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總裁柳傳志:一個知識分子的聯想夢

2009-06-10 16:17:26      挖貝網

  解說:1982年,中國到了改革開放的初期。這一年的北京城里流行一部影片《人到中年》。這部電影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中國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況,并引起了全社會強烈反響。那個時候出現了一句話叫研究導彈原子彈的不如在街頭賣茶葉蛋的,叫腦體倒掛。在當時來說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而就在這種情況下,有一批中國知識分子勇敢的下海,為自己奪得了獨立自由的創業空間,今天我們這一集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位先知先覺者。

  片花

  解說:他的情緒含而不露

  是孤獨的

  而在三十年的中國商業史中

  他無疑成為了中國商業的標桿 偶像

  成為了中國IT龍頭的締造者

  他卓越的商業才能讓無數企業家頂禮膜拜

  他 就是當今被尊稱為中國企業教父的柳傳志

  解說:1971年,在北京中科院計算機所的東面圍墻內形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居民小區。這里原本是計算機所的自行車棚,但是由于住房的極度緊張,一些急紅了眼的人,把自行車趕了出去,用泥巴和木板把這里分割并開始在這里安居樂業。一天一個二十七歲的年輕人,帶著他同樣年輕的妻子,興沖沖地搬到這里。一個12平米的車棚閣子,卻足以讓這對年輕夫婦快樂不已。他們一起在四周墻壁上糊報紙,在頂棚架上竹席,看著簡陋的小屋,心里卻真的有了一個可以安定下來的家。那個年輕人就是柳傳志。[page]

  柳傳志:那是改革開放的開始,真的是從改革開放那時候開始起,最起碼那個知識分子的研究所的技術人員的生活逐漸得到了提高,我們開始漲工資了/這個住的房子一家人四五口人住在一個十二平米的一個自行車棚里邊,而且大家都是這樣,多少年都沒動過了。

  解說:柳傳志出生在上海,他的祖父從錢莊的小職員,兢兢業業地干到了經理,稍微有點積蓄就把柳傳志的父親柳谷書送去上學。后來柳谷書考上了當時上海中國銀行的一個職位。從此他的大半生沒有離開過金融圈,最后成為我們國家在香港創辦中國專利代理公司的創始人和董事長。柳傳志的母親是典型的大家閨秀,有著柔順剛毅的性格,而柳傳志也就是在這樣一個堅韌和務實的家庭中成長著。1961年柳傳志高中畢業了,成為學校里面唯一 一個通過飛行員素質考試的學生。非常不容易,眼看著從小的夢想就要變成現實,但是就當柳傳志開始幻想他能夠遨游天空的時候,政治審查卻查出了他有個親戚是右派,他的夢想就此擦肩而過。那天晚上他的父親把很沮喪的柳傳志叫到了身邊。

  柳傳志:這個談話是讓我這個印象非常深刻,他就跟說,他說不管你做什么,只要你做個正直的人,那就是我的好孩子。這話對我后來一生中都有很大的影響。

  解說:少年柳傳志并不是那種喜歡沉默的孩子,他品格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對國家大事的興趣,他對政治的熱情似乎與生俱來,在走過了十幾年的人生道路之后,他用自己的雙眼審視著家人和社會的遭遇及變化,也不斷地總結著自己的生存之道。在自己18歲那年,柳傳志走進了大學的校門,他開始學習妥協,學習涵養,學習很專著地傾聽別人說話,他下定決心苦練工農感情,而其中的一個行動就是去掏糞。

  柳傳志:那年呢這個時傳祥,你知道這人嗎?一個著名的掏糞工人,受到了劉少奇的接見,這個事跡傳播開以后呢,后來我就回北京以后,組織幾個北京的同學一個班的,干脆就到掏糞隊里,當時并不覺得是為了表現,真的也是覺得我是不是工農感情差,在當時還是真的是決心要改造自己的,這樣的話就去掏糞去了。

