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消息: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8月2日報道,中國大力發展創意產業。
何建江(音)并不是一個追求浪漫的人,他沒有想過要在高樓大廈下面找尋中國過去的蹤跡。但是,當他聽說廣州城邊一個廢舊的工廠正在改造成創意產業工作區時,這位設計師趕緊抓住了這個可以帶來改變的機會。
何建江站在陽臺上,望著下面羊城創意產業園中的倉庫和車間說:“過去沒有人想這樣的事情……沒有人想創意工作者需要什么,沒有人想將來的情況會怎樣。”羊城創意產業園位于中國南部城市廣州。
北京798藝術區實現了由工廠到藝術空間的成功轉型,在這一出人意料的成功和經濟多樣化渴望的激勵下,中國各大城市都在紛紛將大量廢棄的工廠改建成藝術走廊、工業設計辦公區和娛樂場地。很多尚未對廢舊工廠進行重新安排的城市也在制定自己的計劃,這是因為它們自身就想創造利潤,或者害怕因為沒有遵循城市發展的最新趨勢而受到上級的批評。
從深圳到杭州,到成都,這樣的項目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這是為了吸引藝術家、建筑師、攝影師、設計師和廣告公司入駐,而上述人士被中國稱作“創意產業”的核心。北京有20多個這樣的創意園區,上海有7 0多個,不過,并不是所有的創意園區都是由工廠改造而來的。
廣州至少有7個這樣的大型在建項目,兩年前設計出來的羊城創意產業園就是其中之一。改造前的羊城創意產業園包括一家廢棄的化纖廠和一個發貨倉庫。
廣州某個大型創意產業園項目的女發言人援引不能對外國媒體透露的企業政策說:“我們的經濟已經開放這么多年了,一直發展得非???。但是,現在到了需要改變發展戰略的時候了。整體經濟必須作出調整,以發展這種高層產業。”
[page]
位于澳大利亞布里斯班的昆士蘭理工大學副教授邁克爾·基恩說,這種工廠式大規模創意空間迅速涌現出來是一種非常典型的中國現象。中國的計劃制定者長期以來一直習慣按照行業類型將各個企業聚合到一起。
他說:“中國人認為藝術創新與其他行業沒有什么區別,所以就把藝術家放到了一起,試圖讓他們集中發揮才能。他們想把藝術創新裝到一個盒子里,但大量藝術創新需要擺脫盒子的束縛,在外面進行自由思考。”
798藝術區顯示了一個廢舊的工廠可以改造成什么樣的東西,這個標志性的項目在近10年時間里已經從一個地價便宜、可供藝術家工作的邊遠地區變成了一個重要的旅游景點。隨著該地區的名氣越來越大,其草根本性發生了變化,就是在這個時候,計劃制定者希望這里也能像其他地方一樣進入商業階段。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在798藝術區設有工作室的雕塑家李象群說,盡管有些人說,這可能會抬高房價、抑制藝術創新,但這些情況不是不可避免的。他說,房地產開發商是想賺錢,但他們的這種想法不會阻礙藝術家出產好的作品。
然而,在廣州,很多人把目光投向創意產業項目早已開始促使雷同創意園區的出現。很多建筑項目正在同步建設,這意味著,開發商必須展開競爭,才能吸引到創意企業。
基恩教授說,盡管這種創意園區的利潤收益可能超過創新收益,但總體效果還是好的。他說:“這是一股積極的力量,整個項目衍生出來的創意可能會打開人們的思想。”他還鼓勵中國的決策者對于中國的城市發展展開更具創意的思考。(編輯:劉瑞常)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