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啊,請你們稍等一下,我接待完客戶就過來!”
眼前的這個女孩叫劉燕慧,樸素而瘦小,乍一看仿佛是個打工妹,但她面對記者時胸有成竹,對答如流,對所經營的業務頗為精通,再看她的名片,清楚地印著:常樂襪業,經理。記者6月25日來到東北襪業紡織工業園時,劉燕慧正嫻熟地給兩位來自黑龍江的客戶辦理交貨,這兩位中年女性驗貨時面帶笑容,頻頻點頭,顯然對交付的棉襪產品十分滿意。
劉燕慧今年23歲,是長春工業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專業是工商管理。還沒拿到畢業證,她就已經在襪業園當了3個月的老板了。
訂單很多,機器天天滿負荷運轉
今年以來,一批又一批記者來到“中國棉襪之鄉”吉林省遼源市,吸引他們的是東北襪業紡織工業園的大學生創業工程。何新鵬、李成明等一批大學生在這里的創業經歷通過媒體報道,引起各界強烈反響。然而,關于大學生創業,一直有種說法叫“成功是特例,多數是炮灰”,因而記者此行最感興趣的是,這個大學生創業工程真的符合“全民創業”的概念嗎?會不會只適合那些比較有能力的大學生特例?為此,記者特意找到一位外表相對柔弱的女孩子,跟她聊了起來。
“你公司的生意怎么樣?”記者問劉燕慧。
“非常忙,訂單很多,機器天天都是滿負荷運轉。”
“這兩位客戶是哪里的?”
“黑龍江透籠批發市場。”
“你是怎么找到她們的呢?”
“公司開業5天我就開始跑市場,現在河北、山東、黑龍江、遼寧最大的襪子批發市場都被我跑遍了。”
“襪業企業很多啊,客戶怎么會選擇跟你簽訂單?”
“剛開始確實很難,但是我會一家一家耐心跟他們展示,我的產品質量好在哪里,花型如何不同,也會跟他們談付款條件上的優惠。最重要的是,在以后的合作中,我們交貨及時,誠實守信,贏得了客戶的信任。”
東北襪業園為每位創業大學生資助購置10臺織襪機,免費培訓出10多名熟練工人,免費裝修廠房,三年減免房租,第一年免費住宿,并提供25萬元無擔保貸款作為流動資金。這些大學生自由組合分別注冊了公司,對外都是獨立法人。但是,10-20臺機器的規模顯然太小,不能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我們現在采取的是3+2模式,就是五個公司聯合起來干。”劉燕慧說。常樂襪業是劉燕慧和劉冰2個女生的組合,為了優勢互補,她們和雪人襪業的3個男生形成聯合體,共同研究生產、管理模式,統一采購原材料,一起探討工藝,一道商量成本核算,同意跑銷售,財務上分開,發揮聯合創業的優勢。
“那你們五個人如何分工,利潤怎么分成?”記者很好奇。
“財務規劃、質量管理、人事安排、市場、協調,我們五個人各自負責一方面。我就是負責跑市場的。因為這些工作對公司運轉都很重要,所以利潤平分。”瘦小的劉燕慧說。
“你為什么選擇跑市場?其他人干什么都是自己選的嗎?”記者追問。
“都是自己選的,其實公司運行了兩個月,我們大家都逐步了解了自我,也開始發現其他人的長處都在哪一方面,自然而然就確定這種分工了。”
“花型誰來設計?”
“我跑市場見得多,一般由我提出設想,我們有一個專門的保全工,會照我們的想法設計出來不同的新樣式。”
[page]
帶著夢想的“狼”
東北襪業園計劃5年招錄2000名大學生參與創業工程,那么符合什么條件的畢業生才能加盟并得到襪業園的資金設備扶持呢?園區人力資源部經理李秀芬向記者介紹,“我們首先面向08年和09年的應屆畢業生,因為這兩年的就業形勢更嚴峻。”第一批入駐創辦企業的43名大學生,是通過培訓、考試和面試從報名者中篩選留下來的。4月8日第二批報名創業的138名大學生中已有60人在園區接受創業培訓,到年底將有200名大學生在這里創業就業。
劉燕慧則回憶說,“年前我就來這里應聘了,當初我們一起來的幾十個畢業生,都是沖著招聘車間主任的消息來的。后來只留下來我們8個人。”
“為什么呢?”