  解說:1968年英特爾公司在太平洋另一邊成立。這一年柳傳志走出校園,在成都的研究所沒待幾個月,就響應知識分子到農村去生存的號令,奔赴了廣闊天地。在輾轉了半個中國之后,1970年4月,未來的中國電腦之王,在經過了八年的顛沛流離,回到了北京。這時候他帶回的是幾件破舊的衣服和一副千錘百煉的意志。此時,眼睜睜的看著當時世界上已經開始了計算機的商業用途開發,柳傳志也準備著要在中國計算機的領域上干出一點名堂。

  柳傳志:那個年代的人呢,很難有作為,像我這樣想法的人可能也是很少數的,大多數的人評職稱嘛,那就爭吧,爭工資,就評吧,然后想法解決房子問題吧,大多數人可能就進到這個里邊去了,而我還是容易想目的,我們到底做了什么?我們在這個工作中到底是為什么這么做?

  解說:1978年美國的兩個沒畢業的大學生,已經在一間簡陋的車庫里,創辦了蘋果電腦公司。而柳傳志已經32歲,不僅一事無成,甚至連該干什么還沒想明白。[page]

  柳傳志:我記得大概在78、79年什么時候,我曾經在人民日報上看過一篇文章,是講怎么養牛的,讓我看了以后興奮不已。因為在咱們國家日民日報上從來登的都是及其重要的頭等大事,就是有關政治的事,怎么還會講起養牛的實行呢?說明可能國家真的要風向要變了。要做這些務實的事了,這些都給了我們這個非常這個振奮的這種感覺。

  解說:敏感的柳傳志微微感到一絲清涼的風向他吹來。他在動用所有的感覺器官猜想著這微風之后的天氣。然而這時候計算機所水平還停留在以軍事為目的的大型計算機的研制中。十年的與世隔絕讓他們對世界上的計算機商業化的發展一無所知。1979年改革開放以后,技術人員才接觸到,少的可憐的國外技術資料。這讓他們重新煥發了激情,重新努力地投身多工作中去,但計算機所里依然沒有人想過,計算機的商業用途。

  柳傳志:人們都非常想好好工作了。我自己也是一樣的,非常愿意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業務工作中,但是又讓我產生新的苦悶的實行就是不停地做出來科研成果,當時我們是做計算機的,做出這個大型的在國內認為是最先進的機器以后呢,就是放在那兒然后又做下一個。而那個機器本身既形不成產品,也不能很好的應用技然后就忙著寫論文了,然后評職稱了等等。

  柳傳志:所以有這么兩次以后,就又讓產生新的想法。說我們這個到底是做什么,

  科學的春天給了知識分子好的生存環境,雖然我們也勤勞的終日在中國科學院里搞技術研究,但我們到底又為國民經濟做了什么貢獻呢?我又一次的陷入了迷茫之中——柳傳志

  解說:這段時間柳傳志的情緒非常不好,他不在乎生活的貧苦,但不能允許自己虛度光陰,這么多年來成千上萬的人把自己的智慧和激情傾注在那些大型計算機上,卻一臺也沒有能夠賣出去。他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柳傳志:我是因為在1981、82年以后,閱讀了國際上的技術資料以后,認為我所做的技術工作本身,做不出來什么太大事情。跟國外的差距也很大,所以我就是想努力跳開這個研究所,后來科學院這個干部局要人,這個要的單位又恰恰是叫領導干部處,是專門這個來配班子的這個所,這個所長大概沒有法攔了,所以哪要我,我就要蹦出去,以后再說,當時在那種情況下我就蹦出去了。

  解說:然而柳傳志在這份令人羨慕的崗位上,沒干多長時間,一個消息又讓他不安分起來。

  柳傳志:在那里其實實際工作也不到一年,這時候中關村這邊科學院科技改革已經開始研究所辦企業了。那才是我想去的地方,所以又從那兒趕緊往回蹦,蹦回到計算機所里邊辦企業。解說:這時候的中關村已經悄然興起了幾家企業,但是他們的主要業務都圍繞著計算機展開。

  柳傳志:我大概也是1984年初就開始,這些公司本身做什么呢?基本上都是圍繞計算機轉的,他們叫不同的名字,但是公司里的一些骨干人員都是跟科學院特別是跟我們計算所是有關的,他們在那兒想法倒騰批文,進出口機器,或者給人家組裝機器等等。那個收入相當豐厚,這樣的話我們所里邊的一個中專學歷的同事到那兒工作的話,工資獎金會幾倍的高于在研究所的同事,這樣的話計算所就會軍心不穩了。[page]

