礦業巨頭們反復發動并購戰的根本原因。張琳認為,要讓境外人士認為并購是商業目的,而非政治動向。她告訴記者,國有企業走出去的動機更多的可能是出于利潤、威望和技能,而非政治目標。但種種解釋仍然很難令境外人士釋懷。
如何做到?“針對海外資源國的不同特點,利用我方的技術、設備或勞動力優勢,采取合營的方式,在海外投資開發礦山或建設鋼鐵加工企業?!睆埩照f,待到投資項目進入風險較小的平穩期之后,通過以較高的溢價出售股權或者增資擴股的方式逐步引入民營資本,做到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的雙贏。金融機構要對企業的這種資源導向型“走出去”戰略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并在支持的同時兼顧投資的效益和風險,根據風險和收益的平衡結果提供相應的政策性貸款支持或商業性貸款支持。同時,要注意發揮國有大型企業的示范效應,讓國有大型企業利用政策性貸款進行先期投資,待到投資項目進入風險較小的平穩期之后,通過以較高的溢價出售股權或者增資擴股的方式逐步引入民營資本,做到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的雙贏。
礦山投資前期,需要的資金巨大,需要的人才結構復雜,往往風險遠大于收益,有時甚至因為當地政治和經濟原因導致整個投資失敗。一旦出現風險,國內單個企業或集團很難獨自承擔。因此張琳建議,要充分發揮政策性保險機構的作用。國內應擴大保險規模,增加險種,拓展擔保的范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