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被裁員工感到不被尊重

2009-05-20 11:38:18      于冬雪

  受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各國也順勢刮起一輪前所未有的裁員風暴,作為全球成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的中國大陸地區也同樣概莫能外。隨著裁員風暴的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正經歷這一人生陣痛。職場人士用怎樣的心態來看待眼前的這一輪裁員風暴?那些被裁的職場人士,他們對于未來有怎樣的打算?

  日前,錦田顧問(中國)有限公司通過對1170位被裁的員工和企業人力資源經理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被裁員工很受傷,對企業的“裁員滿意度”僅7%。造成被裁員工不滿的因素中,“企業裁員缺乏人性化,不夠尊重被裁員工的感受”居首位,比例高達40%。而表示“一般”的員工,即對企業裁員行為表示理解的占49%。不過83%的人仍對未來比較積極并樂觀,認為這也許將是人生的一次轉機。被裁員后,近8成人士表示并不急于找工作,其中23%的人選擇了充電。

  IT、制造業是裁員重災區

  哪些行業是這一輪裁員風暴的“重災區”?本次調查顯示,IT和電子通訊、生產制造業首當其沖,是受裁員風潮波及最深的行業。其次,房地產和家居建材、工商業和服務行業緊隨其后,也是目前裁員現象集中發生的行業。

  CEO獵頭總監馬蓉表示,中國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在全球金融海嘯發生之后,來自歐美的訂單大量減少,中國尤其是珠三角的生產制造業正在經歷著有史以來最嚴峻的一個冬天,生產制造類企業為了降低運營成本而大舉進行裁員自然不可避免。

  同時,由于受全球經濟不景氣造成IT、通訊和電子消費產品需求的減少,這類行業也成為了裁員的重災區之一。另外,由于在金融危機的打擊下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和整個樓市的“熊市”,現在很多房地產公司和家居、建材行業的日子也普遍不好過。去年還在大舉進行招聘、甚至動輒招聘幾千名應屆大學畢業生的房地產行業,如今“裁員”則成為了主旋律。

  近半員工對裁員保持平和心態

  不幸丟掉飯碗的員工,是企業裁員的直接受害者。那么,他們對企業裁員行為看法如何呢?調查顯示,僅有7%的員工對企業處理裁員的行為表示“滿意”,明確表示“不滿意”的比例達到44%,而表示“一般”的員工則為49%。

  “大部分被裁員工對于企業裁員行為表示不滿,這是一種很自然、很正常的現象。”錦田CEO獵頭總監馬蓉表示,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對于企業裁員行為表示“一般”的比例也達到了49%,這一數據說明更多的被裁員工“對于企業的裁員行為基本上表示理解,保持著比較平和的心態”,畢竟絕大部分企業的裁員都是不得以而為之的舉動。

  今年3月底遭遇裁員前在廣州一家外貿公司工作的胡小姐的看法頗有代表性:“自從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們公司的生意一直很慘淡,訂單相比往年大幅減少,老板選擇裁員確實是不得以而為之。雖然我被裁員了,但我對公司的裁員行為還是表示理解的。”[page]

  三成被裁者抱怨缺乏再就業指導

  作為這一輪裁員風暴的受害者,被裁員工對企業的裁員行為抱有怨言自然難以避免。那么,導致被裁員工產生不滿情緒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調查顯示,在讓被裁員工對公司裁員行為感到不滿意的原因中,“公司在處理裁員時不夠人性化、不夠尊重被裁員工的感受”這一因素排在第一位,比例高達40%;“公司沒有提供必要的就業指導和再就業培訓”的原因排在第二,占了26%的比例;而抱怨“經濟補償不夠”和“公司裁員程序不規范”的比例各占到了18%。

  過八成被裁員工心態樂觀

  遭遇裁員,無疑是人生中的一次陣痛。但是,如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一樣,遭遇裁員未必是一件壞事,反而有可能是人生中的一次轉機。讓人感到欣慰的是,雖然遭受了心理上的打擊,但是大部分被裁員工對于未來并沒有失去信心,在心態上還是比較積極樂觀的。

  調查顯示,在丟掉飯碗后“感到非常沮喪,對前途感到悲觀和渺茫”的被裁員工僅占17%,而心態比較積極并樂觀地認為這也許將是人生的一次轉機的人則占83%的比例。

  對此,廣州白領世界董事長呂基富表示,這一調查數據讓人感到欣慰。這一輪失業潮是全球性的,裁員的波及面很廣,很多職場人士對于遭遇裁員都有一定的心理預期,因此被裁員對他們心理上的打擊并沒有平常時期突然被公司炒魷魚那么大。另外,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士樂觀地認為“最糟糕的時刻即將過去,經濟危機離見底應該不會太遠了”,他們對中國未來的經濟前景普遍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職場失意人士不急于找工作

  對于被裁之后的打算,決定馬上去找新工作的人士僅占22%,而接近8成的被裁員工表示并不急于找工作。其中,打算休息一段時間調整好心態后再去找工作的占39%,而打算嘗試自己當老板的占了16%,還有23%的人打算充電一段時間后再去找工作。

  “充電一段時間后再去找工作,這未嘗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馬蓉表示,在遭遇裁員后馬上就去找工作,未必就能夠找到一份自己比較滿意的新工作?,F在很多公司都在裁員,短時期內順利實現再就業的難度不小。

  現在整個經濟環境不太好,可以說是充電機會成本最低的時候。與其匆匆去找新工作,還不如“以退為進”、“退而結網”回到校園充電,或者學習一門未來就業前景樂觀的職業技能來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這樣對于自己未來的長遠發展來說更有好處。馬蓉表示。[page]

  ■鏈接

  專家支招:向國外企業學習人性化裁員

  資深人力資源專家、錦田(中國)公司總經理任戈表示,企業在裁員時“一定要注意方法和方式,在處理裁員時應該更加人性化,真正地做到設身處地的理解被裁員工的感受”。

  這是因為,裁員雖然能夠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有利于幫助企業熬過眼前的難關,但裁員畢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企業在處理裁員問題時方法不當,在操作方式上冰冷粗暴、不夠人性化,那么就必然會帶來一個嚴重的不良后果:不當的裁員行為同樣會嚴重傷害那些保住了飯碗的員工的內心情感,這會造成企業在進行裁員之后員工隊伍的士氣遭到沉重打擊,員工個體雖然保住了飯碗,但他們對企業的忠誠度大大下降,整個員工隊伍的凝聚力會出現下降。而在企業面對危機的時刻里,員工的凝聚力和忠誠度對于幫助企業走出困境是非常重要的。

  “建議國內企業在進行裁員時,不妨學習和借鑒國外企業特別是一些跨國公司的方法和經驗,比如對被裁員工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就業指導,不但幫助他們迅速從遭遇裁員打擊的心理陰影中走出來,同時對他們進行再就業的技能培訓,努力去為被裁員工推薦合適的工作機會。”任戈還表示,企業還應該采取“一旦經營情況出現好轉,將會優先雇傭被裁的員工”這一優待措施,給那些被裁員工更多的機會和心理安慰。

  本報記者 于冬雪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