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號店:電子商務賺慢錢、賺巧錢才能賺大錢

2009-07-21 10:14:49      穆一凡

  幾乎每一個新興市場的崛起,都伴隨著對領先者的追隨、模仿或是復制。

  以電子商務的B2C領域為例,創業者就從未停止對亞馬遜、eBay等這些領先在線零售商的模仿。

  歐美成熟商業模式的中國B2C版本們,嫻熟敏捷的跟隨戰略中順利地走完了前半程,其速度之快,甚至創造過紅極一時的資本神話;但在沒有人鋪路的后半程,這些號稱“大膽創新”的快公司,絕大多數不是讓投資人血本無歸,就是無法繼續為消費者提供價值,又或是卷入價格戰的無底洞。

  盈利為什么這么難?

  盡管坐擁全球最大的市場,中國電子商務與世界領先者在盈利水平的差距上,似乎并沒有拉近多少。

  亞馬遜2008年銷售額上升18%達到191.66億美元,在目前的資本市場環境中,市盈率仍高達46.86倍。相比之下,中國市場上那些高調的崇拜者們,連盈虧平衡都尚未做到。

  于剛先后擔任過亞馬遜和戴爾的全球副總裁,在采購和供應鏈領域積累了幾十年的經驗,在他看來,電子商務領域內突破性的成就,應該來自供應鏈和業務模式,除非企業家和風險投資家愿意耗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從事網絡技術、管理系統、信息服務等內容的研發,否則很難取得顛覆性的新技術,最多也只是一些改進性的變化。

  而電子商務盈利與否,選擇從什么行業切入也很關鍵。擔任過戴爾中國區總裁,1號店網絡超市創始人之一的劉峻嶺說,從IT的角度來看,一些行業的公開數據就可見一斑:PC的毛利率為8%、家電廠商的毛利率在3%~5%、代工廠商的毛利率可能只有4%,而百貨零售業的毛利率卻可以達到25%。對于那些專注于某一行業或某一類產品的電子商務網站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例如,家電這一塊本來就很難賺錢了,專賣家電的網站肯定要轉型,順帶也賣些百貨。”劉峻嶺說,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綜合性B2C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可能比很多強調“垂直化、專業化、精細化”的電子商務網站要好。

  的確,電子商務沒有捷徑,想要在短期內把在IT、系統上的大量早期投入收回來也是不太現實的。“亞馬遜也是到了第七年才盈利。”于剛說,電子商務只有達到規模經濟,和供應商談判才能拿到更好的價錢,設施成本、IT和物流的成本才能攤薄,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比較復雜的原因。

  痛苦燒錢值得嗎?

  企業往往會通過降價或是增加產品附加值招攬顧客。經濟繁榮時期,這樣做或許有利于資金加速回流;經濟低迷時期,沒有哪家企業敢冒著失去市場份額的風險不降價,但事實上顧客并不領情,這讓燒錢的電子商務網站們更加痛苦。[page]

  如果以“全場免運費”進行促銷的網站出于成本考慮不想再免費,消費者甚至會產生抵觸或是不滿的情緒,毫不猶豫轉向競爭對手——那些繼續全場免運費的網站。

  “花很多錢獲取顧客資源,又發短信、又做廣告。好不容易吸引一個顧客來消費,但人家買了個小東西就走了,你還要負責免費發送。”劉峻嶺說??蛦蝺r和配送成本直接相關,如果一個客人只買一本書,配送的成本將非常昂貴。

  即使嚴格控制了客單價,顧客依然非常難取悅。比如顧客買了一臺電腦,再買一臺電腦可能要3~4年以后。顧客忠誠的是電腦的品牌本身呢?還是電子商務網站?答案顯然是“在網上搜搜要買的牌子,哪里便宜哪里買”。

  如果短期定下一個“讓全中國都知道”的目標,配合巨資砸廣告,吸引力是很大,但企業要持續發展,一旦不打折,不做廣告,顧客就又被對手搶走了。而且在經濟下行的時候,消費者對價格高度敏感,這讓電子商務網站們更加痛苦。

  劉峻嶺認為,要想減輕痛苦,得看具體從什么行業切入。由于消費分兩種,一種是必需的,如衣食住行;另一種是靈機的,如鮮花和手表;如果將兩者結合,答案或許是做綜合性的B2C電子商務:一方面用必需品黏住顧客,讓顧客經常來消費,另一方面每次消費還能買一點其他東西,這樣客單價甚至會是超市的幾倍。

  事實上,很多企業寧愿守著薄利,也不想冒險進行創新,或是嘗試著做出些改進后,就不想繼續從事這項不可預測的工作了。即使是在崇尚技術革新的硅谷,短視和規避風險的意識,也讓很多企業家和風險投資人開始專注于開創公司,然后很快轉手賣掉,而不是以長遠的眼光建立一個成功的公司。

  曾建立過好幾個硅谷公司的思科前首席技術官埃斯特林(Judy Estrin)甚至把缺乏創造力的硅谷比作一棵外表強壯,但根基已經開始腐爛的大樹?!渡虡I周刊》也在2009年1月的封面文章中指出,從1998年科技泡沫開始堆積的時候起,硅谷已經進入了一個追求金錢和短期回報的時期,如果企業家不致力于持續研發一些顛覆性的技術,風險投資家不具有更多的膽識,再過十年,硅谷就真的要陷入困境了。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