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中國銀監會批準,硅谷發展模式的幕后推手——美國SVB金融集團旗下的硅谷銀行今天落戶楊浦區,雙方商定的“1+4”合作計劃正式啟動。這一金融創新之舉,將推動我國風險投資產業發展,有助于豐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業態,也是楊浦區幫助創新創業型企業融資的一系列探索中第三次跨越的開端。
第一次跨越:從間接融資到直接融資
以金融創新推動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升級、以產業升級實現經濟轉型,這是楊浦區確定的發展戰略。
楊浦區的科技園區內,集聚著3500家“頭腦公司”,渴求發展資金。區委、區政府以創新思路積極幫助它們尋求“資援”,經與國家開發銀行上海分行合作,建立了楊浦區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平臺,創建起中小企業的間接融資體系,至今4年,已有300余家企業融資53億元。
然而,出于風險控制的要求,間接融資只能滿足企業短期流動資金之需。如果沒有風險投資介入,創新型中小企業難以做強做大。為此楊浦區自籌資金2.4億元,建立了政府旗下的風險投資引導基金,還建立了國內首個風險投資服務園區,集聚起40多家風險投資機構,初步形成風險投資體系,實現了從間接融資到直接融資的跨越。
第二次跨越:從關門搞風投到開門搞風投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科技創新的發動機。美國硅谷、英國劍橋、日本筑波、印度班加羅爾,這些世界聞名的高科技園區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兩個關鍵因素,一是高等學府集中、人才云集,二是金融環境完善、風險投資發達。在總結國際經驗后,區委書記陳安杰心里有了底:“楊浦具備前一個條件,但后一個條件必須以開放的心態去創造,要引進世界上的先進理念、機制和資源,走國際化發展之路。”
經過兩年審慎的考察和洽談,楊浦選中了美國SVB金融集團,它旗下的硅谷銀行專門服務創新創業型企業,是美國高新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在金融風暴中仍保持了驕人的業績。SVB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魏高思多次考察楊浦,在他的斡旋下,硅谷銀行2008年派出管理團隊,與楊浦區展開深度合作,接手管理區政府的風險投資引導基金。請“洋師傅”管控政府風投基金,開了國內先河。
雙方的深度合作計劃簡稱“1+4”:硅谷銀行在楊浦區設立上海代表處;雙方進行四項合作,即共同組建政府風險投資引導基金管理公司,共同組建中早期企業風險投資基金,共同組建小額科技貸款公司,共同組建股權估值公司。目前,硅谷銀行也在楊浦區投入了資金,它管理的風險投資基金總規模近4億元人民幣,面向上海和長三角地區的創新創業型中小企業。陳安杰說,楊浦區不但要成為本市創業者的搖籃,也要為長三角的創業者提供金融服務。
第三次跨越:從引進借鑒到再度創新
硅谷銀行帶來的不僅是資金和風險投資管理經驗,在20多年的風投實踐中,它建立了一套知識產權估價體系,能對“頭腦公司”的無形資產作出合理估價。有了這個合作伙伴,楊浦區開始醞釀新的企業融資模式―――運用這套估價體系,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幫科技型中小企業借無形資產獲取發展資金。
建設知識創新區,光有豐富的科教、人才資源不夠,還必須擁有金融這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手段,推動金融資本、產業資本與知識資本的有機結合。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楊浦區不斷創新金融服務,新近與硅谷銀行投資的浙江中新力合擔保公司合作,推出了首期規模為5000萬元的“中小企業集合信托債權基金”,將其命名為“創智天地No.1”。這個金融新產品整合了銀行、擔保、風險投資、信托、社會資金等資源,并引入硅谷銀行“債權先行、股權跟進”機制,可為成長性好但難以獲得貸款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更多融資支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