  柳傳志:這時候我們的所長,就受到很大的壓力,于是也適應科學院的要求,想所里頭辦一個帶點這種官方色彩的公司,能不能將來真的掙了利潤以后,能夠補貼所里人的獎金什么的,讓軍心穩定下來,這個可能是所長當時的一個,主要的想法。

  解說:那時候的中關村已經有很多人撈到錢了,稍有專業知識的人就有可能在客戶的無知當中,去獲得利潤。這讓計算機所里的中國計算機權威們心里有點不舒服,但是,住在車棚里無論怎樣也算是科研人員,到了中關村去自己算什么呢?于是很多人就在這兩種想法當中,搖來擺去,終于聽說自己的計算機所也要辦公司了,心里面更是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柳傳志:大多數的科技人員是不愿意,像我這樣很愿意辦的。

  解說:所領導憑著對柳傳志的了解,任命了他和另外兩位同事,開始公司的籌備工作。中科院計算機所又把旁邊傳達室的兩間房子騰出來給了他們,柳傳志被任命為公司的副總經理,由三個人組成的公司班子開始運行。而領導給柳傳志的公司啟動資金僅僅是20萬元。

  柳傳志:兩臺半的電腦錢。

  柳傳志:當時呢,就是給了我們二十萬塊錢,就二十萬塊錢今天聽起來也不算少,因為二十萬按照今天的物價比,應該是十倍二十倍,其實我這兒不同,我開的什么公司呢?本來希望開的是一個跟計算機IT行業有關的公司,當時的電腦可是要七八萬塊錢一臺,那比今天的貴多了,那這個公司不是賣豬肉,所以這個情況是不一樣的。

  解說:新公司成立后,柳傳志等人首先面臨的就是用人問題。當時的科技人員普遍都不愿意當企業家,大家都覺得在象牙塔里不被風吹不曬太陽,國家養著還可以活,于是誰也不愿意擔當這個風險。

  柳傳志:這個像家里養的雞,那到時侯一撒是有食的,這個撒出去的雞呢,就自己去找食吃了。而我們這個撒出去的這個雞有什么不同呢?自己找食,生下來的這個蛋國家還是要揀走的,那些就是生的蛋就歸自己了。

  解說:當時柳傳志千辛萬苦的貼告示最終招了11個人,可大多又患得患失,又逐漸的離開了。就這樣,最早形成的公司三駕馬車,其中兩個也回到了所里,于是柳傳志再一次被推到了前臺,獨自面對機會和挑戰。

  我自己是堅決的愿意走這條路,但是要尋找志同道合的人卻不容易。大多數的科技專員是不愿意參與的,但總要堅持,總會有希望——柳傳志

  柳傳志:我后來這個陸續跟所里提出了要求,就是給了我們三個自主權,一個呢,就是人事權,人事權就是所里撥來敢于我們的任命,比如也不會往我們所里塞人,這個有我們自己決定,第二個呢,就是財務支配權,當時這個公司呢,這個就是說,按照這個所里的等級是應該拿多少多少工資,但是我們也說清楚,只要我們交了稅,給所里上交了利潤,我們內部的這個獎金支配方式所里不要干預。第三一個呢,就是經營決策權希望所里不要干預。

  解說:公司終于在柳傳志的努力下,維持了下來,但眼睜睜的看著跟隨自己創業的戰友沒有工資,沒有任何生活保障,柳傳志心如刀割。于是,在想不到任何辦法的情況下,柳傳志只得在中關村電子一條街進了一些旱冰鞋、電子表、錄影帶,在計算機所門口出售。而就在苦悶和彷徨之中,柳傳志遇上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任務。[page]

  柳傳志:我在這個研究室里呢又一項技術,叫聯想漢字系統。當時的計算機PC機只是英文的,沒有中文的,把我們這個系統這里邊有硬件和軟件加上去以后就開始有漢字了。而還有一個特點叫聯想功聯想功能的意思就是,今天看來很簡單,你輸一個中,后邊跟著中國、中央那是我們發明的。就把這個系統如果作為一個產品生產出來的話,這肯定就能賺錢了。

