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貝網專欄作者:易凱資本CEO 王冉
千呼萬喚,終于等來了一個確切的時間:今年五月一日,籌備了十余年的創業板就要正式開啟了。好在宣布這個消息是在愚人節的前一天。
創業板的推出是好事還是壞事、是值得慶賀還是值得憂慮取決于我們的監管者在思路上是否已經形成了一個明確的方向。這個方向就是要堅定不移地依靠市場的力量—而不是監管者的力量—來推動創業板未來的成長。
在大洋彼岸奧巴馬政府無奈之下強勢介入花旗銀行、美邦保險、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的資產重組乃至企業運營方案的今天,這一點尤為鮮活和重要。
我認為,創業板最終是否成功只需要看一個指標,那就是它在未來是否能夠孕育出一批對中國乃至世界有正面影響并為股東創造了卓越價值的、堪稱偉大的企業。
而要做到這一點,創業板必須具備三個要素:一流的成長型企業、一流的機構投資人以及良好的流動性。這三個要素互為因果,但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同一個前提:好企業。
換句話說,如果我是一家真正的好企業,你必須給我一個來創業板—而不是去納斯達克、紐交所、香港主板以及A股主板—上市的理由。
門檻低不是一個好理由。如果最終創業板成了一個上不了主板的企業的集散地,創業板一定會無疾而終。
費用低也不是一個好理由。相對于市場本身的優越性,放到歷史的長河中去看,上市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境外上市的路被堵死了不是一個好理由。堵死的路早晚會重新打開。如果我的確應該在海外上市,與其折回頭來重新搭一個境內結構重新打表計時同時還要賭一個不確定的審批結果,不如踏踏實實“將錯就錯”先把業務做好,要賭干脆就賭“十號文”的最終解禁。
A股主板事實上暫時關閉更不是一個好理由。如果監管者試圖通過關閉主板而把一些所謂的優質企業趕向創業板,那么最終的結果一定是導致創業板成為另一個不太有人氣的主板從而徹底失去了建立創業板的意義。
如果我是一家本來完全有機會上主板、真正有潛力成為一家堪稱“偉大”的企業,只有以下三個原因有可能吸引我來創業板:第一,我能不用等待上主板所需的券商通道;第二,我能獲得比主板更加符合市場供需原則的市場化估值;第三,我能在創業板上找到一批同樣優秀的企業與我比肩而居。
其中,第三個條件是典型的雞生蛋蛋生雞,在初始階段不可能具備。因此,在今天真正有意義的因素只有前兩個。
而這正是創業板獲得長遠成功的前提條件。
說得再直白一點,創業板要想成功,一方面要打破通道制,逐步從審批制向報備制過渡,另一方面要打破既有的價格指導,允許券商按照市場需求為企業定價??偠灾?,必須用市場的力量代替監管部門的力量,把“誰能上”和“用什么價上”這兩件事交給市場,同時把監管的重點轉移到強化信息披露和查處證券犯罪上。
在主板市場的IPO中,中國的券商們過往做的基本上都是律師事務所和公關公司應該做的事情。如果在未來的創業板上我們能夠看到一批券商開始具有服務意識和專業能力并逐步從“律師+公關”轉為遵循市場原則、以市場為導向的投資銀行,那么我們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創業板就不至于淪為一個專門匯聚上不了主板的“二等企業”的垃圾板,從創業板中就有可能走出像微軟、谷歌那樣的偉大企業。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