“我們來了以后,園區讓我們談夢想,我們提出來想創業,這與園區的想法不謀而合,于是就搞了這個創業工程。其他人就都走了。”
“只有你們8個人堅持想創業?”
“是的,因為我們有創業的夢想,而且覺得有好政策和園區的扶持,我們只要踏踏實實干,肯定能成功。”
“聽說園區提供的設備會收取10%的利息,覺得高嗎?”
“的確不低,但是想想園區替我們每人擔保貸出80-90萬,承擔著很大的風險,收這么多還是合理的。”
據介紹,始建于2005年8月的東北襪業園,其實是民營企業,由兩位以建材和房地產起家的老板共同出資建成,入駐企業200戶。東北襪業園大學生創業計劃是2008年12月提出的,由園區作擔保,吉林省襪業園信用擔保投資有限公司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金融支持。
剛出校門的大學生,一般都缺乏實踐經驗,園區為解決這個問題,對大學生進行嚴格培訓的基礎上,把他們分配到襪業企業見習,還實行一對一、手把手的幫扶,請具有豐富經驗的工人技師來指導,甚至要求園區內有管理經驗的廠長、經理,對這些“初生牛犢”開展培訓。
“你們這么傾力培養大學生,對襪業園有什么好處呢?”
李秀芬說,“首先是利用省里關于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和全民創業的優惠政策,推動園區發展。更重要的是,引進大學生對園區會產生‘群狼效應',逼迫入駐企業’進化‘,快速提高產品品牌、渠道、檔次、布局。大學生就是一群有知識的’狼群‘,而帶著夢想的’群狼‘,可怕無比,會幫助我們重塑園區企業家隊伍,提高東北襪業園整體競爭力。”
那么那些大企業會心甘情愿地響應園區號召,親自哺育身邊的“狼'嗎?劉燕慧笑著說道,”開始他們也有抵觸心理,后來被我們虛心、勤快的態度慢慢打動了。像坤澳襪業的周樂大哥對我幫助特別大,到現在我遇到問題還總請教他,他都很耐心地解答。他自己的公司生意也特別好。“
園區著名企業程翔襪業總經理韓剛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談到,園區老企業和大學生的小企業在市場上肯定會有交叉,但他們不怕“小狼”長大后會“虎口奪食”,因為在跟大學生們打交道過程中,老企業也能學習到他們身上創新的觀念,對自身也有多方面的促進。
[page]
著名品牌+上市公司=我的創業夢想
韓剛這位17年前畢業于南京理工大學的“老襪業人"對創業的大學生們也提出了誠懇的建議:”做企業應當是規模發展,否則大的經銷商不可能長期跟你合作。“
劉燕慧對此深以為然,“我們馬上就要擴大規模,用賺來的錢再購置一些織襪機。當然,要想進一步擴大規模,資金上肯定還有很大的困難,希望國家能支持我們!”
據悉,截止到5月末,東北襪業園43名大學生創辦的21家襪廠,在順利運行2個月后,實現產值917萬元,實現利潤74.5萬元,帶動就業455人。同時,還打造出了“企鵝。米爾”等品牌。而整個東北襪業園則有力帶動了遼源棉襪生產迅速發展,拉動解決18000人就業,并帶動了上下游相關產業的發展。
記者在采訪中不由感嘆,無數的畢業生還在懵懂和迷茫,而在這里艱苦創業的年輕人目標明確,他們不但懂得了市場,明白了投入產出,還開始學著積極爭取周邊條件和國家政策的支持來發展自己了。這就是創業實踐帶給他們的不同吧。
今年1月吉林省委書記王珉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回顧說,到吉林上任之初,感覺最難的是如何推動思想解放、培育具有吉林特色的創業文化。為此,吉林省大規模組織干部到蘇州、上海等地學習取經,大力倡導和支持全民創業,努力通過創業實踐發展壯大創業文化。
“現在看,成效還是非常大的。但一種文化的培育決不是三兩年時間能夠做到的。”王珉在接受上述采訪時說。
而以劉燕慧為代表的懷揣創業夢想的大學畢業生們,顯然已經全身心投入到了創業實踐中,并在其中獲得了個人的快速成長。而劉燕慧的這個3+2合作企業目前銷售利潤已近12萬元。
在采訪的最后,這個小女生堅定的目光已經投向遠方,“我們致力于打造一個著名品牌。而且,用10年也好,20年也好,遲早要成為上市公司!”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