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盈私有化的挫敗顯然沒有阻撓李澤楷擴張的信心,這位素有“小超人”之稱的電訊盈科主席近日又施展出大手筆。在3個月艱難的競投后,李澤楷通過私人投資公司盈科拓展集團(PCG)最終擊退眾多基金行業對手,以5億美元(約39億港元)的價格,將美國國際集團(AIG)部分投資顧問及資產管理業務納入麾下。
此次收購意味著盈拓集團進一步拓展金融業,并將觸角伸向全球。盡管李本人對并購三緘其口,仍無法阻擋外界審視的目光:在強化金融業務的同時,是否意味著盈拓淡出電訊業務,進而“小超人”的戰略投資重點發生轉變?
大舉進軍資產管理
紐約當地時間9月5日,美國國際集團(AIG)宣布達成協議出售其部分投資顧問及資產管理業務予以香港的私人投資公司盈科拓展集團所擁有的Bridge Partners,L.P.。出售價格約5億美元,包含成交時將支付約3億美元的現金,以及根據業務表現支付的票據和繼續分享私募股權基金的凈附帶收益。
對此,AIG的分拆部門高級副總裁A lainK araoglan表示:“經過詳盡及嚴格的拍賣過程,我們認為此項交易將為A IG及其客戶、商業伙伴和員工帶來合理價值,并產生最佳的長期穩定性及潛力。”
據AIG提供的資料顯示,此次被出售的業務現于32個國家營運,并管理約887億美元的機構及零售客戶資產,其投資領域包括私募股權投資、組合型對沖基金、上市股票及固定收益。A IG稱,公司將保留其內部的投資營運,管理約4800億美元資產。
擊退眾多對手
盡管結局皆大歡喜,然而對于盈科拓展而言,這并不是一項輕松的勝利。
該項交易競購者眾。資料顯示,盈科拓展先是在今年3月獨自對AIGInvestments提出收購報價,直至6月加入富蘭克林鄧普頓牽頭的投資財團。7月中旬,富蘭克林鄧普頓退出了與A IG的獨家談判。此后,盡管李澤楷在資產管理領域經驗有限,仍然憑借著強大的現金實力繼續獨自推進交易談判。
而早在去年5月,A IG發布虧損的一季報后,即傳出澳大利亞投資銀行麥格里可能參與競購AIG旗下的基金公司的消息。在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基金牽頭的銀團與A IG進行排他性談判以及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淡馬錫與李澤楷所有的盈科拓展集團考慮加入該財團之時,有消息稱,印度的ReligareEnterprises Ltd.和澳大利亞的麥格理集團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預備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基金和AIG的談判破裂,重新加入競購。
事實證明,李澤楷笑到了最后。除5億元的成交價亦是此前風傳的5億至8億美元價格的下限外,交易安排顯示,此次競購很大可能并無其他財團參與,而是李澤楷的自行競投。
對于此項并購,盈科拓展發言人頗為看好:“盈科拓展集團滿意此項交易。AIG的投資業務擁有一支嚴謹的管理團隊,管理的資產亦具規模。我們一直所秉承的投資理念是對有水平的業務作出長期投資,在這一點上AIG的投資團體與我們完全一致。目前距交易完成尚有數月。”
令外界關心的是,盈科拓展入主后將采取怎樣的舉措?對此,某接近李澤楷人士昨日向本報表示,眼下雙方只是初步簽訂協議,“交易完成后雙方會有進一步動作。PCG在亞洲有較成熟的網絡,這有助于AIG的全球業務拓展。”
[page]
邁步全球金融
盡管如此,外界對該樁交易仍有眾多解讀。
招商證券(香港)董事總經理溫天納認為,盈拓以現金支付,短期來說,將對公司造成一定的財務壓力,不過長遠將有利于電盈的私有化,盈拓或因此次收購而使業務更多元化,利好其評級,從而有利于兩三年后再重申私有化電盈。
溫天納認為,由于盈拓收購AIG旗下管理外部資產的AIG友邦投資公司,其業務主要涉及金融、保險,預期今次收購將意味盈拓的業務將會向金融業進一步拓展,從而淡出電訊業務,其業務定位將更清晰。
對此,上述接近李澤楷人士則認為,雖然這是一筆不錯的交易,但不代表未來業務會側重往金融方面發展。“作為一家投資公司,盈拓在不同的領域尋找投資機會。”其表示李澤楷早已有過投資資產管理領域的經驗,早在2000年之前,李已投資盈科保險,該段經歷結束于2007年將股權賣給比利時富通。但涉足全球性的資產管理公司對李而言仍是首次。
盡管并購成功,但擺在盈科拓展面前的道路未必平坦。據年報顯示,AIG管理的非關聯客戶資產值,由08年6月底的928億美元,下跌至今年6月底的640億美元。分析人士推斷,出售資產管理項目也受去年經濟環境影響,很大機會虧損。
而對于此前電訊盈科私有化的失敗與本次交易的關系,該人士表示,“盡管后來在不斷上訴,但私有化早在4月份已經注定不可能往回走了。電盈私有化失敗和這樁收購沒有必然的聯系。”
此前,李澤楷曾多次試圖向外部投資者出售電訊盈科全部或部分股權的交易未果,其斥資21億美元將電訊盈科私有化的計劃亦宣告流產。
人物特寫
財技“小超人”李澤楷玩轉地產、傳媒
盡管身懷過人財技,李澤楷的投資道路同樣有起有伏。
1991年,香港政府發放衛星電視牌照,李澤楷憑借向父親借的5億港幣,成功投得香港首個衛星電視。
1991年5月,衛星電視開播,兩年內覆蓋了將近50個國家和地區,一個衛視王國誕生。
然就在衛星電視事業蒸蒸日上之際,小超人將其賣給默多克。懷揣套現的4億美元,開始了自己的獨立創業之路,成立私人公司盈科拓展。憑盈科數碼動力,李澤楷于2000年8月以2300億元“鯨吞”香港電訊,成立電訊盈科,為其進軍亞洲電訊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1998年,李澤楷又動用高科技包裝地產項目。當時正值網絡泡沫膨脹之際,他成功游說港府批準了“數碼港”計劃。項目投資130億元,港府出地作價60億,盈科70億元獲得地上物業開發權。
2004年3月7日,小超人將電訊盈科旗下所有地產業務注入東方燃氣,成功地把電訊盈科真正的優質資產———地產,剝離出來,東方燃氣更名盈科地產。電訊盈科至此完成了歷史任務,徹底成為李澤楷出售套現的目標。
商場上的滑鐵盧
盡管如此“小超人”也有失算的時候。
李澤楷最大的投資敗筆是在日本的一次投資。亞洲金融危機使得日本寫字樓價格暴跌,李澤楷認為投資時機已經成熟,于是重錘出擊,購入位于東京千代田區連接東京火車地鐵站的一塊地皮,成為10年來單一外國投資者在日本的最大投資,連建筑費在內,總投資高達80億港元。但由于日本經濟仍未走出低谷,他購入的地皮價格一落千丈。盈科陷入財政危機。最后還是李嘉誠及時解圍,讓它暫時渡過難關。
而電訊盈科私有化失敗則是另一打擊。去年起爆發的金融危機令電訊盈科估值大幅縮水。李澤楷有意通過私有化,完成“空手套白狼”的完美生意。
然而在這場漫長的私有化拉鋸戰中,香港證監會和電訊盈科的小股東聯手站在了李澤楷和電訊盈科大股東的對立面。
相關閱讀