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外資PE(私募股權投資)和VC(風險投資)管理公司在上海建立獨資或合資子公司是上海產業升級的重要措施。”中星資本董事總經理丁學文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日前,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方星海在國際金融協會(IIF)2009春季會員會議上表示,將允許外資私募股權投資和風險投資管理公司在上海建立獨資或合資子公司,相關規定有望在一個月內出臺。
引進先進理念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麗也認為,“我國對外資產業資本投資一直是放開的,允許外資PE和VC在滬設立獨資或合資子公司則表明了我國資本市場的逐漸開放,這是符合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要求的,另外也策應我國產業發展的需要,即逐步加強薄弱的服務業領域,包括金融服務業領域的發展。”
談及此次對外資PE和VC管理公司放開的影響,潘英麗分析指出,包括VC、創投以及基金等金融服務業都是高風險行業,而在這樣的高風險行業中,外資公司有著對企業風險定價的絕對優勢,“可以預見,外資私募股權投資和風險投資管理公司落戶上海后,帶來的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公司,還將會把國外先進的風險定價理念、技術帶到中國,促進國內相關領域的發展。”
相關業內人士也表示,國內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現在發展還比較緩慢,市場尚不成熟,相應制度建設也不完善,而境外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發展則比較成熟。
產業金融不可偏廢
“上海產業發展方向不明確,產業不能和金融接軌將是阻礙PE發展的重要因素。”對于上海在發展私募股權投資和風險投資行業中的一些問題,丁學文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他表示,國內和國外的PE概念是有差別的,國外PE大都是與產業密切相連的,是考慮到產業集聚的PE,“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PE行業和產業集聚的緊密關系,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現在上海存在產業集聚不明顯、產業發展方向不明確等問題,產業和金融不能緊密結合,金融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反過來又阻礙了產業集聚的形成。”
對于如何處理好產業和金融的關系,丁學文坦言,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產業集聚建設和金融發展不可偏廢其一,“未來只有讓擁有產業資源的人能夠在上海找到相應的金融資源,而讓擁有金融資源的人在上海能夠找到相應的產業養分,上海才算建成了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
浦東先行先試
開放境外股權投資資本注冊已經在上海浦東新區率先得到落實。6月10日,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布了《浦東新區設立外商投資股權投資管理企業試行辦法》。根據此辦法,浦東新區將成為國內首個允許外資VC和PE等境外股權投資資本以“股權投資管理”身份,進行合法登記注冊的地區。
在該辦法中,受股權投資企業委托、以股權投資管理為主要經營業務的境外金融機構,都可在浦東新區以有限責任公司形式注冊,成為外商投資股權投資管理企業,注冊的行業名表述為“股權投資管理”,注冊資本不應低于200萬美元。
而在人員方面,浦東新區要求外商投資股權投資管理企業至少擁有一個投資者,此投資者或其關聯實體的經營范圍需涵蓋股權投資或股權投資管理業務。另外,應當擁有兩名以上具有兩年以上從事股權投資或股權投資管理業務經歷、同時又有兩年以上高級管理職務任職經歷的管理人員。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