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際,從北京網管辦組織的北京網絡新聞信息評議會上,我們回顧總結互聯網在整個地震救助、災區重建中的作用,除了互聯網的凝聚力量和傳播效應,網絡正逐步將激動感動轉化為持久的實際行動。
文/迅之玲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際,緬懷逝者,凝聚人心重建災區是對災難最好的處理方法,而回首2008年地震之后那段交織著悲痛和感動的日子,互聯網上一個個救助、捐款、尋親的帖子,一條條發自災區的實時、滾動報道,一段段讓人淚流滿面的視頻,MSN、QQ上“加油中國”、“加油汶川”的簽名,讓人在互聯網上感受到充斥身邊的人間真愛和同胞之情。
5月12日下午,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際,北京網絡新聞信息評議會召開本年度第一次會議,對北京網絡媒體協會會員單位在災后重建中的標新和作用進行了評議。
網聚人心
在自2008年汶川地震至今的時間里,我們突出的感受是,在網絡時代,所有普通人的感動和行動通過網絡匯聚成強大力量,給災區人民以強大的精神支持。
而其中最為矚目的是,在網絡中成長起來的“80后”、“90后”,在地震及后期救援、災區重建等一系列事件之前,他們還更多時候被稱為“垮掉的一代”、在父輩的蔭蔽下“長不大的孩子”?!般氪ù蟮卣鸢l生后,社會展現出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千百萬普通的人表現不普通,千百萬平凡人的表現不平凡。網站從業人員主要構成是年輕人甚至是80后,這一代曾被視為責任感薄弱的一代,但事實證明,他們在大災大難、大是大非面前,能夠甘愿承受,樂于奉獻?!痹谠u價年輕群體在地震救助中發揮的作用時,評議會這樣評價網絡時代所呈現的年輕人的有擔當、有實際行動的風貌。
通過網絡,他們發起捐款、幫助地震中失去聯系的親人建立聯系、發帖拼車趕赴災區、積極參與支援災區的志愿者活動。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有自己對世界的看法,關注、輿論監督捐款的去向,討論地震中浮現的種種人性、社會性問題,網絡,讓這種令人欣喜的變化更快的傳達了出來。
通過網絡我們知道,就在地震救助現場,就有很多沖鋒在前的80后、90后:累倒甚至犧牲在地震現場的官兵、不顧個人安危救助患者的護士、醫生,力圖給外界傳遞最及時、最準確信息的媒體人員,活躍在板房、醫院的志愿者,充斥各大門戶網站、論壇、貼吧的詳細描寫和細節讓人更加感動于災難面前萬眾一心的力量,網聚人心,讓人感受到一個民族驚人的力量和愛。
以身作則
除了針對地震就救援情況本身的及時報道外,在去年地震后的一段時間,各大網絡公司也紛紛用實際行動顯示互聯網力量。網絡,正逐步呼吁、影響人們將激動和感動轉化為持久的實際行動。
2008年7月,網易策劃了“拒絕旁觀”汶川攝影項目,把50臺相機送給50名汶川人,讓他們通過自己的眼睛記錄自己的震后生活;新浪網的“綠絲帶”,把災區和網民、志愿者、援助者聯系起來,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公益品牌;鳳凰網在汶川大地震來臨時,派出四路人員到災區,收集了各界民眾的512個心愿,在網上讓全國愛心人士認領,網站高管和編輯亦紛紛率先認領。
在地震一周年紀念來臨之際,各大網站也是積極參與了全國性的“以人為本、堅強奮起、感恩致謝”為主題的“網絡媒體災區行”報道活動,擔負起廣大網民參與的“我的5 12”網絡作品大賽支持平臺的任務,全景展現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的歷程。
“地震一周年時,我們不想作秀,不想圖熱鬧,就是想做一場沉靜的公益活動,實實在在為災區、為災區人民做點實事。我們這一活動的主旨就是感知災區人民冷暖,傳遞美好人性與溫情”, 2009年,鳳凰網在對地震一周年紀念活動主旨時如此表示。除了門戶網站、新聞網站,視頻類網站也表現突出——與文字、圖片報道相比,視頻能以更直接的方式觸動受眾:一年多來,優酷網多次發動全國派克進行主題拍攝,今年3月開始啟動了512一周年報道,按照“親人、家書、銘記”三個主題,目前共推出視頻1000余跳,總播放量超過5000萬次。悠視網承擔了2008年承擔了“抗震救災英雄少年”評選表彰活動制定網絡宣傳媒體的任務。除了網絡的巨大、迅速的傳播效應造成的“網聚人心”的作用外,網絡工作人員本身也以身作則,并呼吁全社會將短暫的感動化為綿延、持續的實際行動。
很多網絡媒體從業人員在地震當天就抵達災區進行報道,利用手機、相機發出及時報道并力所能及的提供救助、支援。第一視頻的編輯魯靖在地震發生一天內6次向領導請戰后義無反顧前往災區;搜狐網的三位記者在地震當天抵達災區,有的甚至在剛完成珠峰火炬傳遞報道后主動前往災區、或攜通訊設備前往災區協助恢復通訊;空中網的三位員工震后前往災區,成功為災區爭取到部隊支援;大旗網CEO周春蘭帶領員工集結越野車、卡車,將30噸物資運往災區;中國雅虎于2008年3月、6月兩次將救援物資送達災區;千龍網員工單獨或隨團前往災區,發回大量文字及圖片、視頻資料;新浪網記者震后最短時間進入災區,發回及時報道;百度員工地震期間將兩箱藥品等救援物資送往重災區青川;搜房網成都員工還幫助子弟兵和救災群眾挖掘廢墟、救助傷員和尋找幸存者、運送物資等……評議會指出,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的過程,也是一次是北京網絡媒體全體從業人員得到一次心里洗禮的過程。
北京市互聯網宣傳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佟力強指出,汶川大地震是建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災區的恢復建設也是建國以來涉及范圍最廣、任務最重、內容最復雜、難度最大的災后恢復重建,“互聯網傳播時效高、傳播范圍廣,影響力日益擴大”,將對災區的恢復建設做出更大貢獻,可以凝聚力量、激勵斗志,從而傳遞愛心、構建和諧。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