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金玲報道
一年一度的鐵礦石談判進入關鍵的收官階段,談判破裂的風險不斷增大。那么一旦談判破裂,未來中國鐵礦石供應如何保障?一時牽動著各方的神經。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國清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中國在海外鐵礦利用方面需要走多元化發展之路,否則還會受制于人。
6月19日,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供應商巴西淡水河谷和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制造商印度米塔爾公司就2009年鐵礦石價格達成協議。至此,除中國外,三大鐵礦石供應商已經和全球大部分的鋼鐵企業在價格上達成協議,中國依然在堅持著自己的底線。
與此同時,國際鐵礦石現貨和海運費都在節節攀高,目前現貨價格已基本接近日韓和力拓達成的協議價。
在如此高的對外依存度、談判破裂風險日增的情勢之下,中國鋼鐵行業該如何開拓鐵礦石進口渠道?
王國清表示,中國應該加大與世界主要鐵礦石供應商的合作力度,積極參與全球鐵礦石開發。澳大利亞和巴西鐵礦石資源富集、投資環境較好、法律制度較健全,是我國利用海外鐵礦石資源的重點發展國家,中國在繼續加深與三大鐵礦石供應商合作的基礎上,加大與澳洲、巴西和印度等地礦山的合作開發力度,使鐵礦石不受制于三大鐵礦供應商,走多元化道路。目前,寶鋼分別與淡水河谷和力拓建立合資公司,對當地的鐵礦共同開發,其他企業也以不同的方式參與兩國的鐵礦開發。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雖然沉重,但是畢竟已經邁出了艱難的一步。
王國清說,只有實行合資開礦、收購、控股、參股海外礦山企業等方式達到對鋼鐵上游資源的控制,中國鋼鐵企業在原料穩定供應方面才能不斷獲得更多的保障。堅定不移地實施海外鐵礦石資源利用的多元化戰略方針,建立多元和多渠道的鐵礦石供應體系,打破和削弱鐵礦石巨頭對我國的壟斷供應局面,提升我國在國際鐵礦石談判和貿易中的話語權。原料供應長期受制于人,使得中國進口鐵礦石在渠道上拓展已經迫在眉睫。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鋼鐵企業走出去之前,自己應該先練好內功,輕裝上陣。金元證券鋼鐵分析師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大力促進市場化改革,在提高效率、控制成本的基礎上大力引進國內外優秀科研人員,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另外,國家也應該打破利益集團對全國經濟的干涉和影響,全力推動鋼鐵產業的優化和重組工作,推動淘汰落后產能的步伐。只有這樣,中國鋼鐵業走出去的步伐才會變得輕盈,步子才會沉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