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眼下PE的日子不好過,但政府出臺的稅收優惠政策和IPO重啟、創業板的推出都為給PE擴大了退出通道,PE行業目前實際上面臨一個大浪淘沙,“剩”者為王的歷史性機遇。
“過去十多年,我們先是碰上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剛開始覺得有些賺錢了,可以有好的投資回報了,又來了互聯網投資泡沫;后來好了幾年,接著2003年的時候遇到了“非典”;2007年、2008年算是趕上一波大牛市行情,接著又來了次貸危機。”德同資本創始人田立新用“十年四場風波”簡單概括了中國PE過去十幾年經歷的起起伏伏。
“這一輪起于次級貸款危機的全球性金融風暴,勢必會引領PE行業走向一個巨大的危機。”經濟學家謝國忠預言,國內PE行業未來兩三年內將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洗牌,更多的PE將在競爭中被淘汰。
從外部環境看,目前國內外資本市場低迷、IPO處于真空期、二級市場估值大幅縮水、多層次資本市場尚未建立;從PE自身來看,那些資產規模大、前期投資回報率高、管理體系完善的大牌PE受到的沖擊較小,而眾多近兩年剛進來的草根PE們則面臨PE值降低、PE在前期高估值的情況下如何解套、如何退出等問題,一個項目出問題,很可能就形成巨大的生存壓力,甚至一夜之間消失。
去泡沫化的陣痛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副總裁徐崢坦言,經濟危機背景下他們面臨的最大的挑戰不是市場,而是來自于PE行業的規范問題。“前幾年經濟好的時候吸引了很多資金和人才進入這個行業,但真正有經驗的優秀PE管理人不多。尤其是2007年前后涌現出了許多新的基金,他們缺乏成功的經驗,投資追逐熱點,投資價格偏高,盡職調查做的不夠細致等原因導致許多項目失敗,也導致了PE市場泡沫式膨脹。”
實際上,國內PE市場處于魚龍混雜的初級階段,PE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還沒有成熟。從募集資金到成立基金,從成立基金到投資項目,從投資項目到管理,從管理到退出,由于目前中國的這一整套系統都是零碎的、不系統與不完善的,相關的配套制度也沒有建立起來。
此輪經濟危機為PE行業提供了一個極好的修正機會,雖然會有人因此淡出歷史舞臺,但這種調整對于整個中國PE行業的健康發展是有好處的。最終只有少數實力強大的PE生存下來,這樣PE行業也才能良性發展。
業界普遍認為,對許多有一定實力的創投機構來說,只要上游LP資金鏈不斷,即使募不到新基金,日子總是能過下去的;而對于資金規模相對小的PE來說,尋找其他退出渠道顯得尤為重要。如何退出,提高自身的投資回報率以及新基金募集能力,成為當下PE的另外一個現實問題。
“如果暫時不能通過IPO渠道退出,并購及出售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徐崢說,“一般情況下收購方會出一個比較有吸引力的價格——對獲得控股權要給個溢價,往往會比直接IPO估值還要高。”對此,其他業界知名的PE公司也表示認同,PE企業的并購已被證實是一種可靠的、成功的商業模式,相對于創投型企業投資,并購不需要較長的持有運營期,因此PE公司在時間上無需承擔超額付出,而且能帶來較為穩定的收益。
但并購交易難度也在加大,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在中國完成單筆并購交易的時間大約為12到24個月,而發達市場這一過程僅需3到9個月。在資金成本與時間成本雙雙上升的前提下,小規模的PE很難順利完成大型的并購交易,而對資金量要求不那么高的中小型并購交易可能會更多地出現。因此近期不少PE也盯上了反向收購、PIPE等方式退出?!?/p>
“對于那些有長遠發展潛力的公司,事實上我們并不急于退出,也不擔心將來的退出。”徐崢說,“一個好的PE最看重的是企業的長期成長價值,不是投資完就馬上考慮如何退出,所以說只要企業好哪怕分紅也能取得不錯的長期回報,同時幫助企業尋找最好的上市、轉讓股份和并購機會。”[page]
“活下來”的硬指標
誰能在這一個冬天生存下來,而且能夠活得更好,在徐崢看來,最主要的要看以下幾個指標。
一看團隊經驗。一個優秀的PE團隊,不僅要有良好的過往業績,更核心的價值在于經濟困難時期如何為企業提供“附加價值”。優秀PE應該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幫助企業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提供增值服務,協助企業一起渡過難關。
二看投資理念。一流PE在經營上會更著眼于長遠,青睞那些增長空間巨大,具有更大回報、更穩定收入、更持久回報的投資。“現階段我們的投資會更加慎重,也更加注重為企業提供附加價值。”徐崢說。
三看決策流程。一般PE投資的決策流程包括:項目選擇和可行性核查、投資方案設計、達成一致后簽署法律文件和監管三個主要步驟。一個好的PE愿意花更多時間考察項目、與企業家交流和互相了解,然后才按部就班地推進交易。
四看社會關系(項目源)。好的PE管理者應當與政府、金融機構、法律機構、咨詢機構等有密切的聯系,并借助廣泛的社會資源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財務制度、內部制度、公司治理、激勵機制等都提供全方位的幫助。
五看LP的實力及背景。PE基金中的GP與LP結構組成越健康,PE發展空間越大。
LP作為最終投資者,如果相對資金實力雄厚,有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那么他對GP投資的耐心和理性會比較足,從而保證PE不會“斷血”。
今年1月北京市政府出臺的《關于促進股權投資基金業發展的意見》對PE給予稅收優惠政策支持;IPO重啟、創業板的推出都為給PE擴大了退出通道,PE行業目前實際上面臨一個大浪淘沙,“剩”者為王的歷史性機遇。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