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創業中國困局:一山不容二虎還是聯合創業

2009-07-14 11:59:40      挖貝網

  新版蘋果iPhone在美國的正式發布,吸引了大量蘋果粉絲徹夜排隊等候,其中也包括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Wozniak)。

  由于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對蘋果公司的誕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粉絲們最終一致同意他成為新版iPhone的第一個購買者。

  這個史蒂夫遠不如另一個史蒂夫(史蒂夫·喬布斯)出名,但只有當年兩個史蒂夫的聯手才有了今天的蘋果公司。雖然早已經離開蘋果,但在蘋果公司有一個頭銜永遠屬于史蒂夫·沃茲尼亞克,那就是——聯合創始人。

  蘋果并不是第一家擁有聯合創始人的公司,當然更不是最后一家。

  如果你仔細觀察,很多公司,特別是美國新興的互聯網公司,“聯合創始人”這個頭銜普遍存在。

  如今紅遍互聯網世界的Facebook、Twitter、Flickr都是聯合創業的成果,而老牌的巨頭微軟、蘋果、Google、雅虎,也毫不例外。

  但是,對中國而言,“聯合創始人”還是一個新鮮名詞,盡管并不缺乏聯合創業的模式,但最終取得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見,至少,聯合創業并未成為中國主流的創業文化。

  偉大公司聯合造

  兩個尚在學校上學的年輕人,因為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創造力,開發出一種全新的應用,結果這種應用出人意料地得到了廣大用戶認可,并最終獲得商業上的成功。

  當我們回顧近幾年來獲得巨大成功的互聯網公司的誕生,幾乎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上面這個基本的故事架構,而故事的主人公大多是“兩個人”,而非一位“孤膽英雄”。

  1998年,2個還在斯坦福上大學的20多歲年輕人:布林和佩奇,在一個破舊的車庫里開發出一種全新的互聯網應用——搜索引擎,并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公司,這就是今天的Google。

  而在此3年以前也發生過一個同樣的故事。還在斯坦福讀博士的楊致遠與好友費羅(DavidFilo)共同開發了雅虎,盡管楊致遠“雅虎酋長”(ChiefYahoo!)的名號享譽全球,但雅虎一直還有著另外一位“雅虎酋長”。

  “當我們創業時,就知道我們兩人中誰也不會當CEO,我們知道兩人誰也不會聽對方的,因此我們得有第三方來仲裁。”楊致遠表示。

  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雅虎都是由“第三方”——職業經理人來管理,盡管在雅虎危難之時,楊致遠也上演過回歸的一幕,但最終不得不以離開遺憾收場。

  而Google從創立到今天,一直都是由施密特擔任董事長兼CEO,兩位創始人之中,原任CEO的佩奇改任負責產品的總裁,原來任董事長的布林改任負責技術的總裁,這種“三駕馬車”的架構一直沿用至今。

  “美國人奉行的原則是先小人后君子,所有在未來可能產生糾紛的問題,比如股權結構,他們都會在早期就完全明確,這就減少了未來兩個人‘翻臉’的可能。”資深人力資源測評專家李峰博士分析說。

  在公司的發展過程中,兩位創始人可能并不會“攜手到永遠”,但這并不影響公司誕生確實出自兩人之手這個事實。即使是極具“個人英雄主義傳奇色彩”的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在創業之初,也是與他人“搭伙”。

  微軟的另一位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是比爾·蓋茨的中學好友。而蘋果的聯合創始人則是那位排隊買iPhone的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只是這兩個聯合創始人在公司的發展中逐步退出了管理,形成了今天微軟和蘋果只剩一位創始人的局面。

  “很多美國的創業者清楚自己的角色和定位,也知道自己在公司的實際管理和運作上并無優勢,因此會很自然地選擇離開。”中經合投資董事總經理張穎表示。

  在張穎看來,聯合創業的模式更大程度上是美國創業文化和創業環境的結果,“創業在美國相對比較容易,比如硅谷就有支持創業的完備的產業鏈,創始人有了創意之后會與他人合作,或者尋找風險投資將創意產業化,這個過程并不會傾其所有,因此很多創業者在成功創業之后就會從公司退出,然后尋求第二次、第三次創業。”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