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晏琴報道
“對中國的環保事業而言,僅憑一個部門來與諸多利益巨頭們博弈,即便是下大力氣展開大排查,換來的也只不過是某些違法違規項目的暫停,而在隨后的日子里,民眾依然會隔三差五地看到某河流遭遇嚴重污染、生態遭受嚴重破壞的種種。環保遭遇的這種尷尬,也就是中國式環保困局??梢哉f,中國環保部門幾乎如同一顆沒有牙齒的老虎,雖有虎威,但缺少力量?!北本┦协h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王紹棠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隨著2008年底中國刺激經濟出臺,關于環境問題的隱憂開始蔓延。6月11日,環保部祭出“環評”號令,通報稱由于個別地區和企業,嚴重違反國家企業政策和環保規定進行項目建設,從即日起,暫停審批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項目,同時五大國有電企之一的華能集團和華電集團,各有一家在建的水電站,被責令停工進行整改。
另外,有多家違規的山東省鋼鐵行業,也被整體暫停環保審批。正如環保部首任部長周生賢此前指出:“今后我國要執行最嚴格的環保制度”。
但環保部“環評”號令再次遭遇現實尷尬。
在國家環保部已經宣布叫停的情況下,金沙江上的魯地拉水電站、龍開口水電站,施工依然在加班加點地進行。
“按道理說,沒有經過環評是不能開工的。如果環保部是發通知要求其停止開工,那么就應該停止?!敝袊h境監測總站、中國工程院院士魏復盛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魏復盛說,這些年的確有很多項目都是“先上車后補票,先開工后補批文”。錢已經投下去了,事情已經做了,最后你不同意也沒有辦法,要不就會造成更大的浪費和損失。言下之意,“生米煮成熟飯”,既成的事實。
“這本來就是部門之間的矛盾,如果雙方態度不改變,只能通過國務院來協調了。就看內部對這個問題怎么看,如果從法律法規的角度看,國務院應該站在環保部這邊。但是如果對方有‘說法’,可能最后也只能以補辦個環評報告而告終了?!蔽簭褪⒏嬖V記者。
“環境保護問題,其實就是各種不同的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政府的利益、企業的利益交織在一起,恐怕短時間很難有大的突破?!蓖踅B棠告訴記者。他說,每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中都會面臨著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矛盾,中國現在就是處在這種階段?,F在的問題是,怎么才能找到經濟與環境的平衡點,怎么控制在社會公眾可以接受的范圍內,這是中國環保事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
北京大學環境與經濟研究所所長張世秋表示,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社會,無論你處在哪一個階段,當我們面對一些日常的這樣一些法規或政策而言,要維系它的公信力。但是如果我們看到今年的,還有這幾年對這么重大的項目都出現這種環評違規的這樣一種現狀的話,那可能環評法在實際層面上的真實執行情況要進行一個很好的評估,以確定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還是政策本身安排不到位?
面對幾百億元的大項目以及背后錯綜復雜的利益群體,能不能打破“先上車后買票”的惡性循環,維系環評的公信力。2009年對環保部來說,的確是個考驗年。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