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報記者 李會
仿佛生活在這個社會就不能逃脫“潛規則”。新華網“你遇到過‘潛規則’嗎?”的調查顯示,97.6%的網友遭遇過“潛規則”,更有78.6%的網友表示,在遭遇“潛規則”時無可奈何,被迫隨從。
近日,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在北京成立,稱將會對包括“潛規則”在內的一些不良現象通報曝光,堅決制止行業內的歪風邪氣。此舉再次引發了公眾對“潛規則”的討論。
人們都遭遇過哪些“潛規則”呢?
網友“新制度主義”痛訴:從注水肉、冰箱容積“縮水”、保研人選、演員爭上位……這數不清的“潛規則”真可謂滲透了三百六十行,想躲都躲不開啊。
網友“btyt”講述了自己工作中的親身經歷:我在房地產開發公司工作,工作中遇到壟斷行業“潛規則”的機會非常多,許多冤枉錢花得不明不白,最后埋單的自然是購房者。雖然我們也不愿意這樣做,但是許多事我們又不能較真,否則事情就辦不成。
既然人們都對“潛規則”深惡痛絕,可“潛規則”卻為什么又能無處不在?
其實害怕打擊報復、無奈接受僅僅是一個方面,從“潛規則”中獲益,從而保持沉默的也大有人在,網友“我愛吃西紅柿面”就指出:雖然老百姓平時十分痛恨社會上的各種“潛規則”,一說起來就咬牙切齒,但當自己有求于人,而“潛規則”又非常好使的情況下,他們一旦嘗到甜頭,自然也就成了“潛規則”的忠實推行者了。
那么,破除“潛規則”該從何下手呢?
網友“三峽云”借鑒香港的做法,提出用“零容忍”對抗“潛規則”:如何整治“潛規則”呢?“零容忍”是其“克星”。對此,我們可以借鑒一下香港廉政公署的做法,轟動一時的香港城市大學內地博士生陳靜用一萬元賄賂老師換取考題事件便是典型。破除“潛規則”,盡管我們不可能照搬照抄香港廉政公署的模式,但其“零容忍”的理念,其在每個人心中建一座廉政公署的做法,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
網友“喬志峰”則提出:要想破除“潛規則”,不僅要加強整個社會的輿論導向,更要從制度上著手,在容易出現“潛規則”的領域、方面建立健全制度體系。而破除“潛規則”時更怕遇上“潛規則”,要想從根本上杜絕“潛規則”,不能忽視其背后的腐敗分子,必須先將不按規則辦事的人清理出去。
網友“情系九州”認為:清除官場“潛規則”是最需要勇氣的,如果連官場的“潛規則”都消除不了,其他行業就更不用說了。畢竟再好的規則,也得靠干部來推行,干部隊伍的道德狀況好了,整個社會的道德狀況才能真正好起來,“潛規則”自然也就沒有用武之地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