  解說:漢卡的發明者就是中科院院士倪光南。那個時候的倪光南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要把“LX80”漢卡賣出去。那時候的倪光南沒有什么專利概念,也不在乎錢。我們從他的一段文字當中可以感覺到他當時的心情

  大型計算機我灑過汗水,國家級的科研成果,我取得過,中科院的重大科研成果獎我也拿過多次,但是遺憾的是,這些成果至今還是躺在獎章上面,一直沒有成為產品。

  解說:而現在恰巧有一個人來找到他,而且是用充滿著渴望的眼神告訴倪光南,他自己來是幫助倪光南來實現夢想的,并且還信誓旦旦地說我保證把你的一切研究成果都變成產品。這樣的邀請讓倪光南無法拒絕

  柳傳志:你要生產它你是要有資金的,當時的二十萬塊錢資金,肯定是不夠的,于是我們還想辦法去掙更多的錢來開發這個東西。后來去怎么掙錢呢?這時候我們就聯系到,科學院、還有很多其他單位,他們進口的計算機以后,你要給計算機進行檢測,你要給他們講課怎么使用,后來還要做點維修工作。這些東西大概是我們所里這些人所擅長的。這樣的話我們就去聯系了這單子很辛苦做這個活,大概第一年年底就賺了幾十萬,用這個錢呢就開發了我們剛才說的聯想漢字系統。這樣的話漢字系統成了產品以后,我們又拿這個產品去推銷注銷計算機,當時你要賣這個PC的話,你有漢字系統再去賣,沒有又不一樣,所以這兩個弄到一塊以后就形成業務了。

  解說:業務開展了,產品在展會上還真的有人買,知識真的變成錢了,這些常年在機房里的中年人從此每天開始經受著市場的沖擊。這種沖擊像一股股強大的熱浪,讓他們時而迷糊,時而激動,有時候不知所措,有時候又躁動不安。

  柳傳志:24年前在整個科學院一百多個研究所全都在象牙塔之內,像把這個高技術成果做出來寫論文,走那到道路的時候,有人率先從這條路走出來,不跟國家要錢,去向市場要錢,真的把產品變成錢的時候,是一種極大的興奮,而且對原有的體制實際上是一種松動。

  解說:公司里的人好像在興奮中忘卻了自己的身份,只要是有用的事大家就積極地去做。那個時候公司在研究所仿佛成了最熱火朝天的地方。

  柳傳志:這樣的話到了每月的時候,我們就能發獎金了,發獎金我記得第一個月十塊錢,第二個月二十塊錢,這二十塊錢獎金是一個極大的錢。非常了不起的事,當時的工資七八十塊錢的時候,有這個,因為你比如今天你掙了有八千塊錢,衣食住行都夠了,再給你增加兩千塊錢的時候,這兩千塊錢對你的生活沒有很大變化,如果你掙七十塊錢,還缺十塊錢剛好夠花的時候,再給你二十塊錢補進來,那什么感覺???所以大家也非常高興。

  解說:創業的艱辛對于柳傳志來說不只體現在體力和財力上,更多的是心力上。柳傳志不是那種不顧一切的人,在他一步步前進的腳步當中,他也層層設防地考慮。創業路上柳傳志,首當其沖地頂著巨大壓力,他的精神和體力的折磨讓這位百煉成鋼的人都難以承受。在一次交易中,柳傳志自己就活生生地被嚇出了美尼爾綜合癥。

  柳傳志:那是我們第一次想從海外從香港進機器。進機器的條件是對方要有供應商,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今天大家所不知道的,就是我得拿著人民幣換成外匯,還得買回來所謂批文,這個只有深圳的進出口商有。我就拿著這個錢就到哪兒去找進出口商了。經人介紹認識一個認為都很可靠,就把人民幣打給他了。等著他把香港那邊的外匯拿過來給我們,結果打給他以后我還找了個人留在那兒。我就回了北京了。誰知道這個人就消失了,這個打給他的錢找不著了。[page]

  在那段時間,感覺每一分鐘都難熬。那真是太緊張了,到了晚上的時候,困極了就睡一小覺,到了一兩點鐘就又嚇醒了。醒了以后心理也是跳個不止以至于無法入睡,這種狀況折磨了我很長一段時間——柳傳志

  柳傳志:把我嚇著了我們這個錢大概三百萬的錢可不是容易的事。是跟銀行貸款的錢,而我們這個貸款是要很多擔保費了很多事,而我們去年一年的利潤才一百多萬。這錢要丟了那真是整個公司就全體人都給害了。那么我就回去去追這個茬,找這個人,后來呢終于打聽到他們家在哪兒了。然后就堵在他們家門口,但是這個時間你想那就是度日如年了。/等著把這個錢追回來,后來我把這事辦成,機器運回來,但是這個毛病就是老留下了?;貋硪院缶驼娴恼f話都不利索了,我看換了誰大概也受不了。

  主持人:吃過了虧夠了怕,柳傳志膽子越來越大,商業規則也越來越明白,他開始想生產自己品牌的電腦,但是幾經努力都無法拿到生產批文,于是柳傳志又找了一條迂回之路。

  柳傳志:在這種情況下就格外地使我們考慮能不能我們走到海外去,從海外直接進貨到國內來銷售,我們自己直接來這個跟國外的大的供用廠商有聯系,然后我們能不能在海外設立工廠。自己生產計算機的部件,當時還沒敢說整機呢,然后進行銷售。摸摸這個路,大概就是想走這么一條路。

  解說:柳傳志的這一步的確算得上是高明,公司就像被纏住手腳的無名小卒,忽然被高手打通了任督二脈,一下子具有了神力,掙脫了束縛。柳傳志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本領也更上了一層樓。[page]

  柳傳志:這樣的話,當時我就帶了30萬港幣和香港另外兩家一共90萬港幣,在香港辦的公司。這條路就真走通了,我們在香港辦了這個工廠,這個生產了主機板賣到全世界,賣到歐洲和美國,這一來后來電子部的領導同志這個出國考察的時候,看到了我們有這個實力,就在國內給了我們批文。這樣的話我們又打了國內。做了有聯想自己品牌的機器。

  解說:1989年10月,科學院計算機所把公司正式更名為聯想集團。到了1994年,聯想進入了第二個發展階段,也是對柳傳志一個更大的考驗。當時美國的一個雜志就曾說,幾乎可以說是世界計算機生產商的名錄都可以在北京找得到,而對于剛剛發展起來的聯想來說,這將是非常艱巨的一仗,而這時的柳傳志早已經扛上了民族高新技術產業的大旗,所以對于柳傳志,對于聯想來說,也是必須要迎難而上的一仗。當時的柳傳志給中央領導提出了兩個條件.第一,聯想作為計算機行業的一面旗幟,你們應該對我們的成績給予褒獎,要給我們長志氣。第二,在國家的采購任務上要有傾斜度。就這樣,中國電腦品牌和國際電腦品牌開始在中國這塊市場上絞殺,而絞殺的最終結果就是價格戰。

  柳傳志:這一仗我們打贏了,我覺得不僅在電腦領域里面為中國的這個民族爭了口氣,同時呢,確實讓使用者得到了實惠,由于我們跟外國企業戰了平手以后,電腦才大大降價,本來外國進口電腦要比在全世界賣的貴得多,今天呢,就打成這樣了。

  解說:如今走在IT賣場中,很多普通消費者也都能把市場格局看出一二,在國產品牌和國外品牌中,很多消費者至少會猶豫不決。而國產品牌則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占據著柜臺重要的位置。而聯想這樣的品牌卻已經悄然走進世界用戶的身邊。

  柳傳志:聯想要在全世界這個形成自己的品牌,最有利的形成新品牌的手段,那就是通過奧運的宣傳。這個宣傳本身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奧運這樣復雜的一個運作,要用大量的機器的組合,用了聯想的電腦,都能夠很成功地完成的話,那就是讓這些大的客戶,心里放心吧這是最好的宣傳。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